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香港南亚裔(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09:00 青年参考 | |||||||||
韩洁瑶 香港有数以万计的南亚裔,他们在香港土生土长,祖上几代已在香港从军、营商。他们不是“盲流”,逗留在一个无 根的陌生的地方,他们早已认定自己是香港人。可是,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里,他们被当成了“透明人”,这滋味比歧视更 可怕。
南亚裔泛指印度籍、巴基斯坦籍和尼泊尔籍的移民。印、巴籍人士的祖先在英国殖民的年代已到香港当兵、做警察。 不少印度裔因为祖辈做买卖,受教育的机会较多,职业相对“体面”,不乏行政和专业人员。巴基斯坦裔和尼泊尔裔多担任非 技术性劳工,如修路工人、地盘杂工和保安等。 勤俭的小职员亚文:我是香港人! 在屯门一个不大的公屋里,挤着亚文一家六口。42岁的亚文4岁时随爸爸从巴基斯坦来到香港,中学毕业后开始打 工,做过布料推销员、迪斯科的dancer,也卖过录像带、手表和地毯。1988年结婚后,他一直在航空公司当地勤。 1998年公司裁员,他受雇于另一家空运公司,不久因腰伤而长年休假,2001年被迫辞职,靠工伤保险赔偿金过活。去 年1月,他被香港职业发展服务处聘为兼职活动助理,专门帮少数族裔找工作。“我负责打电话游说雇主请人。不过,雇主要 求他们会中文,很多人过不了这关。”亚文说,在10个南亚裔人士中,就有5个人失业。 亚文的太太莎轩娜本在巴基斯坦教书,14年前嫁给亚文后来港定居,在伊斯兰学校兼职教授巴基斯坦语。初来香港 时,她总惦念着老家,现在,回去探亲她却不习惯了,因为和“老乡”很难交流。“在香港什么都方便。以前在巴基斯坦,一 定要两三个人一起外出,一个人逛街好危险,这里好safe。” 勤俭的一家人 亚文一家生活俭朴,亚文的4个子女,从6岁到14岁,只有几件残破的玩具。亚文的二女儿轩拉告诉我,她在钟声 慈善社胡陈金枝学校读书,英文成绩数一数二,但中文成绩只是中等。在学校里,同学的花花绿绿、日日新款的文具让她好生 羡慕,但她不敢告诉爸爸。亚文无奈地说:“你想买,就windowshopping吧!” “幸好学校有阅读奖励计划,做了70份有白色HelloKitty的笔袋。”精美的文具爸爸买不起,轩拉就努 力做读书报告,自己赚回来。她说,自己小息和午膳时都手不离书,《哈利·波特》、童话故事、小说、中国历史故事都是她 的最爱。 饱受歧视 亚文忍不住说起了太太近日的遭遇。 “有一天她在街边买毛毯,问价问了两次都没人理她。摊主是一男一女,男的对女的说:‘别理她,她好麻烦。’” 亚文说,这样的情况自己也遇到过。“我今天和朋友去Smartone买电话。他昨日已去过一次,店员说他的那 张visa下月到期,不卖给他。朋友满脸胡须,穿着长袍,讲英文。今天我陪他再去,我讲广东话,那个店员觉得我发音很 准,就把电话卖给了我。” 我是香港人! 亚文的大儿子文士明和二女儿轩拉都在读中学一年级,三女伊莎在伊斯兰学校读小学。亚文告诉他们,要想在香港住 下去,中文一定要学好。 “每次回巴基斯坦,人家都说我不是巴基斯坦人,是香港人。”亚文说。 “我是香港人,有些同学却说我是巴基斯坦人。”伊莎不满地说。 “我喜欢香港,因为它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文化。”竖起手中的HelloKitty铅笔的轩拉很欣赏香港的多元 文化。一直沉默的大哥文士明也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看着4个活泼可爱的儿女,亚文说:“希望他们将来做医生、律师。” “我想做老师。”轩拉和伊莎说。 “只要不是建筑、修路的地盘工人就行。”亚文淡淡地笑着。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