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题回收站(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17:58 内蒙古晨报 | |||||||||
小小回收站什么都敢收 内蒙古晨报记者 孙立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陈光) 呼市部分废品回收站成了盗窃分子的销赃渠道。不仅如此,废品回收站还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 ★镜头一:“只要你敢卖,我就敢收”——赃物就这样现身废品站 “只要你敢卖,我就敢收,至于我收的东西去了哪儿,这跟你没关系。”这句话是
10月21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三里营随近的一家废品回收站暗访时,看到一个脚蹬三轮车的收破烂儿的人将三轮车骑进了回收站,随后卸下了不少塑料瓶,在将塑料瓶卸完后,收破烂人从车上吃力地拎下一个袋子,“哗”的一声往地上一倒,工地上常用的“卡子”便出现在了记者的眼前。回收站老板蹲在地上一五一十地数了起来,最后轻松地结账,收破烂的得意地走人。 “这些东西是什么呀?”记者假装不知,“工地上用的。”回收站老板头也不抬地边回答记者的问话,边把刚刚点过数的“卡子”装进一个大的尼龙袋子。“工地上用的东西,咱们这里也收啊?”记者追问,“收,只要你卖,我就收。”老板仍旧头也不抬地回答。“收完去了哪儿?”“嗯?你是干什么的?”老板似乎有些警觉,抬起头来看着记者,“只是好奇,随便问问。”记者回答。“你卖就卖,不卖就别瞎问,我们收完了肯定往外卖,这里只是一个中转,中转明白吗?至于去了哪儿,跟你没关系,快走吧,啊!”在废品回收站老板警惕戒备的目光中,记者走出了回收站。 工地上用的东西,怎么会到了回收站?一个收破烂儿的人告诉记者,大部分东西是工人缺钱时从工地偷的,然后藏在某个地方,找时间便偷偷卖出去了。按理说这些东西不应该收,可由于利润大,大部分废品回收站的人都收。不但如此,甚至连国家明令禁止的铁道物资在呼和浩特市的部分回收站也可以找到影踪。前不久,呼和浩特火车站派出所就查获了几家收购铁路物资的废品回收站。 ★镜头二:输液管也敢收 医疗垃圾,国家对它的处理方法要求统一回收,统一焚烧。呼市各大医院也严格按这一标准执行。可这些东西,居然让记者在收破烂的车上发现了。10月22日中午,在呼市玉泉区五塔寺前街的皮鞋厂宿舍楼前,一个操南方口音的人正在收破烂。车子停下,一个妇女正从凉房里往外拿易拉罐准备卖。记者发现,一个白色的细管从车子的缝隙里伸出来,耷拉在外面。“不会是输液器吧!”一个念头在记者脑子里闪了出来。“你收医疗垃圾吗?”记者问。“收,你有多少?”收破烂的人说。“多少钱一斤?”记者问。“8毛一斤,如果里面有血的话就不收了。”“为什么?”“不知道,有血的废品回收站不要。”“你们把这些东西卖到哪儿了?”“五里营、三里营都有。”“那边多吗?”“多,呼市许多收医疗垃圾的都卖到了那个地方!”“然后呢?”“听说卖到了河北那边做塑料用品。”中午,记者开始跟踪收废品的人,果然,他们把一些东西卖进了回收站。记者跟了进去,“你这里收医疗垃圾吗?”记者问废品回收站老板。老板端详了记者半天,说“不收!”出来后,收破烂的告诉记者,如果不是熟人,废品回收站老板一般不敢收,每次收完医疗垃圾,回收站老板都及时转移,记者问:“每次收医疗垃圾不怕被人发现吗?”收破烂的说:“怕啊,所以每次把医疗垃圾都放在最底下,上面用别的东西盖住。” 在街上,记者随机问了七八个收破烂的,他们都回答说收医疗垃圾,至于去向,都称不知道。 ★镜头三:废品站里没有灭火器 这边是堆积如山的废旧书报纸,那边工人却在用汽枪割一个铁的大水箱。这一幕发生在呼市新城区一家村里的一个废品回收站。 在该废品回收站,记者看到成堆成堆的书本、报纸堆积在一起,旁边便是杂乱无章的塑料废品,再旁边便是几个工人用一支汽焊枪切割一个废旧水箱。“你们这么做,不怕着火吗?”“怎么可能着火?我们一直很注意!”切割工人漫不经心地回答记者,仿佛记者的问话是多余。“这里有灭火器吗?”记者追问道。“没有,不需要所以没配。”“万一着火呢?”“注意点就没事了。”对于随后记者的问话,切割工人不再回答。 ★监管举报 变废为宝 对于废品回收站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新城区工商分局的一位马姓科长。马科长说:“废品回收站首先需要具备营业执照,如果没有营业执照则属于违法经营,相关部门会作出处罚。同时,辖区工商所对废品回收站都做不定期检查,如市民发现回收站超出其经营范围和回收范围,都可及时举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一位警官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公安机关对废品回收行业审批特种许可证的做法被取消后,废品回收行业全面放开。现在废品回收站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说明一个监管问题。下一步,需要各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争取早日规范废品回收业。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