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存宽:环评,怎一个乱字了得

2015年02月12日07:47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包存宽

  日前,中央纪委官网公布了去年对环保部、文化部、全国工商联和南航集团的巡视问题“账单”。其中环保部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环评违法违规、及其背后隐藏的监管失职和腐败问题。在生态环保受到格外重视的今天,环评已成为一项很容易成为利益输送渠道的重要权力。笔者认为,要想遏制环评领域出现的腐败等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环评制度繁多的“乱局”。

  政策和规划是国家实施调控和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这一点在生态环保领域同样适用。为了确保政策与规划决策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要求,须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价值规范、行为准则开展政策与规划评估,并覆盖政策和规划的全过程。

  当下的政策与规划评估在实践形式上包括事前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经济评价(费用效益评价、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以及主要针对特殊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节能评估、水土保持评估等,另外还有事中的规划与政策评估、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以及事后的回顾性评价和绩效评估等。

  简要合理的环评体系,本是防止所涉项目危害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环评整体上却表现为类型繁多、过程复杂、互相之间交叉重叠。这就延长了政策与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时限,影响了决策的效率。笔者在调研时曾注意到,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30多项审批,盖上百个章,全程最少需历经272个审批日,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上述各类繁多重叠的环评程序。面对这种乱局,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寻找解决之策。比如,四川省就为此专门成立了“并联评价评审促进会”,围绕建设项目技术咨询开展并联评价、并联评审、并联审批,以提高项目技术咨询的服务质量及效率。

  环评“乱局”引发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已被巡视组公之于众的违法违规和腐败问题。评估权是一项重要权力,特别是在当前环保工作受到格外重视的情况下。各类“评估”背后实际上都代表了其主管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甚至沦为各部门争夺话语权、攫取部门利益的一道关卡,同时加大了个别人权利寻租的空间。这种局面显然与通过环评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初衷不符。因此,对各类“评估”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变得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对于以上种类繁多的“评估”,我们可以从理论体系、法律制度、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等多方面来加以考量和整合,在此基础上寻求环评体系整体的科学合理,促使环评与其他各项政策形成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进而达到从决策的源头预防生态、资源和环境恶化。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以“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为契机,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政策与规划的价值规范,整合各政策与规划评估,建立涵盖“价值规范—评价模式—技术方法—制度设计”的完整和综合性评估体系,这样才能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和决策规划。▲(作者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环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风暴眼: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都是啥?
  • 中青报:刘汉真的是死于“野心太大”吗
  • 京华时报:谁该为“奢侈品酒会”定性
  • 新京报:正龙再拍虎,别拿刑诉程序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