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 “三刀”剖解香港娱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10:40 青年参考 | |||||||||
张峰 第一刀: 香港流行音乐——“造星”的成功取决于公司的经济状况以及商业运作的合理性
香港歌手的作品可以分为本地销售的粤语唱片和适应普通话地区的国语唱片。20世纪70年代,许冠杰等歌手完成 了唱英文歌向粤语歌的过渡,直到80年代初香港乐坛才开始大规模地发展粤语歌曲。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10 年间,香港歌坛出现了谭咏麟、张国荣等里程碑式的人物,对香港乐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随着谭咏麟等人的淡出,香港乐坛对于明星的包装开始表现出与80年代很大的不同。“四大天 王”走红与80年代的谭、张相比,偶像因素远远大于实力成分。很多艺人进入演艺界并不是因为自身实力,而是公司行为, 急功近利的思想日益明显,因此造星的成功更取决于公司的经济状况以及商业运作的合理性。在很多唱片公司经营不佳的情况 下,很多歌手有如昙花一现。另外,偶像化娱乐与香港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及欣赏口味不无关系,比如,演唱会的服装以及舞 台的设计常常花去主办方大量时间和费用,从某个角度来说,观众对视觉的要求远远大于音乐本身。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四大天王”的光芒开始递减,内地以及其他华人地区的造星模式的发展,使香港艺人在本 地或外地的生存空间一度受阻。以唱片为例,1994年,在台湾发展多年的香港人周华健反攻香港,唱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度击败“四大天王”,成为“天王杀手”;这期间内地唱片业也在迅猛成长,“广东制造”以及校园民谣的影响日益扩大 ,香港艺人在内地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90年代中期没有哪个香港艺人能够承接“四大天王”的辉煌,香港艺人青黄不接的 危机越发暴露。最近香港乐坛出现的热闹景象,与当年的辉煌相比苍白了很多,实力歌手的减少使得唱片业整体实力下滑。 第二刀: 香港电影——滑坡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大公司的参与 香港电影鼎盛时期,一年生产电影300多部,在世界上已属罕见。20世纪80年代是港片的黄金时段,电影公司 “新艺城”的崛起,开始与老牌公司“邵氏”与“嘉禾”竞争,使香港电影业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虽然鼎盛,但也埋藏着 由盛转衰的隐患。在辉煌的表面,出现了产销的失衡。到1993年为止,全港电影院由原来的不到100所增至将近200 所,票房由于观众割裂而使收入受损。30多家制片公司前后成立,出现了拍片一窝蜂的局面,作品的艺术性下降。 1988年,许鞍华拍电影的时候,化妆师同时有7个戏要上,经常找替工来应付工作。而自己的摄影师也在另一个 摄制组兼职。上世纪80年代末郑裕玲被称为“郑九姐”,因为她同时有9部片约在身,一天赶9场戏。这样的“个人投入” 对电影的伤害在后几年逐渐显现出来。香港弹丸之地,有别于世界其他地方,电影在香港销售,只能赚回三分之一的成本,主 要靠外地市场,外地市场一萎缩,香港电影就举步维艰。 1994年以后是香港电影公认的没落期,制作方的资金投入是个重要方面,如果资金投入不稳定,势必影响剧组的 创作质量。有大明星参与或者有商业色彩的影片,投资相对容易。香港近年电影业的滑坡,很大程度在于没有大公司的参与。 原来邵氏、嘉禾、新艺城等大公司的经济势力很大,无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涉足,同时选择演员比较自由,在选用老演员的 同时还推出一些新人。可是香港近十年来大公司已经很少见,只能依靠一些有想法的独立制作公司,电影行业缺乏新导演和新 演员也是困扰电影发展的问题。片商们看到《无间道》大热就蜂拥大拍卧底戏,长此以往就少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争取去 外国影展打开海外市场,在欧洲卖掉版权,是电影发展的一条捷径。另外,香港电影人凭借香港电影的经验,与内地电影人合 作,共同进步也是目前正在磨合的思路。 第三刀: 香港电视剧——坚持了10多年的循规蹈矩对市场是一种伤害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视行业的黄金时期,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的收视纪录,其中《神雕侠侣》创出的62点收视 率,表明约300万观众观看了该剧。《上海滩》之后,港剧的创作方法和运作模式在当时的亚洲已经算是比较先进。最早的 港剧题材大部分是大众题材,内容为一般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传说,比如无线电视台1980年的《上海滩》、《网中人》 ,1983年的《神雕侠侣》,1984年的《鹿鼎记》。 进入90年代,生活节奏加快,轻松的电视剧成了观众的需求,港剧的基调也开始变得轻松、诙谐。另外,电视台采 取集中播放的方式,几十集到100集不等,几乎都能创下收视新高。然而,十几年来香港电视剧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套路,就 是恋情加偶像的长篇言情剧,表演上的程式化、故事的雷同以及篇幅拖沓冗长,这种循规蹈矩的操作坚持了十多年,无疑对香 港的电视剧市场是一种伤害。到了90年代中期,日韩剧对港剧市场的影响,使港剧进入了一个调整的时期。另外,很多明星 从商、隐退,电视行业出现了以往不多见的人员危机。面对众多明星把电视剧当作第二选择的尴尬局面,与其阻止人才外流, 不如重新发掘整合。于是在此期间出现的很多反面人物、二号人物成为了领衔明星。 另外,盗版也是香港娱乐业的主要杀手。还需重点指出的是,娱乐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随心所欲地制 作音乐和视频,轻松地相互交流,也会对娱乐传播产生巨大影响。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