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纪念万里,是向当年的改革家致敬,也是让改革精神薪火相传。珍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也能为时下的改革找到历史刻度。
昨日12点55分,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这引发全国民众悼念如潮,其“改革闯将,实干万里”的形象也引发人们广泛的追思。
万里是党内元老,他的生平事迹有很多东西可写,有很多值得总结。而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1977年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将小岗村创造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或曰“包产到户”的经验推向全省,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实际上也拉开了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大幕。
改革之于今日中国,是一项社会共识,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却充满争议,要受到“一大二公”的政治观念掣肘,冒巨大的政治风险。万里主政安徽时,经过深入调研,推动安徽省委出台“省委六条”,明确“以生产为中心”等,实行以组包产,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这些改革举措广受拥护,万里也被认为,为推进农村改革贡献了扛鼎之力。邓小平就曾表示,“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立了功的”,而“要吃米找万里”也成了时代口号。
万里被民众悼念,正是因其当年的改革锐气、闯劲。他对农村包产到户的推进,对中国民主法治的推进,都灌注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勇气。当下,改革这一关键词贯穿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图谱中,今年中国更是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此情境下,纪念万里,是对其政治人格的景仰,也是对老一代改革家改革精神的追思。珍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也能为时下的改革找到历史刻度。
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语境下,有险滩待跨、有硬骨头待啃。这与30多年前改革开放时面临的一些情况相通:要继续发展,就需要破除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触动一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当年以邓小平、万里等人为代表的改革家,甩开了膀子、迈开了步子,开启了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现在我们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同样需要“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敢闯敢试,敢于突破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上的条条框框,这是万里的“改革促进派”风格,也是最值得后来者学习的地方。
“闯”不是蛮干,而是要实事求是,其现实立足点就是在民主法治框架下干实事。毕竟,中国的现代化在世界上没有固定模式可循,这更需要实干,并为其赋予法治化、制度化的内涵。万里给亿万民众留下了“改革闯将”的形象,而其精神实质就是遵循规律干实事。他之所以“闯”,是要解决其责任范围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他最终也“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力的解放,也会永久性载入历史。
而今,万里长辞,中国正行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路漫漫其修远。在此之际,人们悼念万里,是向当年的改革家致敬,也是让改革精神薪火相传,最终实现老一辈改革家们的夙愿,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报道见A06-A09版
(原标题:悼念万里,向改革家致敬)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