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电台主持人说服杀人在逃犯向公安机关自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16:35 央视《共同关注》
电台主持人说服杀人在逃犯向公安机关自首(图)

主持人向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电台主持人说服杀人在逃犯向公安机关自首(图)

辜海军的名字出现在通辑网站上


电台主持人说服杀人在逃犯向公安机关自首(图)

辜海军


电台主持人说服杀人在逃犯向公安机关自首(图)

辜海军感谢向菲


  央视《共同关注》3月1日播出节目《短信》,以下为节目实录。

  根据电信部门的最新统计,春节期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110亿条,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短信传递信息,互致问候。短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的一档午夜节目,很受听众欢迎。每天会有很多听众发短信参与节目,其中的一条短信,引起了当天的节目主持人向菲的注意。

  向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当时就觉得这条短信跟其他的短信不一样。因为他的短信内容很明显,说的很明确,我是一个罪犯,正在四处逃亡,所以当时再加上他最后一句话,望提醒一下。

  向菲从手机号码上看出,这条短信来自广东的佛山市。发短信的人是不是一个在逃犯?如果真的是一个在逃犯,他又为什么要给自己发短信?虽然向菲心存疑惑,但是她并没有按照惯例把短信内容播出去。

  向菲:还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实的情况,另外一个万一是真实的,对于他来讲,现在应该是属于情绪比较波动,或者是内心比较矛盾的一个阶段,那么在节目当中播出,我觉得似乎不太适合。

  心存疑惑的向菲跟导播商量以后,导播立即按照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和手机的主人取得了联系。

  向菲:但是接电话的人告诉导播,发短信的人已经走了。至少在那个时候给我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这样的,发短信的人跟机主是两个人。

  发短信的到底是什么人?他跟手机的主人又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发短信给电台?向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谈话类节目已经六、七年了,凭经验她感觉到这条短信不像是一个恶作剧。

  向菲:从他的语句上应该是很诚恳的,不是那种特别恶意的,就像胡闹似的那种。

  如果说发短信的人确实是一个在逃犯,他发短信的目的是什么呢?向菲无法从手机主人那里得到证实,为了让他主动和自己联系,她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手机主人,请他转告发短信的人。

  向菲:我的手机在做节目期间是不能带进直播间的,放在办公室。回到办公室,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看手机,我在想,他既然是我们的一个老听众,能够叫出我的名字,对我们的节目又那么熟悉,应该他会知道我什么时候下了节目,可以接电话。

  令向菲遗憾的是,自己的手机上根本就没有未接电话。发短信的人是怎样的人?是他,还是自己的亲人犯了罪?又希望主持人给他一个什么样的提醒呢?他会给向菲来电话吗?

  向菲:我回到家里大概是两点多,还没有给我短信,也没有给我打电话。

  向菲的手机一直没有关,但是直到第二天上班,对方仍然没有打来电话。那么他发短信的目的是什么呢?他要让向菲提醒他什么呢?就在向菲做着种种猜测的时候,一个陌生的号码打进了她的手机。

  向菲:是个陌生的号码,我说你是哪位?他说,我就是发短信的那个人。

  来电话的正是给向菲发短信的人,他说自己是一个杀人在逃犯,现在在一个公司里面打工,别的工人都回家过年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他感到特别孤独,因为喜欢听向菲的节目,他希望能跟向菲说说心里话。

  向菲:应该说他开口跟我第一次通话,也就是两、三句话的时候,我就听出他是四川人。因为四川口音我比较熟悉,他是用四川的普通话在说,再加上做广播对声音都比较敏感,我就说你是不是四川人,他是啊,是啊,他觉得一下特别亲切似的。你一下就知道我是四川人,就感觉好像一个小伙子,一见面就赞美你说,你很精神,你长的很帅,就有点那种感觉。

  打电话的人说,在外边逃亡的这段时间,一直都在东躲西藏。11年来,他跑遍了十几个省,频繁地更换自己的住地和工作,整天提心吊胆。

  向菲:他说,有一次他就痛苦到,他想回家。他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回去,又不能够通知家里,那天下了很大的雨,又是晚上,他不敢踏入家门,他于是绕到家的后面,从窗户往家里看了一眼。

  打电话的人说,他也为自己犯下罪很愧疚,也曾经想过去自首,却因为顾虑太多,始终没有勇气走进公安机关的大门。

  记者:他的顾虑是什么?

  向菲:他怕自己得不到一个公正的审判,不懂法,不了解法律,不知道法律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量刑,毕竟他已经跑了十几年,再加上他逃跑了这么长时间,给警方制造了这么多的麻烦,他很担心。

  打电话的人特别希望向菲能给他出出主意,但是言谈中间还是有很多担心和顾虑,对于自己的真实情况和身份却不愿透露。

  记者:他当时告诉你,他叫什么名字了吗?

  向菲:“姑三”,他说我姓“姑”,“姑父”的“姑”。我说姑父,那是不是就是姑姑姨姨那个“姑”啊,我当时就认定是他的假名。

  向菲认定对方是没有完全信任自己,故意隐瞒了真实情况,怎么才能让一个杀了人的逃犯相信自己呢?向菲觉得应该先消除他的戒备心理。

  向菲:第一次,其实就涉及到问他家里的情况,但是我问的不是说他家里地点在哪,住址在哪,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没有,我没有问这些。我是问你们家有几个姐妹,爸爸妈妈身体好不好,用这种方式在问。

  记者:主要是担心他怀疑?

  向菲:我想作为一个潜逃了十几年的一个身负罪名的逃犯,你所问的这些东西,都是他特别忌讳的,他肯定不想把这些信息透露给你,但是他潜逃了这么多年,其实他最缺的就是朋友,这些拉家常的东西,最能够打动他,或者说最能够缩短我和他的距离。

  向菲的这种沟通方式拉近了她和“姑三”之间的距离,两个人一直聊了半个多小时。挂断电话之前,“姑三”说他通过和向菲的交流,自己心里好受多了。不过,他还交代说向菲不要打电话找他,因为自己用的是公用电话,即使打电话也找不到他,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会打电话来。

  “姑三”发来短信之后,向菲就把情况给部门主任做了汇报,主任对事情的进展也非常关注。

  魏漫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会新闻部主任):跟他第一次通话以后,我们又商量,到底该怎么办,对这样的人怎么办?是马上跟当地警方联系,还是劝他,到底应该怎么做。

  大家在一起商量之后认为,“姑三”是一个化名,对他的家庭以及涉案情况都不知道,甚至联系方式都没有,即使报案,也不可能抓住“姑三”,还可能失去一次让他主动改过自新的机会。

  魏漫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会新闻部主任):所以,后来向菲说,能不能,给他机会让他自己这样醒悟过来,我认为应该可以这样的。就是给他机会,让他自己慢慢想过来,而且我觉得这个过程,对他自己来说,冲击可能更大。

  但是,“姑三”会不会自己醒悟,主动投案自首呢?由于没有他的联系方式,领导和向菲都只能希望“姑三”再来电话的时候,劝说他投案自首。第三天,姑三终于又来了电话,他在电话里说自己感到很绝望,并且有了自杀的念头。

  向菲:那个时候正好是春节前,春节回家嘛,团团圆圆。但是他不能够回家,不能够看见自己的亲人,老婆、孩子都看不到,所以他非常痛苦。

  记者:就是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

  向菲:对,他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他逃亡为了什么呢?为了活命,他的命活下来为了什么呢,爱的老婆不能团聚,爱的儿子不能够去照顾他,父母年迈也不能够在床前尽孝,他这条命保下来,他能干什么呢,所以他说,还不如死了好。

  “姑三”在电话里说,逃亡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如果被公安机关抓住的话,杀人就得偿命,肯定要被判死刑,与其都是死,还不如自己了断。

  向菲:我问他,你要放弃生命,那么你还有东西不能放弃吗?他的妻子不能放弃,儿子不能放弃,妈妈呢?那儿子将来长大,肯定有父亲教会更好一些,儿子将来长大成人之后该怎么办呢?万一要是现在读书读的不好,怎么办呢?将来如果不学好,如果跟你一样走老路又怎么办呢?

  记者:就是开导?

  向菲:我觉得就是这样的。你觉得他们该怎么办,你的这些东西你放的下吗,他觉得他放不下,那么既然放不下,那就证明你的生命不应该结束。反过头来说,你现在都既然想去死了,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你怕什么,难道怕自首吗?

  向菲的劝说和开导打动了“姑三”,也减轻了他精神上的压力,暂时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记者:你感觉在你跟他交流过程中,他的内心有转变,就是说对生活又有了希望?

  向菲:应该说他的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应该是非常强烈的,他的思维方式、头脑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一个人,这种转变他只是……,就像关在一个黑屋子里,他找不到一个窗户,我只不过是告诉他,那里有个窗户,你可以打开,一打开这个屋子就亮。

  “姑三”逐渐把向菲当成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为了跟向菲联系方便,专门买了一部手机,但是他的顾虑并没有完全打消。

  魏漫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会新闻部主任):这个人挺警觉的,因为已经跑了十几年了,所以他每次的手机都不一样。实际上要是真正通报了公安部门,可能也未必有什么结果。

  在通话和短信交流的时候, “姑三” 告诉向菲,自己多次想去自首,有一次他甚至已经到了公安局门口,自己又退了回来。

  向菲:他一直有这个概念,有这个思想,只不过他需要别人去鼓励他,告诉他,你这样做是对的。我一直是在循序渐进地帮他自己去痛下这个决心。

  “姑三”和向菲多次通过电话之后,最终下定决心去自首,不过他希望有人能带他去公安机关,而且在自首之前,能见向菲一面。在距两人第一次通话第13天的时候,“姑三”突然出现在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楼下。

  向菲:我当时觉得好意外,我说一般像亲戚朋友来,想到单位来找我,我都给他指点半天,你得怎么怎么走,到哪哪,怎么怎么着,他居然那么熟悉就到了我楼下,我就觉得特别特别的意外。

  向菲马上把这个情况,跟台里面的领导做了汇报,及时通知了相关部门以后,向菲第一次见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姑三”。

  记者:一般人认为都是杀人犯有的穷凶极恶,或者不计后果的这种人,当时一点都不担心?

  向菲:没有,我觉得没有这种担心,完全是出于我们两个的电话交流,这种交流的气氛,你可以从当中,得到很多信息。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想要伤害我的人,他只是一个,像一个迷了途的孩子,不知道方向的一个孩子一样,他很无助,他是需要帮助。他并不是一条冻僵的蛇,温暖之后咬你一口,我觉得他不是这样一个人。

  两人见面之后,向菲知道了“姑三”的真实姓名和详细的案情。“姑三”,真名辜海军,小名辜三,四川省仁寿县人,今年31岁。1993年5月10日24时,辜海军在浴池洗澡时,因抢用一双拖鞋与人发生口角,被害人致伤后死亡。后辜海军畏罪潜逃,被公安部网上通缉。

  向菲:他说,向菲姐,我看到你,我就解脱了,我就一点都不紧张了,也踏实了。

  辜海军的家在四川,案发地也在四川,此前,他又在广东打工,按说他应该回四川老家自首,当然也可以就近向广东警方投案,为什么舍近求远到北京来自首呢?辜海军说,他到北京投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见向菲一面,当面向她表示感谢,也是希望向菲能陪他去自首,见证他的新生。

  2005年2月17日,辜海军在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投案自首,结束了他12年的逃亡生涯。辜海军投案自首后,临时关押在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看守所,记者在这里采访了他。

  记者:你觉得现在跟原来有什么不同呢?

  辜海军:现在不一样,现在晚上睡觉都睡的比较好了。每天晚上,到睡觉的时候,我就上床睡了,睡的挺好的。

  记者:后悔过吗?

  辜海军:现在不后悔了。就是我不自首,也迟早有一天会被抓到。

  记者:你觉得向菲在你这个抉择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辜海军:应该是起了最大的作用,因为叫我个人,说实在话,我真的没有这个勇气,走到公安局去。

  因为辜海军的案子发生在四川,辜海军应该交给四川警方处理,当地警方获悉后马上派人赶到了北京。

  杜自成(四川省仁寿县公安局民警):当时比较震惊。因为一个潜逃了11年的逃犯,能够在听了中央电台向菲主持的节目以后,能够通过向菲做工作,到公安机关来投案自首,当时我们听到非常震惊。

  四川省仁寿县公安局民警杜自成当年参与了案件的侦破,他说,案件发生后,当地警方,多次追捕辜海军,但是一直没有将他缉拿归案。

  杜自成(四川省仁寿县公安局民警):在11年当中,我们每年都在做工作。七、八次抓,都没抓到,因为我们接到一些情况,去抓了,我们每次都没抓到的。

  辜海军就要被四川警方带回四川了,向菲一早赶到了看守所,给辜海军送行。

  向菲:相信法律会给你一个公正的判决,现在就不要想别的东西了,现在你的心也踏实了,我这里有一个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笔记本,送给你。

  辜海军:没有向菲姐,我就没有勇气走到这里来,感谢你向菲姐。

  相关情况:2005年2月24日13点,北京警方把辜海军移送给四川警方,法律将给他公正的审判。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