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阿星杀人事件专题 > 正文

如何让“阿星”们的微弱善念得到回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5:55 红网

  来自广西的打工青年阿星,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他被广东潮阳一工厂辞退,薪水欠发,一气之下杀了主管。而在此之前,他曾在同乡的“砍手党”团伙做饭3年,却从未参与作案。他始终不愿意加入“砍手党”,为此离开老乡,到深圳、东莞、汕头等地做工。一个有意识远离犯罪的青年,却最终杀人。(7月12日《南方都市报》)

  这种只有在电影里才能见到的情节,如今却在现实上演,因阿星身上浓郁的悲剧色
彩,被同情他的人们称之谓“悲情阿星”。

  “阿星”们的沉沦,是最让人不忍目睹的青年的沉沦,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蕴涵众多沉重内涵的血腥标本,它的预警意义超越“罪与罚”的法律认定,超越该同情还是谴责的道德争辩,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痛与缺失在此暴露无遗,矛头直指并撞击严肃思考的人们的心灵:面对潮水般涌向城市寻找生路的农村青年,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是就此展开拯救行动,从悬崖边拉回摇摇欲坠的一个又一个“阿星”?

  十八九岁的阿星,“个子很高,棱角分明的脸笑笑的,像个孩子”,他的父母也说他“从小就很乖”;在正常的情况下,他应该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愉快的青春,开始恋爱,等等。

  如此叙述,并非想像一些人那样推导出这个结论:阿星杀人全是社会不公逼出来的。尽管演绎这样的结论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但它无益于我们正视问题、缓解问题,也难以解释这样的现实:同样来自偏远的乡村,同样在城市挣扎煎熬,但众多青年却在苦难中成长,或脱胎换骨,或白手起家,最后成为于自己、于社会都有利的企业家或其他领域的出类拔萃者;更没办法直面这样的悲惨世界:虽然那个无情地执行资本意志的主管,言行可恶,但倒在血泊中死去的生命是无辜的,他背后因此支离破碎的家更是无辜的。

  “人性本善”不该成为为阿星杀人罪行开脱的理由,与此相对应的是,“咎由自取”同样不该成为社会推卸责任的借口。之所以强调阿星的“我本善良”,除了难以相信淳朴乡村青年为何堕落成冷酷的凶手外,更在于想借此提醒:我们本有机会拉阿星一把,把他拉离边缘,遗憾的是,我们错失机会,眼睁睁看着阿星毁灭。

  阿星为“砍手党”做了3年饭,却没有加入该团伙,说明他善念尚存,仍想做道德上的好人;如果为他提供相对较好的工作机会,让他拥有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社会将多一名踏实安分的务工者,少一个血腥的杀人场面;遗憾的是,阿星微弱的善念没有得到回应,生活的艰难与粗糙磨去了他可怜的自律,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大工业生产的背景下,社会之于务工者,如高速转动的机器之于螺丝钉、齿轮,要想让机器良性运转,已经不能单纯地按照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将“技术含量”不高的螺丝钉、齿轮扔出体系外,任其生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机器与每一个螺丝钉、齿轮已是交织一起的有机体,哪个螺丝钉出了问题,不可能简单地归咎于螺丝钉或机器就可了事的,问题的澄清需要从有机体的高度清查、反思,悲痛与后果也让有机体逃无可逃,责无旁贷地承担。

  阿星的悲剧虽然可以说是个人的,但无人是旁观者,只要你生活在社会有机体内,你就无法幸免,必须分担悲剧后的风险。因为,为你新家装修粉刷的农民工群体中,很可能就有“阿星”的身影,你漫不经心的一句呵斥很可能增加他对“城里人”无名的仇恨;而你无意间的一声笑,也可能让他善念浮起,压住蠢蠢蠢欲动的恶意。

  阿星的背后,是一个沉默的乡村青年群体,他们大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什么技能,没有话语权,两手空空怀着简单的理想来到城市,无力而茫然地在城市里徘徊。如何给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一个出口——生活上的出口、情绪上的出口与精神上的出口,已不仅是道义关怀层面上的事情,而是涉及城里、城外人如何相安的大事了——常态社会不给他们出路,他们就要被迫寻求极端的出口,比如暴力、“黑社会化”等,其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主流社会无法承受之痛。

  在城乡差距短时间内无法弥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乡村青年群体比较顺畅地搭上城市化的呼啸列车,我开不出万无一失的药方,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给他们一些帮助,至少可以减少震荡与摩擦——比如,为他们无偿提供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南,提供适应城市生活的心理辅导与咨询。

  已有社团与个人在以不同的方式尝试,但这远远不够,需要涉及面更广、更常态的社会层面的机制,而这,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大作为。

  “阿星”不是可有可无的人,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无法拒绝。这是繁华与喧嚣共存的大时代给出的考验。(稿源:红网)(作者:修仰峰)(编辑:潇湘行)

  相关专题:少年阿星杀人事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