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高估或小瞧俄罗斯,都将付出代价

2014年12月22日07:29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俄罗斯不像它接纳斯诺登、拿下克里米亚时所表现的那么有力量,也不像卢布暴跌时所展现的那样“任人宰割”。世人对俄罗斯的很多印象都不真实,美欧同俄的对打有一大半像是在梦游中过招。中国一些人建议拿出“大哥”的派头“帮俄罗斯”,另一些人主张与俄“尽早切割”,同样都属于梦游者。

  美国是谁?中国的舆论里也充满矛盾。一方面“美国衰落论”颇有市场,另一方面,认定油价下跌是美国搞的,卢布“崩盘”更是美国搞的,美国又像是“无所不能”。

  俄罗斯的经济过度依赖石油出口,这次危机印证了“大号的沙特阿拉伯”不好当。曾有人认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作为成功的资源型国家可以成为俄的模板,但那两个国家的人口前者3500万,后者只有2300万,而俄有1.4亿。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还有木材等看来支撑不起它的现代化和卢布坚挺。

  西方制裁很难成为压垮俄罗斯的“最后一根稻草”。制裁连伊朗、古巴都奈何不了,正因为这种手段的效果有限,美欧在年初俄“吞并”克里米亚时,对拿莫斯科“没办法”颇感沮丧。油价大跌和卢布垮台不能说是美国精心编织的“作品”,美国在这当中起了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未必是美国专门针对俄罗斯设计的,它更多大概是“歪打正着”的。

  光是卢布贬值,只会带来一些俄国内通胀,扳不倒“普京帝国”。俄见过大风大浪,有较强的抗压性,这些分析不是虚的。

  但是普京提出的2020年进入世界经济“五强”目标,以及俄社会大量与此相关的愿景实现起来看似相当困难,这或许会逐渐侵蚀俄罗斯社会的信心和凝聚力,为俄长远政治稳定带来不确定性。

  必须看到,中国帮助俄罗斯的效果将是有限的。中国或许能对俄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但中国解决不了俄经济结构的单一,解决不了俄财政对能源外汇高达70%的依赖。

  中国如果向俄投资过猛,说不定还会引起俄方的警惕。中俄贸易额不到俄欧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俄并不希望变成“中国经济的附庸”,我们对此一定要清楚并理解。

  当然,那种认为中国应当为了“融入世界”而逐渐“冷淡”俄罗斯的想法更幼稚。中俄有4300多公里共同边界,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可取代的战略伙伴,中国对协助俄走出危机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

  当中国调解俄美尖锐冲突有困难、双方一时都听不进中方意见的时候,我们推动乌克兰局势及俄美关系缓和的基本态度不能含糊,这样的原则阐释不可少。切不可由我方的表现导致俄美对华产生错误的印象,让它们以为彼此斗得越激烈,中国越高兴。

  俄美冲突一旦失控将增加中国战略上的不确定性,俄罗斯的国家风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一部分转化成中国的地缘政治风险。中国的国家战略格局不是只有一个“中美俄大三角”。

  俄罗斯面对的困难和矛盾错综复杂,它该怎么做,需要中国什么样的帮助,这些问题莫斯科恐怕都要自己先消化、厘清。中国希望俄经济好起来,这个态度是坚定的。至于我们能在国际准则下帮俄罗斯做些什么,不妨先听莫斯科怎么说。▲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俄罗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京华时报:贪官"我是农民儿子"式忏悔可休矣
  • 新京报:改变艾滋男童命运为何要靠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