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曼德勒风化再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9:01 青年参考 | |||||||||
荧华 马车在黄土纷飞的道路上迸出清脆的节奏,来往川流的脚踏车在错落的褐色房屋前交织成一派悠闲。眼前,不论男女 都以沙龙利落地圈住腰围,随风摆动的优美弧度撩动着视线,脚下的夹脚拖鞋滑出一个个足印,手指间传统卷烟飘出的浓郁烟 草味……这幅画面复古到让我以为跌入50年前的时空,却真真实实地在21世纪的缅甸曼德勒得见。
在曼德勒山预言辉煌 伊洛瓦底江从位于缅甸中心的曼德勒脚边蜿蜒而过。如果说伊洛瓦底江是一条延续生命的动脉,那么缅甸的心脏便非 曼德勒莫属了。在19世纪,这里适中的地理位置成为上下缅甸的枢纽,不仅在佛教文化上建立了交流的管道,更成为当时商 业、艺术和建筑的中心。 1857年,缅甸最后一个王朝“雍笈牙王朝”在此建都,当时的敏东(Mindon)国王,让这里拥有了近30 年的辉煌岁月。 曼德勒的名字来自城内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山(MandalayHill)。当年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路过此山,指 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2400年后,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曼德勒果然不负所望,在敏东国王的统治下,30年的 荣景在历史中点缀成不朽的一页。 阅读世界最大书 从曼德勒山的东南口向下望,729座功德碑圈成一片方正。这个号称“世界最大书本”的KuthodawPag oda佛塔以石碑为页,正反面都镌刻着密密麻麻的缅文及古老的Pali经文,内容为第五次世界佛教大会所通过的信条与 经文。当年,敏东国王曾召集2400名和尚以接力的方式诵读经文,足足耗费6个月,才将这本浩瀚的大书念完。 黄昏时,雨季带来的绵绵细雨漫出氤氲,将这里衬托出肃穆之感。赤脚行走其间,一座座白塔围住石碑,与我隔着一 些距离,伸手触摸那透着凉意的石碑,顺着卷曲刻画的经文,我感受着当时虔诚的温度。 布施和尚 是信徒最骄傲的事 笃信小乘佛教的缅甸人以无比诚敬的心建起大大小小的佛塔,宣扬着佛陀的伟大。尽管微薄的收入连应付日常生活都 捉襟见肘,但他们却甘愿将整个生活重心,甚至金钱投注给佛塔,以赤脚行走表达对佛的尊敬,以金箔为佛加身,他们相信这 一世对佛的奉献会转回到来世,继续受到神佛的守护。 在曼德勒的千人和尚庙,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众和尚在黎明初晓时集体外出托钵,再将托钵回来的食物集中 ,10点一到,两排长龙般的和尚队伍便依序领食,领餐时他们会将袈裟密实地缚住臂膀,代表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 小乘佛教对荤素并没有禁忌,但中午之后便不再进食,因此对于这一餐,和尚们可是充满了虔敬之心。一旁穿着白色 袈裟的小沙弥还未正式成为和尚,但他们一样睁着清亮的大眼努力地学着和尚,珍惜每一口咀嚼的食物。有的信徒会集合街坊 邻居的力量,贡献几十万缅币的米饭及水果,等着布施给和尚们,这样的奉献是他们最骄傲的事。 与百年柚木大桥 一起呼吸 柚木是缅甸最珍贵的宝藏。缅甸人不仅将其广泛地用在房屋建筑或雕刻上,位于曼德勒市区南方约11公里处的百年 柚木大桥(UBein,建于1851年),更能让人亲睹柚木的不朽。长达1.2公里的柚木大桥由1086根实心柚木建 造而成,以“之”字形跨越陶塔曼湖(Taungthaman),这样的设计可以减缓雨季时大水对桥的强力冲击。一百多 年悠悠地过去了,湖两岸的百姓仍然靠着这座桥生息。 雨量丰沛的雨季使得湖水上涨,桥上许多居民在桩柱边或坐或站,等待湖中的鱼上钩儿。凉亭里,画家将柚木大桥的 景象生动地描绘下来,一名老妇在小木箱上卖着槟榔,我尝了一口,热辣辣的感觉在舌尖上迸开,原来这就是槟榔的味道!往 前一点,一个被灰尘染黑的女孩朝我伸出手行乞。 桥上的行人、画家、小贩和乞儿,与桥下奋力摇桨的船家,都在柚木大桥的守护下,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到眉苗寻找世外桃源 在曼德勒以东的群山间环抱着一块平原,一个名唤眉苗的小镇静静地躺卧其间。从曼德勒市区沿着中缅公路驱车来此 有两小时车程。 海拔2000米的眉苗土壤肥沃,气候凉爽宜人。当年英国人占领曼德勒时,对这座小镇情有独钟,不论是达官显贵 甚或是英国女王,都将眉苗视为度假避暑首选之地。至今,街道上仍穿梭着英国殖民时期留存下来的复古马车,斑驳的油漆下 是掩饰不住的岁月痕迹。 眉苗的一边是缅甸式的柚木矮房,往郊区一点的方向,则有一幢幢英式别墅从层层墨绿中忽隐忽现,有的是英国人留 下的,有的则是其他城市的富人家模仿仿英式风格的建筑,强烈的异国风情调和在这个山间小镇,竟不觉突兀。 题图:729座功德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经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