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品味“虚幻小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1日10:52 南方日报 | |
作者:王溪勇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外表华美而内质破败。对待此类事物,本应察其败絮内质而正之,可有人偏偏喜好其金玉外表,甚至为此不遗余力。新华社9月16日报道了英德市英城镇不顾实际建设“小康示范村”,政府博得“声誉”百姓却深受其苦的消息,揭露的正是一些政府部门及领导对“形象”的嗜好。 这一事件被形容为“别墅筑成的虚幻小康”,细细读来有几个问题值得品味: 其一,“小康示范村”为啥“落户”高塘村?答曰:“报大数”使然。高塘村的经济一直比较落后,1994年农民种竹笋后生活才逐渐好起来,但笋价最高的时候农民人均年收入也不过3500元。然而城西居委会却将其“报”为5000元,高塘村于是就成了富裕村,随即被“选中”为示范村建设试点。浮夸作祟,令高塘村落得虚幻小康的境地。长期以来,一些乡镇为鼓吹政绩,总是乐意在“人均年收入”上做文章,随意提高统计数字,造成经济增长的假象并陶醉其间。殊不知,人均收入的虚涨,势必导致百姓税负的增加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减少。浮肿脸面的背后却是营养不良的真实,如此“面上数字”,于国于民何益之有? 其二,“形象”如何得来?高塘农民新村的建成,给当地带来了“名望”——成为英德市“第一个别墅式农民新村”,被评为“文明小康村”,作为“先进示范村”代表出席“中国村长论坛特色村年会”。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许多墙贴白瓷砖、顶铺彩釉瓦的两层半别墅里,“空荡荡的房间中只摆放了一台普通的老式电视机,几件破桌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如此“破败内质”,又怎能获得这般“金玉形象”?原因无它,即所谓的检查评比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所致。时下有的领导干部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坐着车子转一转,样板工程看一看,记者跟着录录像”。这种不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难免被名不副实的事项蒙骗,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在无一裨益。 其三,问题暴露了,怎么解决?在英城镇政府的鼓动下,高塘村建起别墅群,村民却也为此背负160万元的债务。决策误民,理应携手共度难关,可英城镇政府不仅未见自省、自查,还给高塘村民出了“馊主意”——“将高塘新村所属的一块价值180万元的商业用地通过合法手续出售,用来偿还债务”。不是依靠发展经济的途径来解决债务问题,而是将土地视为谋财的筹码,靠出卖珍贵的土地资源来填补账目漏洞,英城镇政府的思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以地生财”,以各种名目“出让”、“批租”土地。一些县区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35%,有的甚至高达60%。(新华社6月26日电)土地资源不可再生,靠出卖土地解决困难,实属不负责任,英城镇政府可谓饮鸩止渴。 高塘小康示范村之类“形象工程”令人厌恶,要制止它还得下大力气扭转领导干部为“形象”而工作的政绩观,转变成为“民心”而行政。这“民心工程”,因为是想民之所想,所以做起来就显得踏踏实实,老百姓也就打心眼里喜欢它、拥护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