侯小兵
近日,一些国内知名媒体相继对私塾、国学班等民间读经活动进行专题报道,指出这些活动开展二十多年来存在的很多问题,并予以严厉批评,但对这一主要由民间推动的社会潮流的积极意义付之阙如,有失偏颇。
近百年来,以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为标志,传统教育逐渐被西式教育所取代。但正如其他领域对西式制度的移植一样,排斥本国文化传统的近现代教育体制也呈现种种异化,突出表现为教而不育。学校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教育则忽而略之,结果是培养了大批如北大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民间国学教育的兴起,本质是对这种异化教育的反动,是对本国文化传统的自觉继承。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抛弃百年来的文化激进主义,重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乃是前提。就此而言,民间的国学教育可谓文化复兴的先行者。
当然,民间国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毋庸讳言。在巨大社会需求之下,打着国学教育名目牟利的各种机构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教育方式的简单化等,都让其频频被诟病。这些问题提示我们:经过二十多年自发生长,的确有必要在反思基础上推动民间国学教育朝着更健康方向发展,却不应因此对民间国学教育整体加以否定。
笔者认为,推动民间国学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应逐渐激活官方的作用。首先,现存的民间国学机构主要以儿童基础教育为主,公立教育机构则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在义务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经典的分量,将目前民间国学教育的部分功能加以吸收,逐步建立优良的国民基础教育。其次,与民间合作逐步建立行业性的自律组织,在办学资质、从业人员资格等方面对民间国学教育机构进行规制,设立一定标准,改善目前存在的乱象。再次,重建民间书院传统,推动民间国学教育的升级。
从历史上看,官办教育之外,民间书院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补官办教育之不足,成为文化学术中心。如能恢复该传统,使民间书院成为输出高素质人才的活水,对于经历文化断层之后的传统文化复兴,应是极为有益的。
经历百年激烈反传统后,以民间国学教育为标志之一的文化复兴渐露端倪。在此一阳来复之际,我们不应对恢复自身文化传统充满疑虑、裹足不前,而应以建设性、创造性的实践来推动民族文化复兴。▲(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