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我写的总是真正的捷克音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15:35 外滩画报

  德沃夏克不仅为捷克的民族音乐奠定了基石,同时也使美国作曲家们摆脱了曾经对欧洲风格一味“复制”、“粘贴” 又难觅出路的尴尬,为美国民族音乐狂飙的崛起指点了一条“F1车道”。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逝世100周年

  邵奇青/文

  自欧洲音乐形成以后,捷克人(被称为波希米亚人)就以特有的音乐才能闻名于世,他们对新生的交响曲这种形式有 极丰硕的贡献。

  踱步浪漫主义音乐时代,在十九世纪欧洲如林的巨匠中,捷克作曲家安东·德沃夏克(AntoninDvorak )令人瞩目,他的作品光彩迷情,涉猎各种音乐形式,同柴科夫斯基相比,其旋律的优美来得更加自然。他不仅为捷克的民族 音乐奠定了基石,同时也使美国作曲家们摆脱了曾经对欧洲风格一味“复制”、“粘贴”又难觅出路的尴尬,为美国民族音乐 狂飙的崛起指点了一条“F1车道”。

  屠夫家庭的“不孝之子”

  安东·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出生在波希米亚尼拉霍基维斯村一个兼做小旅馆的肉店老板家中,可他从小却 对捷克民歌和民间舞曲产生了兴趣,自学小提琴,能在教堂唱诗班及客店纪念等场合的表演中获得听者赞赏。

  13岁时被他父亲送去邻近市镇当屠户学徒,以便到时子承父业。然而,这位“不孝之子”不愿意继续祖传的屠夫生 涯,在16岁时离家而去,踏进了布拉格管风琴学校的门槛。学成后在斯美塔纳手下当一名职业中提琴手,同时在多家乐队走 穴。尽管生活朝不保夕,但有幸能接触到柏辽兹、瓦格纳、李斯特等名家的演出。1860年代中,他开始写出范围广泛的各 类作品,由于没机会上演,知者甚少。

  多姿多彩的创作生涯

  1871年,30岁的德沃夏克婚后辞去了剧院乐队的工作,以授课为生,并把主要时间用于创作。爱国颂诗大合唱 《白山的子孙》和声乐套曲《摩拉维亚二重唱》两部作品不仅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机,也是他成为民族音乐家最雄辩的礼赞 ,在德国古典主义国际性的音乐语言中注入民族色彩使之更有活力的时代到来了。而《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诞生更使他声 名大噪。

  如果说1880年代是德沃夏克获得重大声誉的年代,那么1890年代便是他辉煌成功的年代,创作、旅行、演出 、荣誉和交往构筑了他生活上全方位的精彩。1892年秋,正是德沃夏克接受了美国的优惠邀请,就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 长之际。

  这个国家能真正打动他的,可能就是美丽而洋溢着生机的黑人音乐,对于美国民族乐派应以什么为基点也有了鲜明的 想法。作为一位优秀的浪漫主义者,他坚信:伟大的音乐艺术一定是像植物那样地从本国民间音乐的肥沃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在《纽约先驱报》对他的一次访问中,他明确地对美国未来的作曲家提出建议:“我坚信,这个国家未来的音乐将必 须以所谓黑人旋律为基础。这些旋律将在美国发展为严肃的、具有独创性的民族乐派的基础。”

  开创美国音乐“新世界”

  德沃夏克到达美国之后不久便开始构思一部交响作品,他轻而易举地用黑人灵歌和美国印第安人的歌曲和舞蹈来证实 这种见解。第二年5月间,他就完成了这部他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无愧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交响音乐珍品之列的《E小 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

  德沃夏克写作这部作品时,怀有极深的乡愁,一直挂念着波希米亚和他留在祖国的孩子们。为此,他特意到美国腹地 依阿华州捷克移民聚居的斯比尔维尔,同他的同胞生活在一起。在他把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香郁气质和他所蕴积的对祖国的 爱,巧妙地织入这部作品之中,《流吧,约旦河》、《马车自天上来》、《回家》等黑人歌曲的旋律也流入作品的血管。

  1893年12月16日,当安东·塞德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首演,演出获得很大成功。

  由于德沃夏克在作品首演的最后一刻,为它取名为《新世界》(或称《新大陆》),有些评论家单从作者运用美国黑 人的旋律作为主题这一点,便错误地把它说成是“美国的交响乐作品”。因此德沃夏克曾反驳一些评论对他的曲解,把那些错 误分析斥为“废话”和“谎言”,并坚决声称:“我只是把印第安音乐的特点体现在我自己创作的一些主题中而已,不管我在 什么地方创作,是在美国还是在英国,我所写的总是真正的捷克音乐。”

  无论如何,这次演出连同他在那个时期写下的《F大调第十二(美国)弦乐四重奏》、《E大调弦乐五重奏》、《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已经成为美国民族作曲风格的教科书,这一点应该不会有太多争议的。

  《新世界》交响曲在美国总是受到人们喜爱,而捷克人也总喜欢把它看作是一部充满他们自己民间音乐变化音的作品 ,如果把这部交响曲视为作者对美国和捷克这两个国家的颂赞也是说得过去的。它的思想的连续性、轮廓的清晰和细部的生动 活泼受到音乐家的尊崇,而它那有感染力的旋律和易接受的思想使它成为通俗的经典作品。

  1895年,德沃夏克回到祖国捷克,1901年担任了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1904年3月25日,德沃夏克与 世长辞。与许多先前伟大作曲家逝世时候庄重的场面一样,除了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许多人聚集在他生前工作过的布拉格歌 剧院的走廊下,唱着他的《爱德纳安魂曲》。之后,布拉格当地政府为他制作了纪念碑,并建造了布拉格当地与瓦茨拉夫广场 一样出名的德沃夏克博物馆。街头艺人们每天都会在博物馆门口自发地组织起来演奏这位作曲家的四重奏作品。

  (作者系《音乐爱好者》杂志特邀编辑)

  1.阿玛丢斯四重奏组诠释德沃夏克的《第十二号“美国”弦乐四重奏》

  2.卡拉扬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共同演绎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

  3.指挥家库贝立克最具影响力的唱片德沃夏克的第八、第九(新大陆)交响曲

  4.塞尔指挥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全集》

  5.小泽征尔1993年在布拉格斯美塔纳大厅演录的德沃夏克诞辰90周年纪念专辑《德沃夏克在布拉格》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