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哪里是人类文明第一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12:48 青年参考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黄花

  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一直被当今考古学界认为是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这里至少在公元 前4000年就出现过灿烂的文明,比希腊文明早2000多年。但是现在,有考古学家正在试图推翻这个观点。他们认为两 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很可能不在两河流域,而是源于今天伊朗境内一条偏僻山沟中的一座古城。人类文化的结晶:文字、建筑
、 图案、技术等就是从那座古城流传到1000英里之外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虽然现在确定这些文物年代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无法最后证实,但如果最终得到数据的支持,这里就可算做名副其实 的人类文明第一城。

  镶有宝石的城在哪里

  考古学家的这个新观点,产生于对阿拉塔(Aratta)城的研究。

  对考古学家来说,阿拉塔始终是个谜。它是一座城也是一个王国,当年阿拉塔与苏美尔人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但是 记载中的这座城一直没有被找到,有些学者估计阿拉塔城在今天的亚美尼亚,另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阿拉塔在今天的伊朗西部。

  当年的阿拉塔城不但富有,还擅长工艺和技术。考古学家科恩(S.Cohen)曾经翻译过一些发掘出来的有关阿 拉塔的文字,该城的繁华可见一斑。“阿拉塔的城墙上面也镶有宝石,城墙和碉楼都是用砖砌成的鲜红色高大建筑,砖泥采自 附近长有柏树的山上。该城由太阳神的女儿守卫,但是太阳神女儿的雕像被苏美尔人夺走,苏美尔乌鲁克(Uruk)国王恩 莫卡(Enmerkar)还向阿拉塔王挑战,要他把最贵重的宝石、黄金、工匠送到苏美尔人那里。阿拉塔王说,宝石、黄 金、工匠都可以送去,但是乌鲁克必须用大麦来换。大麦送来了,但是,阿拉塔王拒绝兑现承诺。不久发生粮荒,阻止了苏美 尔人的入侵。”

  “恩莫卡率领大军征服阿拉塔,但是走到呼兰(Hurum)山区就停了下来,因为一名大将病倒了,他死在这里。 恩莫卡要人把这位大将暂时埋在这儿,打败阿拉塔王回来再取尸。但是奇迹发生了,太阳神使他复活,他走出了坟墓,在山里 转悠成了孤魂野鬼。”

  “后来阿拉塔王下令要征服乌鲁克国,国王恩莫卡死不投降,阿拉塔王有一个巫师说,可以用魔术,让恩莫卡不战而 降,但是巫师到了那里之后,被人谋杀了。最后阿拉塔王向恩莫卡屈服。”

  “当乌鲁克遭到其他族入侵后,阿拉塔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来了一批宝石、黄金、工匠,这些物资都是通过河流从水 路运去的。”

  从这些历史的记载中,考古学家推断:阿拉塔当时在军事、经济上有一定实力,苏美尔人与阿拉塔的关系是既依赖又 斗争,两地相距不远,通商往来频繁。

  阿拉塔凭借丘陵地势作战,利用河流运输。对外交往很多,专门发明了文字用于通信和外交。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家卡尔·卡洛夫斯基(CarlL.Karlovsky)在伊朗南部的哈利 尔(Halil)河谷附近的山区意外发现了一些石雕花瓶,并怀疑这里就是楔形文字中记载的神秘的文明之源阿拉塔(Ar atta)城。

  大土堆里藏着什么

  2001年,伊朗西南部小城吉罗夫特(Jiroft)附近暴发洪水,很多石雕花瓶随着泥浆被冲出来,花瓶上雕 刻的图案大多是古代动物和建筑,有的上面还镶嵌着宝石。当地村民开始哄抢,当哄抢文物到了难以遏止的时候,伊朗哈塔米 政府向该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流亡法国的约瑟夫·姆吉扎德(YousefMadjidzadeh)教授发出邀请,请他 回国主持发掘这一地区的文物。

  约瑟夫·姆吉扎德是伊朗的著名考古学家,上世纪70年代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念书,当得知考古学家卡洛夫斯基在 哈利尔河谷附近发现石雕花瓶后,姆吉扎德深受启发。后来他返回德黑兰大学任教,并萌发了寻找阿拉塔的念头。1979年 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姆吉扎德被认为有反革命倾向,被迫流亡法国。

  经过艰难的过程,2003年发掘工作终于开始。

  从伊朗首都德黑兰出发,到发掘现场要坐3小时飞机,到伊朗西南部的小城吉罗夫特后,再沿着哈利尔河谷驱车,用 不了多久就到了。

  在考古队居住的小院子里,二十几个考古队员住在两栋水泥建筑里,房间和电脑是公用的,一日两餐都在饭厅里的长 桌子旁吃。每天早上从6点钟开始,一辆大轿车就把还睡眼蒙的考古队员拉走,沿着河谷,穿过村庄,在一个村外的大土堆 前放下一批人,然后驶向另一个村庄的大土堆。姆吉扎德说,这些人造的大土堆里面可能藏有阿拉塔文明的重要文物,大土堆 很可能是当年的大本营和重要的官邸。

  目前,工人们已经在大土堆里发现了排水渠以及石头做的地基。这里的墙面非常精致,里面的建筑物有好几层,建筑 结构和1000英里之外两河流域中的那些石雕所表现得非常相似。

  在对另外一处大土堆的发掘中,人们还发现,那里曾经是一个大规模的泥砖厂,估计建于公元前3500年~300 0年,其建筑的结构很像苏美尔人此后修建的金字神塔。在几千公里外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建筑与这里一脉相承。这样的 建筑常常是在神庙的中间,即便按照美索不达米亚的标准,这样的土堆也具有非凡的官方或正式意义。一个土堆大约需要40 0万块泥砖砌成。这里的泥砖除了建造房子,也用来修造灌溉工程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即便在今天,当洪水来临时,当 地村民也把这些土堆当做避难所。

  神秘的印信

  每天晚上收工,姆吉扎德都会举行研讨会,让每个人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然后把这些图画汇集成册,拿去分析 。擅长分析工作的是来自美国的皮特曼(Pittman)教授,她上世纪70年代中就来到伊朗西部开始发掘工作,伊斯兰 革命爆发后,她被迫离开伊朗,转到叙利亚和伊拉克。2004年,她被邀请加入进来。她说在她的床底下已经收集了整整一 箱印章图案的碎片,这些碎片很多是从泥里一点一点淘出来的,她相信这些图案对证明这一地区在贸易和政治上的地位十分重 要。

  印章图案常常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身份,复杂的图案,可能代表较高的地位。这种文化很可能是沿着印度河(Indu s),向南传播,后来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姆吉扎德相信这里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曾经是最早的东方文明摇篮,比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要 早。如果这个假设得到证实的话,那么这里很可能就是人类最早的、有文字的城市化社会。

  他介绍说,当时这里的商人、僧侣已经开始普遍使用印信,印信是刻在一条圆柱上的,用圆柱压在软泥上,就留下了 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在过去几个月中,发掘者已经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泥图印,这些图文显示,当时文字已经很成熟。

  姆吉扎德的另一个计划是,雇用200名工人在1.5公顷的范围内挖掘18条沟。不久前,工人们已经在一条沟里 发现了一套14个房间的房子。他说老百姓的房子是围着大本营而建的,可见大土堆的意义。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