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另类解读香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10:08 青年参考

  断弋

  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我更愿意用艳丽来形容。是的,犹如一个妖艳的贵妇,漂亮得无可挑剔,风情万种,让人按捺不住。

LG CDMA手机一元抢先拍 手机中的战斗机
荣誉时刻共享辉煌 展示时尚,飞扬青春

  按捺不住的,是想花钱的冲动,是享受的期望。面对于这样一个性感得火辣的城市,若将之当做人文课题,自然有点 煞风景。然而,城市毕竟不是美女,何况,在其艳丽的外表下,香港还含有特别的人文意义。

  1.匆忙的原因

  对于漂亮的事物,不妨从它的美丽谈起。

  或痴迷于太平山、浅水湾、尖沙咀、中环,跑马地,或惊奇玻璃幕墙里光怪陆离的商业繁华,或赞叹郁郁浓阴下公园 绿地的精致漂亮。游走一圈,你便会明白,为何那么多人喜欢香港。

  香港的个性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商业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受宠。香港人常自嘲为“经济动物”,对于政治,往 往刻意淡漠,惟恐避而不及。这种“政治冷感”的心态,说到底无非是当年殖民统治下,当个人经济利益与群体民族情绪冲突 时,一种消极保护自我的精明与圆滑罢了。这种世故,使得香港人从文化本义上失去了根源,在精神道义上迷失了自我,困苦 了百年,尴尬了百年。

  香港的现代历史,正是源于百年前一场令国人痛心的鸦片战争。面对今日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香港,很容易给人一 个假象,那就是香港今日的繁荣,好像得益于百年来的英国殖民。这样的论调,或明或暗,曾顽强地存活了很长时间。

  这种可怜又可悲的“殖民情结”,是一种比奴性更可怕的精神副产品。因为这种情结是于自信建立在别家文明的基础 之上。当年,不是有人叫嚣中国应该再被殖民一百年么?这论调不但可悲,而且是可怕的无知。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发展繁 荣,永远不可能被不平等地依附在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情绪或施舍之上。就如大家的丫头,因为有几分姿色,受些主子的恩 宠,又多赏给些残羹冷炙,就忘乎所以,飘飘然,还以为她过得好,吃得好,并得出结论,要吃好饭,惟一途径就是做奴才。

  性格上呈排斥性和自大性的香港人,无非是着急,是刻意要与落伍和贫穷划清界线。有许多人讨厌香港人,便在于这 种群体的自得。

  香港人有着一种独特的韧性和天生的投机才能。港人善于钻营,勇于冒险,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纵观香港那些榜上有 名的大富豪,在其资本积累或扩张上,都是让人拍案叫绝的大手笔。

  香港人会做大,爱做大,敢做大。海洋公园,要造世界最大的,宝莲寺的青铜佛,也要是世界第一。便是那启德机场 ,也荣列世界三甲。这种性格特点,放在大老板身上,是魄力,而放在平民身上,局限于能力和资本,最后竟萎缩衰变成“好 赌”的品性。

  香港是一个流民的世界,缺乏稳定性的根基,他们的骨子里,不可避免流淌着“冒险”的不安分因素。

  香港赌风之盛,赌气之烈,我们可以从香港电影里清晰地感觉出来。而普通民众的麻风牌风更是源远流长,长盛不衰 。在香港,可以玩老虎机,摸六和彩,也可以赌马赌狗赌车赌球,时下,不是有人呼吁把“足球赌博合法化”,据说有利管理 ,增加政府税收云云,调查表明,“持赞成的民众较多”,这也算是“群众的呼声”,港府言称搜集民意,再作决定。从这个 事件可窥一斑,赌在香港民众心里的地位与价值。

  香港是个移民的城市。在移民当中,一部分人是最有钱的,一部分是最没钱的。于是,这个世界有着明显的两面性, 一面是纸醉金迷的上层人生活,一面是小混混的刀风剑雨生活。自然,时代变了,经过几十年的整合,阶层已经模糊不清了, 但有钱没钱的界线还是格外分明。于是,这个世界便在现实中割裂开来,有钱人上太平山,住浅水湾,没钱人,就只好住格子 笼了。然而,在精神上,却有一种东西又把两者统一起来,那就是钱。大家都在想办法赚钱,赚大钱。

  于是,你会发现,这个城市,永远都是那样来来往往,匆匆忙忙。

  2.文快如风

  香港的艳丽,反映在文化上,便是文化事件上那层浓浓的商业口红。

  众所周知,香港有“亚洲盛事之都”的称誉,亚洲艺术节、香港艺术节、香港国际电影节、艺穗节等等,在国际上也 都有一定名气。但如你所知,这些节日的举办,更多的是侧重其商业和旅游的经济价值。正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可算 一点不假。而香港的文人,也未能免俗。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香港文人能量大,爱折腾,多是商文两不误。金庸,不 但武侠小说写得好,同时也是个非常成功的报人和企业家。其他文人也多如此,常兼有各类商界职务,或策划,或董事,或自 理公司,或独创报刊。便是独立些,专一点的,也多是受聘各大报刊的专栏作家。商界有商界的规矩,上了套的文人,自然无 法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冷冰冰的商业契约,如紧箍咒一般,像催命符一样,不但限制了作家创作的自由,也稀释了文人斗量的 才情。大多香港文章,给人的明显感觉就是“水”得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当然,沙漠里偶见绿洲,香港也有文人,近年来单从香港移居到海外的,就有二百多名。香港文人普遍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多产,美其名曰“文快如风”。自然,商业背景下的文人,多以“煮字谋稻梁”,实在不容易。

  香港还有个艺术发展局,对于文化事件及个人,多持鼓励态度,每年都有相当数目的赞助。实事求是地讲,香港举办 的“纯文化”活动,绝不比内地差。平心而论,香港也有不少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的作家。然而,香港缺少一种大气、持久、 浓郁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特定的人文精神凝结。于是,香港的文学,香港的文人,只好在商业的喧闹和摆弄中,或安逸现状 ,或疲命生计,不可能“十年磨一剑”,不可能“两句三年得”。若要如此,没有精神支撑,没有低线保障的香港文人,只会 被这“低效率”困死在体面的西服底下。

  生存压力的相对紧张,人文精神的自我迷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作的严谨和挚诚态度。或切点风干的乡愁,伴些 莫名的洋字,沏一杯怪味的文化奶茶,或拾些难考的牙慧,抓把另类的典故,熬一锅混杂的精神稀粥,描描情绪,凑凑字数, 多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