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反扒在行动(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10:06 法制在线 | |||||||||
看到汽车进站便一拥而上 记者:曾晓蕾 摄像:宋军 刘斌 演播室:
每天早上的上班时间是公交车站最拥挤的时候。等车的人一般都希望车快点来,自己能早点走。然而前段时间,武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民警们却发现,武昌火车站附近的公交车站有一群人,经常在站台附近左顾右盼,看到汽车进站便一拥而上,但从不上车。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呢?警方随即展开侦查。 正文 字幕:武昌火车站 武昌火车站地处武汉闹市区,附近有四个公共汽车站,每天乘公交车上下班和从这里转往市区各地的人都很多。人们大多行色匆匆,这些只在车站徘徊或者在车门附近挤来挤去却从不上车的人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在长年的反扒工作中练就了一双双火眼金睛的公交民警们分析,这些人很可能是俗称“第三只手”的小偷。 同期:(武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廖鸣杰)火车站人流量比较大、(公汽)上下车比较拥挤。很多乘客都提着行李,对自己身上的贵重物品疏于防范,这样扒窃分子就比较易于下手。 为了保障群众的财产安全,警方一方面加强街面巡逻,另一方面在公共汽车站附近安排了便衣民警以便近距离监视扒手并在他们行窃时捉贼拿赃。 同期:(武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廖鸣杰)扒窃作案的流动性很大、反侦查意识很强,痕迹物证基本上难以提取,主要是靠抓现行。组织便衣小分队,打击现行,采取这种方式是我们反扒最行之有效的对策之一。 便衣民警在车站附近秘密跟踪,嫌疑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们锐利的目光。当一名可疑人物右手拿着报纸接近一位正在上车的乘客时,和窃贼打过多年交道的民警马上意识到,他是以报纸作遮掩准备偷窃乘客的手机。办案人员迅速上前,将他逮个正着。 (抓捕现场) 但是,小偷被抓住了,抓小偷的便衣民警却随之暴露了。这意味着他们今后的工作遇到了更大的难度:不仅要抓获扒手,而且要防止事前被他们认出来。 同期:(武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廖鸣杰)他们(犯罪嫌疑人)也观察,主要是观察周围(环境)好不好逃跑、附近有没有反扒的人员出现。如果有的话,他们绝对不会动手、下手实施扒窃的,这样给我们打击也带来一定难度。 为了不打草惊蛇,警方决定另辟蹊径,在车站旁边找到一处居民楼,变近距离跟踪为远距离观察,以便更多的搜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证据。 出镜:(位置图)为了更好的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扒窃事实和作案规律,办案民警在这里设置了一个观察点,通过这个窗户,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扒手们经常出没的车站附近的人员活动状况,那么,扒手们究竟是怎么进行行窃的,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这是不是一个作案团伙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民警们发现,几乎每天都会在火车站附近的四个公交车站出没的扒窃嫌疑人有11名,其中大部分聚集在始发公交车较多的梅家山车站。每天早上公汽开班、乘客出现,他们就开始活动;但是到了八点左右,他们便陆续离开车站。办案人员分析,这些人是在利用警察正常上班前的时间出没,试图逃避打击,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 同期:(武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第五派出所副所长 马红斌)梅家山(公交)车站发案比较凶,并且时间都是早上5点钟到7点钟,等我们反扒民警上班了,这些人就下班了,等于说是跟我们打时间差。现在先摸清他们的活动规律,是哪些人,他们的时间和手段都要摸清楚。 在随后的侦查中,警方把重点放在查清这些嫌疑人是不是一个犯罪团伙上。 同期:盯住 盯住 是的 是的 经过多日的观察,办案民警发现,这11人每天出现在公交车站的时间大致相同,汽车进站后就趁着人们上下车的混乱一拥而上,有时候一趟车前竟围着近十名嫌疑人。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却没有明确的分工,可以说是各自为战,并不是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倒像是纠合在一起的帮伙。 同期:(武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廖鸣杰)这一拨人属于纠合型的,彼此心照不宣,都知道(对方)是扒手,彼此是出来进行扒窃的。 警方决定立即对扒窃嫌疑人实施抓捕。他们根据嫌疑人离开车站时不是一起行动的特点,决定在抓捕过程中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在他们离开的必经线路上设置四个布控点蹲点守候,由留守观察点的办案人员统一指挥行动。 同期:(武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第五派出所副所长 马红斌)观察点就由我带队,你们一定要以我这里为主。如果他们(嫌疑人)偷了东西而没有走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惊动。我们要集中一起收网,一网打尽。各个(布控)点要把握自己的职责,(嫌疑人中)有往你们这边跑的,就要把他控制住。 出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警方将收网的区域锁定在犯罪嫌疑人经常出没的这个公交车站,并在周围安排了四个布控点,我车后这辆白色汽车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是早上六点半,民警们已经各就各位,只等扒手们再次出现,就将他们一一抓获。 果然,扒窃嫌疑人一个接一个的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八点左右,当嫌疑人准备离开车站时,办案民警认为,抓捕的时机到了。 同期:(武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第五派出所副所长 马红斌)四号据点(布控点),现在已经有一个(嫌疑人)被抓了,其他的(嫌疑人)好像已经发现我们在抓人了。赶紧收网,全部收网。 (抓捕现场) (犯罪嫌疑人 李林 李相贵 蒲汉川 李亚桥……) 在当天的行动中,11名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但是在派出所里,他们谁也不承认自己是扒手。面对这种情况,警方决定,让证据说话。民警把前期观察监控拍摄到的素材播放给嫌疑人们看,要他们自己找自己。 同期:这是(嫌疑人),上去了,没偷着。没有偷到,所以下来了。 同期:看,这张报纸是空的,是不是,看着啊。现在在偷他的手机,偷他的。你看,现在这个手机在这里,报纸里面有手机。 看到电视中自己行窃的过程,李林、李相贵、李亚桥等人先后承认画面中实施偷盗行为的人就是自己。 同期:(犯罪嫌疑人 李林)在梅家山(车站)这个位置,如果是一辆公共汽车来了,人多的话,很可能就都围上去了。(都围上去的时候有多少人?)大概有七八个人,抢着去下手(扒窃)。 字版:从今年4月份武汉市开展打击扒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警方共破获扒窃案件66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50多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5万多元。 法治聚焦:网上建档 打击惯扒 主持人:在前面的节目当中我们了解到扒窃活动在武汉市曾经非常猖獗,这些扒手们千方百计想要逃避警方的打击,甚至采用自残身体的办法,即使被警方抓获也满不在,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警方有何对策呢,今天我们演播室就请到了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夏志钢,首先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些扒手们怎样采取自残的手段逃避打击的。 解说:在武汉警方组织的这次“百日反扒会战”中民警们发现,一些扒手为了逃避打击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他们把刀片磨钝后掰下一块,用丝线缠好带在身上,被民警抓获后就赶紧吞下,他们甚至将这种做法当作一种经验相互传授。针对这种现象,武汉市公安局决定选择一家医院,通过做手术等方式从他们体内取出刀片,然后再予以拘留。 演播室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些扒手们把刀片用丝线缠着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如此残害自己的身体,您觉得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夏志钢:我们公安机关在侦查办案完了以后要把他们送到看守所去,看守所现在的管理规定就是说从人道主义出发,你这个犯人有病、有伤必须先治疗再进看守所,我们的专项斗争以前,一般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就是取保候审,犯罪分子自己去想办法把你的刀片弄出来。这样他就可以逃避这一场打击了。 主持人:他们这样做,这种行为算不算在钻法律的孔子,如果说实施了这样的行为之后,应不应该受到法律更严厉的惩罚? 夏志钢:按照我们公安部的规定,对自伤自残必须坚决打击,不能让它得逞,我们这一次专项斗争就是着重在这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做法。一旦抓获了这种自伤自残的扒窃分子,先把它送到我们专门的看守场所去观察,用保守的方法,让它把这些刀片排泄出来,如果不行,我们再送到专业的这种指定的医院里面给它开刀,完了以后,治愈了以后,再对它进行依法打击。我们这一次把40个这样的人,坚决把他们送进了看守所。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这些职业扒手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惩罚,给公安部门的打击带来了许多困难,我们再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解说:长期以来,一些扒手为了逃避严厉的惩罚措施,到处流窜作案,许多人经常被当地的派出所民警抓获,但是由于难以取得过去作案的证据,警方只有对他们实施行政拘留后予以释放,获释后扒手们可以换个地方重操旧业。 同期 涉嫌扒窃者李林:因为进进出出习惯了,形成一种职业病。记者:什么样的职业病?答:就是一天不出来手就痒,或者心里放不下,抓住就抓住,抓不住就算了 解说:针对这种情况,武汉市公安局在内部网站上建立健全了扒手的档案资料。目前他们已经将5000多名曾经受过处理的扒手的资料完整地登录在网站上,对于屡教不改的惯扒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演播室 主持人:说到给这些扒手建档案,据了解我们以前好像也建过这样的档案,您觉得这次给他们建档,跟以前相比在哪些地方有所超越? 夏志钢:以前我们建档主要是在各个分局,各自建立起各自的扒窃的档案,他们和其他的犯罪的那种档案都是混在一起的,我们这一次反扒专项斗争中,把所有的全市的扒窃,集中在我们公交分局的扒窃数据库里面,然后上网。让我们全市每一个侦查办案单位都能够在网上查阅专门的扒窃资料,公交分局对这一块它就有一个专门的力量来负责,来收集扒窃的有关的资料,这个资料一个是比较全,一个是比较集中,再一个能够时时掌握这些扒窃人员中的情况。 主持人:好,谢谢。面对警方严打扒窃的决心,自残没有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没有用。在此我们奉劝那些心存侥幸的扒手们赶紧彻底洗手,谋一条光明正大的生存之道 ,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互动地带: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候选人展播 打拐神探——施华山 主持人导语:在江西贵溪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打拐警察——施华山,他从事打拐工作13年来,共解救出被拐妇女儿童141名,抓获人贩子32名。在贵溪,施华山打拐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他百战百胜的打拐战绩更使他威名远扬。 引子:画面)解救的现场、被解救的妇女、儿童跟家人团聚的场面 郑唐标:我们贵溪不是有个打拐英雄吗?全国著名打拐英雄——施华山,我们家里人都是这么讲的,找施华山。 施华山画面定格缩在一角 字幕:施华山,江西贵溪市公安局流口派出所指导员 解说:这是一个普通的旅行包,包里装了一些不太起眼的东西,可就这些东西,跟随打拐英雄施华山经历了上百次的解救工作。 施华山:这就等于是我解救的一些道具,就是一些旧衣服、老百姓的,便于解救化装用的。电筒晚上要用的,解放鞋、好走路、爬山好。我这么多年,这解放鞋已经穿了好几双了,破了,好几双解放鞋。 解说:施华山负责解救的妇女,大都处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为了防止买来的媳妇跑掉,村民们对生人的警惕性很高。这些现实的情况给解救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可施华山还是摸索出一套可行性很强的打拐经验,化装侦察,就是施华山打拐工作的一个绝招。 同期:记者:你都化装过什么呀? 施华山:装过卖猫的小贩、收破烂的、装过商人、收山货的商人、做过摩的司机。在当地租一个摩托车,做摩的司机进村找女孩子。跟施华山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在打拐时,施华山的主意比谁都多。 施华山的同事:他在这方面(打拐)智慧特别丰富,我跟他解救30多次,没有一次是雷同的,基本上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情况不一样,你不能按套路来,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实施。所以说他的成功率非常高,基本上是百分之百。 解说:每一次成功解救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解救故事,有时候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一次,施华山历尽艰辛找到了被拐少女,准备带人离开的时候,就遭到了当地人的围攻。 施华山:我看到个影子,他拿刀,咚一砍,我拿手一挡,就砍到这了,那个时候,我就用衣服一挽,血不能让它流出来,接着就躺到那里了。 解说:施华山的一根手筋被砍断,女孩又被抢了回去,那时,施华山甚至想到了撤退。 施华山:当时想回去养伤,回去。他(受害人父亲)一哭,搞得我也辛酸了,也掉泪了。我就说,放心,等我伤养好了,还是要把你女儿救出来,我就硬气得很。解说:施华山一边养伤,一边跟当地公安局进行沟通,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施华山率领的解救小组还是成功地把女孩救了出来。 解说:施华山的打拐生涯开始于1991年,那一年,施华山刚进派出所工作,当地一位村民报案说自己17岁的女儿被拐卖到了福建。 施华山:当时,我很同情这个受害人家属,在那里哭呀,我说哪里就能买人、买老婆。 解说:看到村民悲痛欲绝的样子,施华山坐不住了,他主动请缨,第二天,就踏上了南行的列车,从此以后,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就成了施华山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民警,除了做好打拐这项工作,施华山为辖区内的治安管理也作了大量工作。 同期施华山:我是一个警察,当这个警察我还配得上。所以每一次解救女孩子回来,我会想到我给每一个女孩的家庭带来幸福。总想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再办,只要我身体好,能干,我就干到我干不动为止。 任素永:交通谐奏曲指挥家 主持人导语:提起北京的交通,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人多车多,如果在北京某个环境复杂的路口指挥交通,那难度真是可想而知,但是就有这样一位交警,他在崇文门一个复杂的路口一站就是六年,那里不仅畅通无阻,而且没有发生一起严重的伤人事故,他本人更是没有接到过一起群众投诉。 任素永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崇文门交通支队交警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首都路畅人安 解说:疏导交通在很多人看来是交警的职责所在,但是任素永所在的崇文门三角地却是一个让许多经验丰富的老交警都头疼的难题。这个路口紧紧连着北京火车站,地铁站和三家大饭店、两家大医院,每小时车流量达到5000多辆。当任素永初次来这里时,车水马龙的景象着实让他手忙脚乱。 任素永:刚开始虽然说热情有,但是这个方法各方面都是不对头,所以说经常给弄的特堵,特堵群众意见也是挺大的,自己压力更大。 解说:任素永意识到,交警要指挥好交通仅凭手是不够的,用心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服输的他开始琢磨解决问题的途径,每天很早就到岗,观察通过路口的车辆特点,车辆走势,对三角地进行实地测量,下班后他就在宿舍里苦苦钻研交通科学管理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任素永制成了一张《三角地路口交通冲突分析图》,并花了两个通宵的时间,找出了其中冲突点,随之,一套治堵的办法有了雏形。任素永把这个办法归结为“四勤”:眼勤看,腿勤转、话勤喊、勤指挥。 解说:渐渐的,任素永养成了跑步指挥交通的习惯,有人给任素永估算过,他一班岗平均打6000多个手势,喊话3000多句,来回走动近10公里。 任素永:要放得快,车辆特别多的话,我觉得必须得跑,走的话时间等于浪费了,这边的车放不下了。反正干这个,我感觉最费的就是鞋,三个来月吧我感觉就得换一双。 解说:在任素永的努力下,崇文门三角地这支曾经杂乱无章的马路交响曲,变得和谐而流畅,而这位奔跑着的交通指挥家也给司机和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解说:交警是一个和群众接触很密切的岗位,在处理各种交通纠纷和违法行为中,难免会受很多的委屈,不过对任素永而言,十年的从警经验,已经让他对这个职业最初的理想变成了对这个职业的更深理解,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他总能用自己招牌式的微笑,最快速度的解决问题。 任素永: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值勤一天下来都笑不了一次,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感觉微笑可以使民警和群众拉近距离,所以我现在自己也感觉微笑服务、微笑执法是相当有意义的。 解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任素永的招牌式笑容和人性化执法也为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肯定。 司机:每次过他这个路口就觉得心里特别塌实。 群众1:我说这样的警察没处找去。 群众2:下雨天 下雪天 风雨无阻 大夏天再热 哪怕瓢泼大雨下的再大他也在外边值勤 有时候衣服都淋湿了 他还在 这个路口只要他在就不会堵车 解说:几年来,因为突出的工作成绩,任素永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标兵”、“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如今,已有很多荣誉的任素永依然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 任素永:我最大的理想就是首都路畅人安,让我们的首都走到哪里都是一片畅通。 相关专题:法治在线节目实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