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近1000亿元 怒江水电站背后的利益之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14:09 青年参考 | |||||||||
商家无利不起早,这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项目的最大受益者是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怒江项目的云南学者何大明说:“建水电站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电力公司,地方政府也能够脱贫。但这些钱最后能否用到老百姓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当大集团协同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进行大规模开发时,他们会以自己的权势来“影响”学者和媒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幸这次反对的声音一点点发出,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本报记者/王冲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唐古拉山麓,上游叫黑水河,藏族人叫它“卡拉曲”,它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是联合国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仅有的两条没有修建大型水坝的河流之一(另外一条是雅鲁藏布江)。 然而,就在去年,怒江的平静开始被打破。 “水灾搬家” 2003年3月14日,华电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关于促进云南电力发展的合作意向书》,云南省政府表态支持华电集团开发云南电力资源,支持开发怒江;6月14日,云南华电怒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组建;7月18日,云南华电怒江六库电站正式挂牌成立。 8月12日至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主持召开了由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怒江中下游两库十三级梯级开发方案,宣称怒江中下游河段开发的任务是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供水、防洪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就在这个方案通过后10天,一场不大的雨带来了陕西渭河流域的特大洪灾,洪灾持续到10月5日。在洪水肆虐之下,数十人死亡,20万人被迫撤离家园,大量农田、村庄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陕西渭河流域地处三门峡大坝上游,40多年前,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曾极力反对修建三门峡大坝,他指出,兴建三门峡大坝的结果将是“水灾搬家”——将下游水灾引到上游。想不到黄万里竟一语成谶。黄河三门峡工程的组织者张光斗也公开承认,三门峡大坝是导致黄河中游支流渭河暴发水灾的罪魁祸首。 一方面是旧的大坝带来灾祸,一方面酝酿在满是古树、有7000种植物和80种濒危动物的怒江上建造13座大坝,这种强烈的对比即使是对环保不太关注的人也能看出一些利弊得失。 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3月14日是国际保护河流、水与生命日,这一天,一个专门为保护怒江而设立的网站(www.nujiang.ngo.cn)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长期从事环保事业的汪永晨女士告诉《青年参考》,这个名叫“情系怒江”的展览本来已经在北京租好了展览场地,但因故取消,转移到网上。她说近期可能在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组织保护怒江的大型活动。 中国拥有的大坝数量占全世界的45%,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关于三峡问题的长久论证逐渐唤醒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反对怒江大坝的声音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来,国家环保总局、中科院组织专家研讨,环保主义者则动用自己的各种资源曝光怒江项目的种种弊端。 著名河流专家、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早在去年6月份获知怒江要修电站的消息后,先后在昆明召开了两次大坝与生态影响的会议,“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件事情”。何大明说。 此后,在云南、北京分别举办了多次研讨、论证会。原定于2003年9月开工的六库电站项目搁浅,保护怒江的行动起到了一定功效。 根本在于利益之争 在利益面前,2003年10月在昆明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专家们“按户口本所在地”分成了壁垒分明的两大派,有“云南户口”的学者执意主张上,有“北京户口”的学者则坚决主张下。 商家无利不起早,这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项目的最大受益者是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怒江项目的云南学者何大明说:“建水电站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电力公司,地方政府也能够脱贫。但这些钱最后能否用到老百姓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云南华电总经理郭世明并不完全否认这种看法,他表示:“建水电站受益最大的确实是在企业,但华电是国资委领导下的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代表的是国家。” 地方政府也受益匪浅。“怒江全部梯级电站建成后,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将增加27亿元,仅怒江州每年地方财政就将增加10亿元。”2003年11月3日怒江州计委办公室主任赵振中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怒江全州地方财政收入仅为1.05亿元。 然而,对老百姓来说,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在利益面前,2003年10月在昆明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专家们“按户口本所在地”分成了壁垒分明的两大派,有“云南户口”的学者执意主张上,有“北京户口”的学者则坚决主张下。 对此,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孝辉撰文指出,我们知道云南的许多学者并不赞成地方政府和水电公司的观点。我们不仅完全理解他们难言的苦衷,而且对于他们在困难的条件下,仍努力用各种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表示由衷的敬佩。 文中深意不言自明。当大集团协同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进行大规模开发时,他们会“影响”学者和媒体,达到自己的目的。所幸这次反对的声音一点点发出,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内部批示要“慎重、慎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人士告诉《青年参考》,正是他把此事告诉了《纽约时报》的记者,才有了3月10日该报关于怒江造大坝的报道,而国外中文媒体的转引也让这件事情引发了国际反响。她说:“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这位环保人士还给《青年参考》看了下面一段话:怒江开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且有环保局方面的不同意见,慎重研究慎重决策为宜。 她说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得到的批示。有了这柄“上方宝剑”,毁坏环境的怒江项目有可能停止。 中央的“慎重”揭示了决策者面临着两难选择。目前中国缺电,继2003年夏季电荒后,入冬又出现7个省区先后拉闸限电的情况。一些企业的生产已受到影响,部分工业品的价格也因而抬高。目前中国的电力以火电(用煤、油、天然气发电)为主,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70%以上。不过,由于东北的大庆油田已逐步进入生产周期的末端,而煤炭也存在开采过度的隐忧,因此开发水电在一些人眼中成为再自然不过的选择。有关部门已在西南地区动工建设或拟在20年内建设的巨型水电站共10个,加上已竣工的四川二滩电站,这些项目的发电能力将相当于5个三峡工程。 中央政府也清楚环境破坏的可怕后果,今年“两会”时提出告别GDP崇拜,重视协调发展,只是保护环境与解决能源危机的矛盾摆在案头,不易解决。 汪永晨告诉《青年参考》,怒江项目现在处在“搁置状态”,她对未来表示谨慎的乐观,她认为领导的批示对怒江项目的发展方向会有作用,但是否能够停下来还不好说。 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址遗迹调查评价中心总工程师范晓持相同观点,他也提到了传言的那个“批示”。范晓告诉《青年参考》,目前工程还没有开工,但云南省和怒江州都在积极推动这件事情,最终结果主要看中央的决策。 接受《青年参考》采访的那名匿名环保人士对未来不是很乐观,她认为各方面的行动只能影响怒江项目,但很难让它停止。她认为决策过程中的某些不正常的操作可能会让怒江项目得以继续。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