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在耶鲁种菜,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2015年07月10日09:59  钱江晚报 收藏本文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

  美国耶鲁大学北部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却长满了韭菜、香菜等美国百姓闻所未闻的蔬菜。美联社于7月7日发表一篇文章,颇为正面地报道了耶鲁大学不少中国留学生的父母在学校社区内开垦菜园的事,这也获得美国网友称赞。

  这则消息在国内社交网络上也引起广泛传播。我搜了一下,果然已有网站起了“中国大妈在耶鲁大学种菜”之类的标题。原本在国内稀松平常、甚至为人诟病的一件事,在美国却获得支持和赞扬,大概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种菜不仅是“中国大妈”的传统。如今在城区里,只要有一点荒地,就有人会忍不住去种菜。许多家庭在阳台、露台也特意开辟一小块地方,用各种容器种菜。一年下来,收获不少。这里头,有的存在违反小区秩序的问题,总的来讲,人们乐此不疲,也许不是没有道理。

  这反映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中国有几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祖祖辈辈依靠种田、种菜过日子,对土地有着天生情感。中国人的族谱、家训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就是“耕读传家”,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人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数十年来,特别是经过“瓜菜代”的老人,对粮食和饥荒也有更深刻的体会。此外,由于现在菜价贵,加上外面贩卖的有些蔬菜吃起来让人不放心,这也鼓励了人们的种菜之风。

  由此可见,许多大叔、大妈种菜,不仅是为了收获,还有传统习惯和精神在起作用,体现了中国人的好家风。

  这种传统也有着普适性。这里头沉淀着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而美国精神的代表人物爱默生,就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的朋友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作,影响了美国生态保护运动的形成及其发展。或许是因为如此,耶鲁大学校方对中国学生家长在校园荒地上种菜不仅没有阻止,而且持欢迎态度,并为他们提供化肥。

  当然,这也体现了耶鲁的开放精神。这所大学是中国著名留学生容闳的母校,如今约有四分之一国际学生来自中国。这种开放精神,不仅让中国留学生受益,也让留学生家长感受到来自校方的善意。而在耶鲁种菜的留学生家长,在收获后会把蔬菜分享给其他家庭,同时他们还自觉遵守不喷洒杀虫剂的默契。在种菜的过程中,两国文化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了解与交流。

  种菜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却在大洋彼岸引起关注和赞扬。这种价值体认,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实际上,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一些好传统正在演变和消失。结果是,等我们认识到其价值的时候,已经难以修复。比如说,现在许多农村已无田可种,或者大量抛荒,不仅城里的孩子,连农村孩子对农耕、种植都了解甚少,更不用说借此认识传统文化和精神了。

  所以,中国家长在耶鲁种菜这件事,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视角,返观传统,汲取传统精神。

(原标题:在耶鲁种菜,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耶鲁 种菜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媒体刊文追问:是谁找国家信访局落马官员消号
  • @写家陶舜 :谁该为赵作海出狱后的连环悲剧负责
  • 中青报:我们是否对“不被尊重”习以为常
  • 环球时报:继续稳定股市,要调查要追究要反思
  • 新京报:抱团腐败案发为何又是“小三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