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14:13 城市快报 | |||||||||
刘云若与“社会言情小说” - 倪斯霆 1950年正月初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天津一家影院观看一部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新影片,忽感周身冰凉,呼吸急促。他仿佛预感到什么,急忙中途退场,归家卧床。就在家人
刘云若1903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军人家庭,名兆熊,曾在铁路系统的扶轮学校读书,课余喜欢作诗词短文投诸报刊,深得当时活跃于津沽文坛的名编辑王小隐、吴秋尘的赞赏。1926年冯武越在津创办《北洋画报》,经王小隐推荐,冯不惜以百元月薪聘其为编辑,但他随之也要承担整个编辑部的工作。虽然在他后来名声鹊起之时,因不堪忍受冯之盘剥,拂袖而去,但他能从一个文学青年最终成为一代社会言情小说高手并自办报刊,未尝不是在此锤炼的结果。上世纪20年代末,他受聘为《商报画刊》主编并兼办《商报》副刊“鲜花庄”。 1930年底,原《商报》编辑沙大风得到天津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经理黄文谦及京剧名旦荀慧生资助,创办了《天风报》,遂邀刘云若任副刊“黑旋风”主编。此时,他才开始试写第一部长篇社会言情小说《春风回梦记》,刊出后大受欢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写出40余部长篇社会言情小说,较著名者有《红杏出墙记》、《歌舞江山》、《情海归帆》、《旧巷斜阳》、《粉墨筝琶》等,其中多部被拍成电影,使其终成一代社会言情小说巨子。写作同时,他还曾历任几家报纸主笔,并自办《大报》,后因转载《新生》杂志所发《闲话皇帝》而惹怒日寇被查封。就在他终结旧作以喜悦心情迎来新中国诞生时,却不幸英年早逝。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刘云若的生命之旅,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内忧外患的浓缩。虽然其作品均是以都市青年的恋情为线,但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作品既表现出青年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态,又写出了他们在爱情与国难冲突中的苦闷之情,如一幅幅都市生活浮世绘,描画了芸芸众生相,至今读来仍有似曾相识之感。读刘云若的小说,初始很随意,中间也轻松,但掩卷之后便会产生一种“深厚”。这,就是刘云若的魅力。其作品没有刻意雕饰;没有郑重谋篇,甚至有时会节外生枝;又有时会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每一个读过其作品的人,都不能否认他写的是小说。在各种先锋派小说喧嚣一时之后,在评论界呼吁小说创作“返璞归真”的当今,在长篇小说创作受到“量多质次”困扰,大批纯文学期刊“倒闭”的今天,重读一下刘云若的小说,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