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画报:梅艳芳上海情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17:23 外滩画报 | |
余莹/文 2003年12月30日,凌晨2点50分。 遥在香港的梅艳芳,放弃了聆听新年钟声,匆匆谢幕人生。 此时的上海尚在暖冬中安睡,寂静街头或许还飘着辞旧迎新的欢喜。但很快,这个城市的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为噩耗所困扰,有人震惊有人失落,有人扼腕有人掉泪,有人轻抚像册有人翻找碟片。 这个城市,她来过…… 特别时刻,她选择上海 2002年10月12日的上海演唱会无疑是梅艳芳留给这个城市最热烈生动的记忆。1995年她在广州演唱会唱了禁歌《坏女孩》,一失口成七年恨,被禁止在内地演出。获解禁之后,梅艳芳立即重返,上海成为她内地开唱的首选之地。演唱会按照梅艳芳“不求最多但求最好”的心意,仅办了一场,场面非常火爆。头一回来上海的梅姐见状激动不已,回应歌迷说:“看你们的表现,我唱个通宵也没关系,反正就这一场嘛。” 当晚,仅梅艳芳的演出服就多达8套。从金色舞衣到红色礼服、白色开胸套装、蓝色吊带长纱裙、牛仔“乞丐”裙到富有中国古典“旗袍”风格的紧身长裙。她极尽奢华的演出服,她的动感梅派舞蹈都将歌迷深深吸引。记得当时内场先后两位狂热的女歌迷,冲上台前献花,但都被治安的人员拉出了内场。 当时在台上演唱的梅姐立刻插话,请保安不要这样对待歌迷,还当众叮嘱歌迷,为了安全,不要再送花上来了,等会儿她会让人来收的。 2002年,梅艳芳让这个城市的许多歌迷感到温暖。2003年4月,梅艳芳来到上海寻找温暖。 “哥哥”张国荣走了,整个香港娱乐圈错愕之中痛感倍生。与哥哥相交20年的梅艳芳,更是无法从悲中抽身,每天以泪洗面。为了尽量摆脱这一重创,梅艳芳又选择了前来上海。这一次,她很低调,避开了媒体,只求找个清静地疗伤。除了外出用膳,她大多时间在酒店房间,休息、看电视、通电话、还有就是为“哥哥”诵经。 或许,在梅艳芳的心里,上海有让她安心的好。 “歌女”传奇 有人说,看梅艳芳的歌舞,有一种不熟悉的久远年代之感,如若置身旧上海的十里洋场。繁华夜都市,一位盛装浓妆歌女,一袭光彩夺目珠衣,一把成熟沙哑嗓子,歌唱如梦的前尘往事。纵有热烈激情的歌舞,观若烟火,但灿烂过后,夜空漆黑,落寞无限,说不尽的凄婉哀怨。 言语间,勾勒出的无一不是上海歌女的人生,而冥冥中,命运造化得惊人相似。在传承着老上海遗风的1960年代的香港,一个“歌女”的传奇人生已经展开。 梅艳芳,4岁半登台献唱,跟随妈妈创办的歌舞团,流转在街头、歌剧院、公园,参加表演。初二时离校,披着歌衫奔波于歌厅、夜总会、酒廊,演唱、主持还兼做服务员。“抛头露面的是戏子”,她遭受流言,失去玩伴,挣钱养家。 世俗的不屑与不公让人想起了昔日名优阮玲玉,而当年把张曼玉捧为影后的影片《阮玲玉》其实原来正是导演关锦鹏为梅艳芳量身打造。梅艳芳在看过书和阮玲玉大殓的照片后,深感彼此极为相像,引得身边众友劝她不要接拍,以免入戏太深。后来因为别的原因,梅艳芳真的就错过了这部演绎上海歌女的电影,大家称其为梅艳芳演艺事业的遗憾,但戏梦人生,又焉知祸福呢?这活脱脱的生而为艺的歌女生涯早已让梅艳芳成就了另一段传奇。 悲情半生缘 落寞女子,身着旗袍盛装,坐在空荡荡的大屋角落。暗淡光线里,一张失血苍白的脸,冷冷的,无神眼睛满是空洞,嘴唇涂抹黑色口红,烟圈徐徐吐出。 《半生缘》里,梅艳芳真正演起上海女子。虽只是配角一个,却自有出彩之处。她身上所散发出的倦意和憔悴折射出了一个姐姐(顾曼璐)的多少难堪:窘迫的家境,夭折的爱情,无望的婚姻,怨毒的手段,惆怅的离散。 影片难逃张爱玲原小说《十八春》的悲剧结局,偶有温存,讲述的却仍是上海背景下的一段悲情故事。在爱情缺席的人生里,顾曼璐心力交瘁。而作为扮演者,梅艳芳自己的爱情记录上竟也同样写满张爱玲式的无缘聚首,七段恋情无为而终。生前最后一场演唱会上她穿起十年前准备好的嫁衣,她的爱情始终没能实现。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