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香港电影在于电影本身要有创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10:48 青年参考 | |||||||||
卓伯棠(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 我认为拯救香港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电影本身要有创造性——即创意。香港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繁荣,可 惜后来一直在重复,内容的重复、手法的重复、观念的重复,使得大批观众在重复中流失。我所说的创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 面是培养人才,从中学就开始着手,系统的正规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正是香港现在所缺少的。另一方面就是营造一种
对于香港电影的将来,我希望从现在开始的五年时间内能够恢复。不过,CEPA对于香港电影的影响我持“谨慎的 乐观”态度。 朱靖江(CCTV-6《年度世界电影回顾》总编导、独立制片人) 我认为香港电影要重振需要从以下方面来考虑:第一,香港电影人才的培养方式是否能够有所突破;第二,大牌明星 到好莱坞发展,他们接受的训练、吸收的思想观念和西方的运作方式等等是否能给香港本地的电影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第三, 香港经济的恢复也影响到创作人员的心态。 拿什么拯救你, 我梦中的“荷里活”? 科尔沁夫(乐评人、《音乐周刊》记者) 我对香港娱乐业的基本态度是失望而不绝望。以唱片业为例,很多艺人公司推艺人不仅仅是看他们的唱片销量,更看 中他们的商业价值,比如商业广告就有可能成为公司和歌手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要经济来源。某种程度上说,公司运作的成功取 决于“造星”的成功。以前的歌手早在演唱会前一个月就闭关练气、练跳舞、健身。现在的歌手在演唱会开始前三天,还在为 商业做宣传。尽管最近几年香港娱乐业有些颓靡,但我觉得《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一枚强心针,代表着港产片还是有水准, 前途也依然光明。 黄贯中(Beyond乐队成员) 香港现在只有娱乐圈而没有乐坛,可能以后都没有。很多香港艺人出的唱片并不是拿来卖的,而是有其他用途。一出 唱片,他们的曝光率就会很高,可以到处走穴,他就能够很好地宣传自己,天天都会有新闻上报。然后他就可以拍戏、拍广告 ,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乐坛会越来越差,尤其在音乐上,跟十几二十年前的歌手没得比。挽救香港乐坛不是靠我们,主 要还是靠听众。市场有自己的供求反应,从业者做的东西好,不愁没人听,但他们一直把烂的东西推给听众,长久下去,没有 好处。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