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关注城市中的过劳模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16:41 中国新闻周刊

  以牺牲节假日和个人休息时间为代价,没日没夜地干活儿——如今,昔日人们脑海中劳动模范的社会形象,正在大规模地移植到城市中的常人身上。他们的工作强度,大大超出了常规的“敬业”标准,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劳模”,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在可堪回顾的昨天,人们还对这个社会制度开始变得“不养懒人了”而倍加称许;此时却突然惊觉,仅仅想做个在8小时内勤奋工作的员工,似乎已经与环境格格不入。在庞大
的下岗人群的反衬下,岗位上连续工作的时间一延再延。稍具资质的人们,或欢欣鼓舞,或被逼无奈地被批量锻造成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过劳模”。

  对这些披星戴月的“过劳模”来说,8小时工作制早已是昨日黄花,所谓的双休日也不再具有刚性含义,工作对他们而言,永远没有明确的终点。

  欲罢不能变“劳模”

  转型期的社会,首先给了人们通过努力功成名就的可能;激烈的就业竞争,又使整个大环境充满了危机感。于是,做一个“过劳模”成了许多人完全后天的选择

  本刊记者/曹红蓓

  在北京外企云集的CBD商圈,到了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写字楼下面都停着许多趴活儿的出租车,司机们在等超时工作的白领下班。其实出租车司机自己的工作时间比白领还多,平均每天在十四五个小时左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燕领导的课题组,三年前开始研究关于职业枯竭的课题时,想找超时工作的样本还并不是很容易。仅仅三年的时间,城市中超时工作的“过劳模”们就如雨后春笋。超时工作人群从事职业的覆盖面,已经从教师、警察、医生等“助人职业”发展到普通人群。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城市中“过劳模”现象十分突出,其中,深圳因私人企业多,中小企业多,超时工作的现象更加严重,人员跳槽的频率也最快。

  A型人生存

  丁范,一个天生对金钱没有感觉的人,上大学时候,曾经把退休当作自己最高的人生理想,在整个90年代中过着与世无争的悠闲日子。可是,眼看自己所在的事业单位里稍有本事的同事一个个都跳到外面的天地大有作为去了,留下的人仿佛成了窝囊废的代名词;又看见昔日同窗相继成为业内独当一面的能人,而自己还混迹在一群女同事里默默无闻,丁范终于决定揭竿而起,到企业里去做人力资源工作。

  刚到企业的时候,酷爱自由的丁范对朝九晚五的打卡极其不适,不过照样咬牙坚持了两年。两年后,熟识了企业运作规律的丁范还是有点“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感觉,于是再次改换工种,切入公司的核心业务,做起了销售。在这个岗位上没日没夜地做了三年后,丁范的年薪已经拿到30万。然而丁范的老友们都觉得他的行事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朋友讲话时,每隔一两分钟他就假装翻玩手机盖,其实是下意识地怕有人来了短信他没看到;如果10分钟接不到或不打工作电话,他就觉得百爪挠心。毫无疑问,一个曾经那样渴望退休的人在紧张繁忙的惯性中沦为了工作狂。丁范的儿子6岁了,他时常跟儿子讲,只有从现在起事事做到最好,将来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否则就得去天桥上给路人擦鞋。

  北师大心理系许燕课题组的博士生王芳介绍说,人大体上可以分成A型和B型两种。A型人做事快,时间紧迫感强,认为休息就是罪恶;他们充满竞争欲望,因为把别人看成对手,有时让人感觉有些敌意;而B型人生性懒散、柔和,没有很强的成就动机,喜欢闲云野鹤的自由生活。转型期的社会,首先给了人们通过努力功成名就的可能性;激烈的就业竞争,又使整个社会充满了“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有机会,如果不往前就会被淘汰”的气氛,当B型人逐渐将这种气氛内化到自己身上,就会不自觉地变型为A。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杨河清则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和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了大面积出现超时工作现象的原因。在30年前的一些欧美国家,当城市化脚步很快的时候这一问题也曾被广泛讨论。杨说,中国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制度枷锁下正在经历高速释能的过程,都市中的就业压力会不断增加。虽然从经济学角度,理论上,为解决就业问题,个体的劳动时间还应进一步缩短,但在实际中,却出现了一方面大量符合就业条件的人得不到对口工作,另一方面在岗者为增添职业竞争力更加追求能者多劳的局面,而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增添了人们的危机感。

  借助咖啡因和现代移动办公设备,这种四处浮动的危机感开始对B型人实施大面积的A化改造,也让原本的A型人变得更加极端,于是催生了许许多多的“咖啡伴侣”、“手机情人”、“笔记本俘虏”。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也会出现A型人逐渐B化的情况,但绝不是眼下。国外有研究称2015年全球进入休闲时代,这是否是一个标志呢?王芳并不这么认为,她估计,在劳动力极其丰富的中国,近几十年内,都将是A型人的天下。B型人要活得平衡、自信,很可能面临整型。

  “过劳模”职业生涯的生死轮回

  同样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的“过劳模”,有的人整天精神抖擞,有的人感觉麻木、“习惯了”,有的人时而烦躁时而舒畅,有的人则完全是在“撑着”。超时工作的表象下,各人在各个阶段会有完全不同的身心反应。北师大心理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人格特质的差别对人们心理感受的影响外,超时工作的人一般都会经历几个连续的心理阶段。

  首先是蜜月期。蜜月期的“过劳模”对自己的超时工作充满了自我欣赏的情绪,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收获的,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望,虽然天天工作到很晚,精神却处于亢奋状态。这一时期,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完全因人而异。

  接下来是能量耗尽期。当“过劳模”发现自己的付出未必得到期待中的回报时,工作的乐趣在减少,生理上也开始出现失眠等不适症状。这一阶段,他们虽然也工作到很晚,但是亢奋的感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疲惫。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让超时工作的状态持续下去,很快就到了慢性症状期。“过劳模”开始找原因了,这时会出现有趣的现象,即其中的一些人会认为之所以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报,可能是自己工作还不够努力的原因,于是更加过度工作,由于效率不高,工作难有成绩,又形成恶性循环。这个阶段“过劳模”的身体频繁出现小的不适,有些人开始抑郁或容易被激怒。

  接下来是危机期。很可能会得比较严重的疾病,致使工作间断性停止,情绪和社会关系受损。

  危机期后面就是受创期。在这一期,“过劳模”要么必须暂时终止工作,严重的则无法继续职业生涯,更有甚者会导致过劳死。

  王芳强调,在这个连续的心理发展阶段中,每一期的发展都并非不可逆转。个人对自身状态的敏感程度和处理方式,决定了是否让上一阶段向下一阶段发展。

  在“过劳模”职业生涯的生死轮回中,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通过各种调节手段使自己始终处于“蜜月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青春永驻。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