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师眼中的美国城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1:22 青年参考 | ||||||||
(《三城记:一个建筑师眼中的美国城市》梁雪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9月版) 绿茶 11月,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突然变了样,深秋的美景转眼即逝,那些金黄色的银杏叶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文化人、出版人以及城市居民,都开始意识到城市对于个人生活的重 要性,城市,作为人类赖以栖身的家园,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在出版界,近年来关于城市建筑、城市文化等方面的 书籍不断成为焦点。 去年,新华社记者王军的一本《城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关于城市的问题一下子被移到了文化的聚光灯下。今年, 出版界更是进入了一股“后《城记》”时代,各类关于城市和它们的建筑与文化的书籍纷纷出土。简单梳理一下有《阅读城市 》(张钦楠,三联书店)、《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肯尼斯·弗兰姆敦,三联书店)、《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楼 庆西,三联书店)、《建筑文萃》(梁思成,三联书店)、《中国城市批判》(海默,长江文艺出版社)、《林徽因讲建筑》 (林徽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凝固的华章:正在消逝的建筑》(蒋蓝,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不讲规矩:100 名建筑大师的传奇人生》(东方出版社)、《那一年》(SOHU小报,江西人民出版社)、《城市意象》(凯文·林奇,华 夏出版社)、《城市漂流:关于三个城市的十二个建筑思考》(阮庆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城记》(梁雪,三联书 店)、《溢出的都市》(蒋原伦、史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看看这些书目,我们不得不相信一场关于“城市·建筑·文化”的运动已经悄然兴起。这个书目里,关于城市建筑和 文化大致可以梳理出三种类型,其中《中国小品建筑十讲》、《建筑文萃》、《林徽因讲建筑》、《凝固的华章:正在消逝的 建筑》等,似乎为我们唤起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意味,通过这些历史的参考文本,来对照今天和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另一类就 是以《阅读城市》、《城市意象》、《城市漂流:关于三个城市的十二个建筑思考》和《三城记》等为代表的域外城市建筑文 化书籍,这些书籍,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对我们自己的城市文化也提供一个参照;再有就是《现代建筑——一 部批判的历史》、《中国城市批判》和《溢出的都市》等这些对我们的城市抱着批判态度的书籍,批判本身就是一种关注,而 批判通常能引起我们对城市建筑和文化的反思。 本月重点推荐两本刚面世不久的著作《三城记》和《溢出的都市》。 《三城记》作者梁雪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教授,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设计与理论研究,一直关 注城市设计、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与关系。她以自己的眼睛为线索,穿行于美国三大城市:芝加哥、纽约、华盛顿的大 街小巷、广场以及各著名建筑之间,并以专业研究者的角度对三个城市的建筑、规划做出评论,讲述美国城市的发展、规划的 理念、建筑背后的故事。这本书用最朴素的文字和语言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感,用心用情去写这些看似无情的街道公园广场 和建筑同时加上作者的见解和点评,很有点带着读者的眼睛去旅行和观察美国的城市建筑和文化的味道。当然,其实本书的重 点,不是说非得去美国,而是给一个提醒,“尽管每个人每天都在城市中行走,但却不见得有时间或心情去欣赏这座城市”。 《溢出的都市》是《今日先锋》的特辑,书中收录了张永和、王澍和周榕等人关于城市建筑的文本,还收录了巴塔耶 、汪民安的城市理论文本,以及维姆·文德斯、曾力、汪建伟、翁奋等人的图像文本,都凝聚于对城市化问题的强烈关注。虽 然书中没有一篇综合性的阐释文章,但是整体上显示出它对城市建筑和文化的倾向性和态度。面对这一极度复杂的超城市化的 现实,不仅传统的城市规划、城市建筑批评、城市建筑史话已经失效,连那种一厢情愿的保护策略也显得缺乏智慧和现实感。 本书只是想揭示城市中更为复杂和激动人心的事实——我们正在创造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超城市化模式,它的复杂超出了我 们的想像,也超出了我们做简单的价值判断的可能。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