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人物专题 > 正文

湖北原副省长寻访7年前用拉面支援抗洪的好青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3日12:33 郑州晚报
湖北原副省长寻访7年前用拉面支援抗洪的好青年

湖北方面代表亲手把锦旗送到当年勇赴抗洪一线慰问抗洪勇士的杨志鹏先生的手中。晚报记者 白韬/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湖北原副省长寻访7年前用拉面支援抗洪的好青年

当年抗洪的平面图。晚报记者 白韬/图


  核心提示: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正值湖北洪湖抗洪抢险最危险的时侯,在大堤上,解放军战士正冒着酷暑与洪水做顽强的抗争。然而,这些北方战士爱吃面食,吃不惯大米,这成为了当时的一大难题。8月20日,28岁的郑州青年杨志鹏关掉了生意红火的拉面馆,带着3个火灶、几口大锅、发电机、鼓风机、大雨棚、200个饭碗和一次性碗筷,以及做拉面所需要的砧板等,还购买了300袋面粉、二三百斤鸡蛋和几百斤西红柿,以及15个店伙计,租借了两台大客车,前往湖北洪湖市,在随后的近20天时间里,他们免费为抗洪救灾的子弟兵
拉出近3万碗拉面。

  在大家都在欢庆胜利的时候,时任湖北省副省长、洪湖抗洪总指挥的张洪祥却发现不见了他们的身影。“我们连感谢都来不及说一声,杨志鹏就带着他的弟兄走了,也没有留下任何消息,甚至连他们的电话号码,住址都不知道。”于是,向他们当面表示谢意就成了张红祥的一大心愿,也便有了张洪祥七年的苦寻之路。2005年5月12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洪祥和湖北洪湖市的领导终于在郑州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湖北寻访团寻找当年“拉面抗洪队”

  “7年了,我终于找到你们了!”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洪祥紧紧握着杨志鹏的手说。昨日,在中原路杨记清芳牛肉拉面馆门口,一群来自湖北的客人向在“98抗洪抢险”中为战士义务做饭的回民朋友杨志鹏及他的15个兄弟赠送了锦旗和画册《永恒的记忆——1998年洪湖抗洪摄影纪实》,并向他们传达了来在湖北人民的真诚谢意。锦旗上书写着,“迢迢豫洪路,丝丝连真情”。洪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凤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解放军抢险在哪里,他们就做饭在哪里,超负荷的劳动使他们的皮肤都腐烂了。”

  7年前,正值湖北洪湖抗洪抢险最危险的时侯,郑州杨记清芳拉面馆老板杨志鹏带着15名员工远赴洪湖抗洪前线给战士免费做拉面,近20个日日夜夜。大堤保住了, 在大家都在欢庆胜利的时候,时任湖北省副省长、洪湖抗洪总指挥的张洪祥却发现不见了他们的身影。他说:“虽然20来天的拉面值不了多少,但张志鹏他们的精神却给与我们巨大的鼓舞。我们连感谢都来不及说一声,杨志鹏就带着他的弟兄走了,也没有留下任何消息,甚至连他们的电话号码,住址都不知道。”于是,向他们当面表示谢意就成了张红祥的一大心愿,便有了张洪祥7年的苦寻之路。

  洪灾肆虐郑州小伙停下生意上“战场”

  1998年8月19日,28岁的郑州市民杨志鹏正关注着长江流域百年不遇的洪灾,第五次洪峰刚刚过去,百年不遇的洪水正威胁沿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此时的杨志鹏正经营着杨记清芳拉面馆,为“让解放军吃上一碗热面”,杨家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杨志鹏的提议:把拉面馆开到抗洪第一线获得全票通过。

  主意即定,杨志鹏立时关掉了生意红火的拉面馆,为开赴抗洪一线做准备:购置3个火灶、几口大锅、发电机、鼓风机、大雨棚、200个饭碗和一次性碗筷,以及做拉面所需要的砧板等,还购买了300袋面粉、二三百斤鸡蛋和几百斤西红柿,杨志鹏要为抗洪一线的子弟兵做鸡蛋番茄拉面。

  在杨志鹏、杨志林兄弟的带领下,店里的14个伙计也加入到队伍中。他们还租用了两辆50座的大面包车和一辆12座的小面包车,所有的准备工作在两天内完成。

  1998年8月20日8时,16人踏上了南下慰问子弟兵的路。

  抗洪一线交口赞“河南拉面真好吃”

  1998年8月21日17时,这支队伍来到了洪水最为凶猛的湖北洪湖市。杨志鹏一行很找到了正在当地抗洪的空十五军军长,作了自我介绍:“我们来自河南郑州,是来给解放军做饭的,哪里最困难就让我们到哪里去吧!”

  “乌村镇腰口。”当时此处的抗洪任务最为艰巨,在此驻守的解放军士兵也最多。在接到军长的“命令”后,这支“来给解放军做饭的”慰问队伍在一个小时后赶到了腰口。

  杨志鹏回忆说,看到战士们的热情举动,和他一起去的饭店员工都流下眼泪。“战士们列队鼓掌欢迎,接下来我们该干正事儿了。”他们随即支好锅灶后开始了工作,这顿饭一共做了近700碗拉面。

  杨志鹏至今还记得第一个接过拉面的战士是个四川人,这个战士接过拉面前,啪的一下敬了个礼,眼睛一下子就涌出眼泪。还有一些战士舍不得吃,把拉面端给了守堤的老百姓。吃到拉面的军民交口称赞“河南的拉面真好吃”。

  看到官兵都吃过饭之后,杨志鹏召集员工们吃饭。这些饭其实是他们出发前随车带来的方便面。在出发之前,16个人约法三章:支援前线时自己不吃拉面,只吃方便面。这个规则一直持续到最后他们离开时。杨志鹏说,吃方便面吃到后来时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吃法,咬一口大蒜吃一口方便面。

  坚守20天抗洪队辛劳奉献拉面3万碗

  到乌林的腰口是第一站。看到穿着黄色救生衣的战士布满大堤时,这群从郑州来的小伙子们感到无比的震撼。在初到腰口受到战士的欢迎后,这些小伙子被战士们纷纷包围,就在他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时,战士们解下救生衣,递到他们手上,一句话没说又上大堤。

  以后的日子,小伙子们用心将拉面做好后,由4个人抬着大锅送到大堤。

  在大堤的近二十天里,他们没有洗过脸、刷过牙,也没有睡一个好觉。在他们返郑之前,每个人身上都被高温天气灼伤,再加上蚊虫叮咬,许多人下身都溃烂。

  他们行走的路线是从乌林的腰口,到老湾、龙口、大沙湾农场、燕窝、新滩,最后从新滩再折回燕窝,当第六次洪峰退去后,已确保洪湖段安全,解放军撤去时,杨志鹏一行从新滩返回了郑州。直到离开,杨志鹏一行都没有留下在郑州的联系方式。临行前,洪湖市市委、市政府等人给“杨记”送行。杨志鹏他们什么也没多说,直接开着车返回郑州。

  这支队伍在洪湖附近的大堤上坚持了近20天,为抗洪救灾的子弟兵拉出近3万碗拉面,吃到郑州拉面的战士有“常胜连”、“尖刀连”、“徐洪刚连”等。

  千里查访“拉面抗洪队”终于露面

  2005年5月12日,张洪祥接受郑州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当时他只知道杨志鹏是河南人,具体城市不确定。于是,他打电话到洪湖市人大,要求洪湖市人大一定要找到杨志鹏。洪湖市人大在查阅了当时《湖北日报》后才得知杨志鹏的名字和所在城市。洪湖市人大随后展开了两条寻找线路行动,一条线是通过湖北和河南省之间的民委,在得知杨志鹏是回民后,他们又展开了第二条寻找路线,即通过伊斯兰教协会。洪湖市清真寺阿訇王项托又向在郑州的同学以及清真寺的阿訇们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洪湖市人大在伊斯兰教协会的协助下,最终得到了杨志鹏的具体消息,并与今年5月9号与杨志鹏取得了联系。(郑州晚报记者 杨宗锦 宋振科 实习生 何晓敏/文 白韬/图)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