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制与新闻专题 > 正文

网络游戏的冬天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3:59 法制与新闻

  网络游戏的冬天

  “网络游戏的冬天即将到来。”2005年11月12日,当记者询问网络游戏市场的前景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的吴晓东律师说。

  2005年11月8日和11月10日,网易公司、盛大公司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分别下跌22%和10
.52%,华尔街随即传来了“中国网络游戏环境已出现恶化趋势”的论调,认为股价下跌缘于中国的网络游戏监管政策越来越严,其矛头直指2005年10月20日起开始实施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测试(下简称“防沉迷系统”)——从10月20日起,盛大公司、网易公司、金山公司等7家网络游戏运营商的11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开始“防沉迷系统”测试。此前的8月23日,为防止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成瘾”,上述7家厂商签署了《北京宣言》,对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制:每日累计游戏3小时以内为“健康游戏时间”;累计3小时至5小时为“疲劳时间”,玩家的游戏角色收益将减半;5小时以上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收益为零;下线5小时之后重新累计在线时间。

  据称,如果该系统测试顺利,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在所有MMORPG类型网络游戏上强制执行。由于防沉迷系统尚在测试中,上述7家厂商均不愿就可能带来的收入影响发表评论。这个国内规范网络游戏的首创文件,在虚拟世界激起巨大的波澜,尽管已经出台3周了,但相关争论依然被置于许多游戏论坛的头条。专家、玩家、家长,各派阵营各执一辞,而企业则谨慎地控制着自己的对外口径。一向都不冷清的网络世界,近期更是由于“张潇艺”、“防沉迷”等名词的出现而热闹非凡。

  目前,各运营商正将防沉迷系统测试过程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汇报。有消息称,新闻出版总署将对《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标准》(试行)进行修改,具体的修改内容仍未确定。

  要游戏,更要规则

  目前,规范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仅有2004年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7月颁布的《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净化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等几个文件。吴晓东认为,相关法律的不明确甚至欠缺,给网络游戏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甚至消极的因素,这也是引发青少年网络沉溺社会问题的原因之一,“而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往往是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因此,为了规范和发展网络游戏,有必要加快进行相关的立法。”

  前不久,在第四届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负责人透露,我国对于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型的网络游戏将实行实名制,对于以PK(玩家之间在游戏中的杀伤性比武)为升级条件的游戏,要对青少年说“不”。这是迄今为止来自政府方面对于网络游戏监管的最新消息。

  网络游戏实名制的具体含义是:游戏运营商要采用可靠方法保证注册信息真实,并根据注册资料对玩家进行区分对待(如对特定年龄段的用户群架设特定游戏专区、进行适当的时间限制网络游戏玩家在一款游戏内随意换号等现象将不复存在。”吴晓东解释道。

  而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为保实名制的切实有效,相关的措施必须配套出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科学的游戏分级标准。

  法学博士、中国公益诉讼网发起人李刚,作为张春良的代理律师参与了备受关注的张潇艺一案,因此对网络游戏分级也感触颇深。他向记者介绍,国外一些游戏产业比较发达国家都有科学严密的游戏分级制,根据游戏中暴力指数、成人指数、不良话语指数、反价值取向指数等标准,把游戏分为不同年龄阶段适用的级别。

  “国内一些行业协会早已开始研究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如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出台的《游戏软件分级标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游戏专业委员会出台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等。”但他认为,“这些分级制度由于制定者本身的局限,都还仅仅是建议性和推荐性的,不具备强制力,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所以急需政府部门牵头,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网络游戏分级标准,才能给网络游戏立法以坚实保障。”

  尽管政府、社会都号召企业自律,要求其肩负起社会责任,但李刚认为,由于“自律”属于一种道德范畴,所以很难落实。“举个例子,我们检索了一下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经营界面,充其量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地方标了‘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玩此游戏要适度’之类的话,所以说,产业界一开始就没有以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网络游戏带来的直接危害,那么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法先行,用法律来给网络游戏产业的天平上加个‘责任’的砝码。”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法制与新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