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2004:纪录片赌娱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11:06 青年参考

  每一个都市里的人都渴望一些能够打动心灵的东西。承载着真实与美的纪录片一定会有它固有的市场,我们现在要做 的,是应该更多地了解纪录片的有效商业操作模式,使那些好品质的内容进入真正的良性循环。

  专题撰稿肖静波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同方电脑掀动四月风暴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过去

  观众对于纪录片并不陌生

  2004:纪录片赌娱乐

  上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上海电视台1993年创办的《纪录片编辑室》曾经创下36%的 收视率,比电视剧还要火爆。1993年同时开播的纪录片栏目还有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那句“讲述老百姓 自己的故事”影响甚广。随着这两个栏目走红,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个省市电视台遍地开花,一时间蔚为壮观。

  然而这种红火没能持续几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电视台逐步走向商业化,纪录片走向衰落。纪录 片衰落之后,调查新闻、综艺游戏、娱乐资讯、谈话、益智游戏、真人秀等等有着浓厚商业色彩的电视大戏一出接一出,让人 目不暇接。

  曾经,做纪录片的人显得有点清高,他们秉持的理念是个性至上。这使纪录片的创作沙龙化,小圈子化。许多导演认 为纪录片是“一群精英制作出来给另外一群精英看”的,而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方式就是在国内外各个电影节上拿奖。现 在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在于国内许多纪录片导演的观念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过去一提给老百姓做纪录片他们就觉得是个不 可能的事情,没面子的事情,现在不少导演觉得如果自己拍的纪录片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是件很满足的事情。

  纪录片栏目归根结底得靠导演支撑,他们创作观念的转变对制作人来说是决定性的。现在,制作人已经能够理直气壮 地跟导演提市场化、大众化。过去,这些是无法想像的。你一开口,导演已经甩手走人。你看,连张艺谋现在都不拍艺术片了 ,他拍的那个《幸福时光》票房惨败,这给他很大刺激。他现在通过武侠片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的眼界放开了,近些年,国外各种类型的纪录片不断涌入,也不断冲击着纪录片制作者的观念 。大家看到国外市场化的纪录片做得也很好看,很有品味,这让不少导演觉得自己的智慧还有用武之地。

  现在

  纪录片又回来了

  纪录片作为一种节目类型在荧屏上并没有消失。人们注意到,近两年,除了各个电视台热播的美国国家地理和DIS COVERY频道的节目外,国内的纪录片栏目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像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东方卫视新近推出 的《东方全纪录》等等。

  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栏目定位颇有点类似美国历史频道的节目——主打历史类的专题纪录片。像《铁道游击 队》、《缅甸远征军》、《北京人头盖骨之谜》等节目在观众中反响热烈。

  在央视近两年的观众综合指标调查报告中,这个栏目连续获得“观众流入率”指标的第一名,相反,该栏目的“观众 流失率”则排在倒数一、二名,观众对该栏目的忠诚度由此可见。

  2004年,对于跃跃欲试于纪录片栏目的电视台投资人来说,还有一些利好的消息。

  首先,娱乐节目恶性竞争之后造成收视份额稀释。如今,娱乐类的大众节目遍地开花,同质化、平庸化日趋严重,众 多号称大众化的娱乐节目收视率不足1.0。所谓物以稀为贵,在这样的状况下,品种稀少的纪录片栏目自然渔翁得利,其收 视率有望与大众化的娱乐节目一拼。

  其次,纪录片导演无论从水平到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数量上,由于DV的普及,许多电视台以外的导演进 入这个圈子,许多DV拍摄的作品受到业内高度评价。从质量上看,我国纪录片导演近些年越来越讲究商业运作,创作理念更 加贴近观众,而对外国观众的欣赏口味也有了较好的把握。

  第三,观众对于欧美纪录片的审美疲劳以及对优秀国产纪录片的饥渴。国内观众对纪录片中高鼻子、蓝眼睛的形象已 经有些看够了,对于动物世界、外国人的探险也已见怪不怪,可以说,国外纪录片一方面培养了观众观看纪录片的兴趣,另一 方面也造成中国观众对于国外纪录片的审美疲劳。在这种的背景下,观众对于立足中国社会现实、历史文化、自然山川、风土 民情的国产纪录片呈一种饥渴状态。

  卖点

  可视娱乐大众

  2004年2月,中国的许多电视观众都把遥控器锁定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的《探索·发现》栏目上,这个栏目正在播 出5集系列纪录片《北洋水师》。许多观众认为,这部纪录片比去年播出的电视剧《走向共和》还要精彩。

  紧接着《北洋水师》,央视又推出了《庚子国变》等可视性非常强的纪录片节目。

  “这是一个信号”,著名纪录片导演梁碧波认为,“央视去年提出的娱乐性纪实片的理念已经开始付诸实践,更重要 的是,它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中央电视台去年提出的“娱乐性纪实片”概念,标志着它在纪录片制作观念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就是说,一反原来 纪录片艺术和教育这两张脸孔,将娱乐放在了优先考虑的位置。

  这个理念也得到了其他纪录片制作人的回应。新近开播的东方卫视也推出了一档纪录片节目《东方全纪录》。这个栏 目追求纪录片的市场化,这与央视“娱乐性纪实片”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东方全纪录》已播节目来看,它的节目特别强调纪录片叙事的故事性。其风格颇有点类似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D ISCOVERY的节目,即更加偏重于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探索和展示。

  2004年,凤凰卫视也在纪录片方面突然发力,推出了结合新闻热点,结合历史纪念日的主题性系列纪录片《凤凰 大视野》。

  这个栏目引人注目的是,它从周一到周五几乎每天一期,而且是在黄金时间播出。这样,可以一周连续播出某一专题 ,或是社会焦点、或是历史纪念日、或特别行动、独家内幕透析时代局势,一气呵成5集连播。满足观众对大时事,大背景, 大内幕的饥渴感。

  这些栏目或是变脸,或是全新推出,有着一些共同点。首先就是这些纪录片节目依托的都是强势电视媒体。其次,他 们的节目在制作和编辑理念上无不强调可视性、娱乐性和大众性,而与之相对的艺术性、精英性已经被刻意的回避。

  专访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专访《东方全纪录》制片人郑琼

  2004年元月3日,国内第一个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纪录片栏目《东方全纪录》在东方卫视呱呱坠地。这是中国电视 界的一个重大事件。如果这个栏目运作成功,那也就意味着,业界呼唤多年的中国纪录片市场化正式揭开帷幕,中国纪录片的 春天也将如期而至。

  尽管业内人士对《东方全纪录》有着许多浪漫的期待,可这个栏目的运营者却必须清醒的面对现实。完全市场化运作 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从台里拿到任何制作经费,要自负盈亏,自己养活自己,同时,还要与台里的其他栏目进行竞争。如果这 个栏目不能得到观众接受,市场认可,他们就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如今,这个栏目已经播出一段时间,它的栏目制作理念是什么?运营情况究竟如何?它的市场化努力有没有成效?它 的未来命运又会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东方全纪录》的制片人郑琼女士。

  对于《东方全纪录》目前的市场表现,她表示,栏目的收视表现良好,2月份《东方全纪录》在东方卫视22:00 以后的节目排名中名列第一,在全天的所有节目(包括黄金段的电视剧、新闻和娱乐节目)排名中位列11。也就是中上游的 水平;栏目的口碑也不错,每期节目播出之后,栏目组就会接到大量观众来电,我们在新浪网开设的论坛访问量也很大,可以 说,观众的支持是这个栏目的生存保障。我们争取在半年之内让这个栏目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名牌栏目,同时也成为中国纪录 片栏目的第一品牌。

  她说,我们已经感觉到,纪录片经过这么多年的低迷和彷徨,一个爆发的时期即将到来。首先是,创作群体规模越来 越大,水平越来越高,观念越来越新,这能够保证我们得到高质量的片源。创作群体不仅有电视台的,还有手拿DV的民间制 作群体,这些民间的纪录片制作人既是我们的观众也是我们的作者,近年来他们的表现越来越活跃,我们目前搭建的这个平台 将来一定会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其次,当今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纪录片创作的最佳时期。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价值观、生活方式、道德规范 不断重塑;人员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日趋频繁;生活中各种戏剧性的故事层出不穷;另外,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是一个 宝藏,有许多历史真相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评价、解读,这一切都为纪录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第三,不能忽视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推进力度,目前,南京电视台的一个频道已经进行了完全市场化的试点改革,接 下来几年,文化产业一定会有飞跃性的发展。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