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伊核危机突破 中东一大战争引信拆除

2015年07月15日00:58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伊核危机突破,中东一大战争引信拆除

  在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后,伊朗与六大国昨天正式签署了解决核问题的协议。伊朗从此限制核活动,确保不发展核武,联合国逐渐取消对伊朗的制裁。这一协议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拆除了中东最大的战争风险引信,标志着伊朗在被西方舆论长期描述成极端、古怪的国家之后,将重回国际社会。

  美国与伊朗的对立穿越了过去几十年的国际政治变迁,最后在核问题上拴成了死结。在中东旧格局的废墟上,伊朗成为美国最持久、也最公开的敌对国家。伊朗核问题长期埋藏着中东是否会再爆发一场较大规模战争的悬念。

  美伊对立导致的安全危机通过种种形式扩散到了广阔的周边地区,它在中东成员之间造成了大量警惕和不信任,推动了公开或隐形阵营的出现。地区内部的极端主义势力也因此有了更多生存缝隙。

  事实证明,美伊尖锐对立是一场对双方都是输大于赢的游戏。联合国在美国推动下对伊朗实施了4轮制裁,但没能摧毁伊朗经济,美国这么多年也因此没睡一个安稳觉。伊朗声称它从没想造核武器,而且到头来它也确实没搞核试验,但这10年它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经历了国家安全严重缺少保障的时期。

  伊核危机让美国和伊朗都吃了苦头,美国大概了解了逼人太甚不是好办法,伊朗也清楚了国际社会一旦在反对它的核活动上形成团结,它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

  伊朗的遭遇对朝鲜等其他有核抱负的国家大概有一定借鉴意义。在这个有着惊人牵动力、中小国家很难按自己意志把控的问题上,审时度势或许是国家利益的真正生命线。

  今天的协议带来的和平意义让六大国所代表的全球力量都舒了一口气。中国作为与伊朗一直保持合作关系的国家尤其会感到高兴。在这之前不断有西方舆论找中伊合作的茬,随着联合国制裁的失效,中伊友好关系的前景十分广阔。

  美伊缓和关系将会影响中东内部的地缘政治结构,带来最初的一些不适感。但因此导致的地区内部痛苦会随着时间被消化,应不至于演化成新的重大风险。

  伊核危机期间,不断有传闻称美国或以色列可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中国是谈判解决伊核危机的坚决主张者。事实证明这一主张是对的。一场有全球影响力的危机最终通过谈判获得化解,这是最明确的范例之一。

  奥巴马政府不久前刚与古巴政府建交,现在又突破了伊核危机,他的这些作为应当会被历史记住。希望奥巴马这样做是为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繁荣,而不是为美国开展更大的地缘政治赌博而做收缩准备。奥巴马任期所剩时间不多,但他有可能为今后的美国外交战略打造不同的接口。

(编辑:SN098)

文章关键词: 伊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全面放开二孩不是对计划生育政策“拨乱反正”
  • 扬子晚报:“砸宝马救孩子”应由法律刚性保证
  • 朱少华:老人公交车“维权”咋专打小女孩
  • 新京报:开会群殴绝不是“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 刘雪松:追踪“僵尸肉”怎么跑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