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四书家 妙笔写华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2日00:17 城市快报 | |||||||||
严修(1860~1929),字范孙,天津近代著名书法家。 严范孙 折卷名家广劝学 “严修的字体既不学‘柳’也不学‘王’,是规规矩矩的‘文人字’,现在书法界称他的书法特点为‘折卷派’,也就是公文写作中,文人写作最优秀的字体。”天津市文史
求字不收费 书法亦为朋 严修曾经居住的地方早已不复存在,但西北角文昌宫西面的严翰林胡同曾经让周围的住户感到无比骄傲。能与全国闻名的教育家做邻居,谁不高兴呢。 严修的书房布置得十分雅致,曾有文章这样描述这座典雅的院落:书斋设在正门内二进西偏院,名曰“枣香书画室”,以院中植有枣树二株得名。室内东壁置书柜,其旁陈设文房四宝,包括一些古砚、名墨。长屉内珍藏一些名家字画。西壁窗旁悬一挂钟,钟旁悬一副木刻楹联,上联曰“小鸟枝头亦朋友”,下联曰“落花水面皆文章”。前窗设书案,案头置台灯供夜读。后壁备简易寝具,供午休或夜寝。室后有小门,经甬道直通藏书丰富的藏书楼“旧罩棚”大厅。大厅上额悬横匾曰“十万卷楼”。就在这座小院,严修每日除有事外出或迎接来宾外,终日闭门书斋,偶尔提笔为人书写对联或泼墨作画,其余时间,自清晨至夕阳下山,手不释卷,而且他坚持每天记日记,生活十分规律。 作为当时的著名人士,许多人都以得到严修的墨宝为荣耀。严修也与其他职业的书法家不同,他始终以办教育为己任,从来没有想到过卖字挣钱。所以,他给人写字很少收取润笔费,即使收取润笔费也是象征性地收取一两块钱。崔锦分析说,尽管严修位列四大书法家之名,但他的交往人士也是教育文化界人士居多,严修给他们写的字肯定不会当做牌匾悬挂在家门口;而商人多喜欢颜真卿、王羲之等名家字体,以壮门面,故此,众多商家铺户很少向严修求字。76岁的王守惇老先生回忆说,严修与自己的堂兄、天津著名的文人王守恂交往密切,当时严修给王家题写了不少对联,这些对联造句用词全部是严修自拟,从来不用现成句式。对联用词之工整,字体之优美,深得王家喜爱。 做官第一任 没赚反赔钱 严修23岁应顺天乡试,正考官徐桐对他的经艺卷击节赞赏,高中举人。转年赴京应会试,又中进士。1886年4月授翰林院编修,8月正式入都供职,随后又任会典馆评校官等职,35岁时被外派任贵州学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 一省的学政在当时也算是个肥差,不要说大肆收取孝敬、为人高中“排忧解难”,就是笔下一松,也可以得到不少好处。过去按照贵州惯例,补禀生一名,需交上费、封印等费银10余两,贡生花费更多,贫寒之士有苦难言。严修到任后,明令革除:每到一地主持考试,力请府州降低供给,严禁随员、家人索要受贿。因此,当他任满还京时不仅未能因官致富,而且负债4000两银子。离黔之后,贵州学界为他立“去思碑”与“誓学碑”,称他为“经师兼为人师”、“二百年无此文宗”。 在贵州时,严修到各州县考验生员,了解当地文化教育情况,针对学用脱节、言行不一等“方今士习之蔽”,颁发劝学告示,提出“敦品励学,讲求实用”,并以此作为选科取士的标准。考试时一改旧规,考题策论重时务,令考生“畅所欲言,无所逊避”,并加考算学。优贡、拔贡的考选,不但进行笔答,他还亲自面试,深入乡里察访考生品德。同时,大胆变通书院旧法,仿照经世学堂改组学古书院,选拔优秀青年入学。学习课程除经学外,增设格致、算学等西方科技知识和英文,使之成为晚清贵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 不愿再为官 回家办学校 严范孙在学政任上深切感受到了封建科举的弊端,尤其《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他深感不变革科举,兴学育才就是一句空话。1897年10月19日,他酝酿多日的《奏请设经济特科折》上奏。梁启超称这篇奏折为“戊戌变法之源点”。 1898年4月,严修倡设“经济特科”为封建顽固派所不悦,翰林院职务被免去,仅留编修虚衔。于是他便以“请假”为名回到天津,严修以其家私塾为基地,推进“西学”的传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严范孙毅然站出来维持地方治安,同时千方百计发展地方教育。为了“教育救国”,1902年、1904年他两次去日本考察。1902年11月27日,严范孙从日本回到天津,以更大的热情兴办新式教育。这年冬,他创办严氏女塾,先以其女儿、儿媳及近亲好友之女为学生,除国文等课程外,还聘请日本女教师教授日文、唱歌、手工、织布。女塾的创办,开天津风气之先,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同时,他又扩大原设的两斋塾学,改名为民立第一小学堂。这是天津正式小学之始。 1903年,严修又筹设民立第二小学堂,并主持创办官立小学堂3处。为提高小学教师素质,他还成立了师范讲习所和教师研究所。1904年8月,严修在严馆和王益孙家馆基础上,积极筹设成立中等学校,他多次与张伯苓等人讨论校章程。不久即成立私立中学堂,后改名私立敬业中学堂,即著名的南开中学前身。当时校址仍在严宅,每月经费由严、王两家平均负担,张伯苓任监督(校长)。 1905年,严修将天津校士馆改为天津初级学堂,为天津、河间培养小学堂师资。同时,还筹设北洋师范学堂,专门招收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以及东北等地学生,为中学堂和初级师范造就师资。仅1906年上半年,直隶各学堂学生就已达86652人。 启蒙新教育 全国广劝学 1905年12月,清政府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正式行政机关,严修为右侍郎。严修到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参与起草请颁“教育宗旨”的奏折,正式提出了“全国之人,无人不学”的“普及教育”主张,提出了“尚公”、“尚武”、“尚实”,即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用教育等内容。他还参照自己在直隶的经验,把劝学所向全国推行,并公布了《教育会章程》。 严修对天津新式教育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与促进作用。对于全国教育界的影响,不能用建立一两所学校的数量来衡量。崔锦告诉记者:“严修影响了全国教育界,许多外地教育界人士经常与他通信交流,恳请提出意见。即使当时的各地政要,像曾任江西督军的李纯也经常写信向严修请教。” 开除请假生收到抗议信 记者在崔锦处看到了很多严修的来往书信。一张张通信信纸,记载了当年各地人士向严修请教的盛况,其中还有日本学者。一封特殊的来信,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京畿第一初级师范学堂被开除的学生向严修“讨还”公道的抗议信! 写这封匿名抗议信的学生没有署名,仅以“某”来代替自己的姓名。开头这名学生先举了一番道理:曾经听先生(严修)说君子待人以理不以气,以德不以威,以宽恕不以苛刻,以仁慈不以忍狠。但先生为什么却要让孟监督将我开除呢? 原来,这是一个因为经常旷课被开除的学生写来的。这名学生在信中为自己的旷课提出了辩解。他说:“我不来上课是早就请了假的,虽然与旷课一样没有上课,但性质是不一样的。现在学校不考虑当时我请假的事实,却只提严肃学校纪律,这样太不通情达理了。这样不清不白地被开除,我的脸面也没了。希望学校考虑事实,不要开除我。” 在四张信纸内,这名学生谈古论今,极尽能言善辩之能事,但最后有没有打动严修的心,就不得而知。“我的收藏中,没有严修提及此事的信件,因此最终的结果也不清楚。”崔锦告诉记者。 资助周恩来四年如一日 1920年1月,在南开中学求学的周恩来指挥各校学生赴直隶省署向省长曹锐请愿。曹推脱不见,并逮捕了周恩来等人。5个多月后,周恩来出狱,严修一如既往看重周恩来。他与张伯苓商量以他在南开设立的“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10月,他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为周恩来介绍去英国留学。周恩来到达欧洲后,一直与严修书信往还,保持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账目上为周立了户头。除第1年的用款是他交给周支票带走外,以后周恩来在欧洲的3年,都是他让人转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些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上,严修有不同的做法。而周恩来当年“闯的祸”,要比那位不知名的“某”生大得多。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