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美女大赛涉嫌内定 组委会否认收取赞助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02:00 新京报 | ||||||||||||||
本报讯 昨天下午,曾招致颇多争议的首届全国人造美女大赛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19名选手参加了角逐,有15人次获奖。比赛组织不尽如人意,有业内专家更是指出比赛结果涉嫌内定,比赛过程形式大于内容的状况必须改变。相关比赛应该为美容整形界构建一个技术交流和比试的平台。 杨媛作为嘉宾出现 昨天下午,记者看到,有上百家媒体抵达现场采访。除媒体之外,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整容整形医疗机构的代表,现场几乎没有观众。 比赛共持续了四个小时,虽然是“人造美女大赛”,但是比赛的设置与普通选美比赛无二。19名选手一一登台,进行泳装、晚装、运动装展示以及才艺表演。随后,19位选手分享了冠亚季军以及单项奖共计15个奖项。冠军为9号选手冯倩。之前备受媒体关注的“变性选手”13号刘晓晶以及62岁的20号选手刘玉兰只获得“最佳新闻印象奖”。 “杨媛人造美女事件”被主办方称为“人造美女大赛”的起因,昨天杨媛也和打造她的整形机构的负责人史三八一起作为嘉宾出现。但杨媛并未参加本届比赛,她告诉记者,对于这样的比赛,她还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不过她为参加这次比赛的女性朋友们的勇气感到骄傲。 昨天现场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宣布,“人造美女大赛”将每年一届。据主办方称,他们共收到参赛资料60余份,最终确定20位选手参加。因临时有一位选手退出,所以最终参赛者为19人。 比赛偏离整形技术方向 昨天下午,红馆聚集了数十名国内整形机构的主刀医生,一位日本专家也远道而来,并在赛后向冠军伸出橄榄枝,邀请其参加年底在日本召开的国际整形年会。多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推动人造美女比赛的幕后力量还是手术刀和整形机构,但此次的人造美女比赛,明显偏离了比试高端技术的应有方向。 来自广东的专家汪良明告诉记者,大多数做过手术的女孩都不太情愿抛头露面参加公开的比赛,是免费为她们操刀的机构最终把她们推上了前台。因而,此次莅京的许多专家都把比赛当成了一次展示自身技术的平台,然而比赛环节主要设置的是唱歌、跳舞、走秀、知识问答等,很难体现选手实施手术前后的变化,哪个整形医生的手术水平更高明。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人造美女大赛以后还继续做,形式大于内容的状态一定要得到改变,花哨、排场的东西可以大大减少。为美容整形界构建一个技术交流和比试的平台,这是人造美女大赛应该具备的专业方向。 知情人称结果涉嫌内定 比赛过程中,主持人多次宣布赛果出乌龙,引起现场一片哗然,有知情人士向记者指出赛果涉嫌内定,选手的获奖结果和支持她的机构出资多少大有关系。 下午5时许,主持人庄重地宣布了前五名选手名单,提出由她们进行才艺表演。不久,主持人却又表示这些人仅是才艺比赛的前五名。等到重新宣布的时候,依然又是之前的五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不久主持人又宣布了一份新名单,换掉了其中的两名选手。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层层推进的比赛中,一位不是前五名的选手,最后却位居前三名。 昨天,某知情人士拨通记者电话,指出赛果确实涉嫌内定,选手的获奖结果和支持她的机构出资多少大有关系。进入前三的一位选手,业界传其所在的整形机构就向组委会贡献了近五十万的“赞助费”。傍晚,记者向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卢先生求证,他表示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存在,比赛结果是公正的,几名获奖选手也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专家提醒警惕整形热潮 昨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银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造美女大赛能举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整容业以及美容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心理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全国妇联还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反对选美,但是现在不仅各种各样的形式的选美曾出不穷,还有了这种更为直接的“人造美女大赛”。 李银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应该警惕这种现象,警惕对容貌与体型的规范。美应该是一个个体化、多元化、民主化的。而同时,人们通过整容整形追求美的心理如果过度的发展下去的话,这种现象就值得警惕了。如果有一些本身就条件不错,只是为了过分的追求美而去整容,这是不应该鼓励的。 李银河建议,社会应该对美持一种多元化的态度。美丽的标准并不是惟一的,瘦并不一定就比胖好。应该警惕整形热潮。 采写:本报记者雷丹《南方都市报》记者刘荣 摄影:本报记者薛珺
相关专题:“人造美女俊男”时代来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