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山湘女回故乡专题 > 正文

湘女故事:当了一辈子兵 接生了两代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8:20 都市消费晨报
湘女故事:当了一辈子兵接生了两代人(图)

新疆第一代接生员(右)万曼祺和战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文/图 本报记者 彭方均 实习生 赵静

  湘女档案

  姓名:万曼祺

  年龄:68岁

  籍贯:湖南省长沙市

  来疆时间:1951年5月15日

  曾任职:在南疆军区12医院从事护理工作30余年,后从事计划生育助理员工作,1992年退休后在乌市定居

  “歌里唱得好: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感到后悔;从湖南到新疆,我当了一辈子的军人,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11月30日,记者在新疆军区第6干休所见到万曼祺老人时,老人开口就说了这句话。

  开拖拉机是我的梦想

  1951年5月,全长沙都在沸沸扬扬地宣传新疆的时候,万曼祺还在长沙市里一所普通中学里,念初一。

  “母亲1950年过世后,父亲在外拼命挣钱,我只得休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为了照顾年幼的几个孩子,也为了能让曼祺尽快回到校园,曼祺的父亲很快续了弦。

  再次回到校园后,懂事的曼祺变得比同龄人更成熟,小小的她开始设想自己的未来。

  当时,曼祺一家住在长沙市学宫街,和新疆军区招聘团所在的营盘街仅有一街之隔。

  “我梦想在新疆一望无垠的土地上,我开着拖拉机一路耕耘,享受着劳作的喜悦……”

  曼祺说,看了招聘团的宣传报名后,做个光荣的女拖拉机手就成了自己最大的梦想。

  1951年5月15日,长沙火车站。曼祺把头探出车窗,四下里寻找自己的亲人。继母生病卧床不起,父亲在工厂忙工作,没有人来送自己吗?

  “父亲在人群里艰难地移动着,手里擎着一包点心、一壶茶水,生怕拥挤的人群挤坏了自己精心为女儿准备的远行的礼物。”万曼祺说,后来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她才明白,父亲的那个举动为什么会那么深刻的留在自己心中。

  接生了疏勒县两代人

  来疆的路上,14岁的万曼祺没有忧伤、没有泪水,怀揣着女拖拉机手梦想的她,随着大部队很快到了南疆喀什的疏勒县,被分配到了西北军区第二医院(即现在的12医院)建设队。

  当时的疏勒县几乎没有什么居民,医院里千把号人被分为:工作队、建设队和生产队。工作队是负责医疗护理工作,生产队则负责全医院所有人的粮食蔬菜,年幼的万曼祺分配到的建设队,则负责造坯建房。

  “我是来开拖拉机的,却让我干起了建房子。”尽管心中有些惆怅,可万曼祺打土坯、拾羊粪、和泥巴,很快就成了一把好手。

  从1952年,万曼祺开始从事护理工作,最初是护士,后来成了接生助产士,一干就是30多年。

  “在产床前接生,看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诞生,听着他们的第一声啼哭,我成了他们到这个世界上看到的第一个人。我觉得,我太幸福了!”万曼祺用她的爱心和细心,呵护着产妇和一个个小生命。

  在疏勒县做助产士的30多年里,万曼祺记不清自己曾迎接过多少个鲜活的小生命。但她说,有一次一个产妇上产床时,笑着对她说的话,她永远都会铭记在心,因为那是对她最高的赞扬。

  “万阿姨,你认识我吗?25年前,我就是你接生的。没想到今天,我的宝宝也要麻烦您来接生。我太幸运了!有您在,我妈妈就放心了!”

  1986年,万曼祺荣获了由国家

卫生部首次为全国护理人员,颁发的“护龄三十年”的荣誉奖章。这是12医院获此荣誉惟一的一个人。

  “买买提”和左比汗的情缘

  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舞蹈吸引了万曼祺,那一条条数不清的小辫子更是漂亮,到疏勒县不久,万曼祺就学会了第一句维语“哈斯大”,并有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买买提”。

  “和民族同志在一起,他们说不清我的名字,万曼祺就说成了买买提。好多年后,民族同志见面还开玩笑的叫这个名字呢!”

  在疏勒县12医院里,很多人都知道“买买提”和左比汗的故事,那是一段持续了20多年的友谊。

  和同在医院工作的党鼎昌结婚后,万曼祺很快有了儿子、女儿。因为工作忙,她只能将女儿寄养在维族大妈60多岁的左比汗家中。

  肉孜节、古尔邦节,左比汗会送来新做的馓子点心;过年过节,万曼祺也会为她送去新鲜的羊肉、清油。尽管女儿只在左比汗家住了不到一年,可这种礼尚往来却持续了20多年。

  1985年3月,万曼祺的大孙子出世,得知这个消息的左比汗非要来照顾孩子和产妇,尽管她已经80多岁了。这种亲人般的感情,让万曼祺沉醉不以。

  18年只回过湖南两次

  1951年离开长沙,8年后,万曼祺有了一次探家的机会。

  “在单位听说可以探家,我赶紧跑回家,简单收拾了行李,抱起床上的被褥就坐上了大卡车,直奔星星峡。”那时候万曼祺儿子才4个月,但思乡心切的她顾不了这么多了。车到哈密,万曼祺才想起,匆忙之间居然没有为父母准备一件像样的礼物。“我赶紧跳下车,找到老乡,挑了两个大大的哈密瓜。”

  一路上,怕哈密瓜磕着碰着,万曼祺一直抱着这两个瓜,睡觉时也不敢马虎。

  人力车夫把行李运到蔡锷街口,万曼祺站在那里,抱着两个哈密瓜不知所从。万曼祺离开家乡后,父母已经从学宫街搬到了蔡锷街,但他们究竟在哪里?万曼祺一点都不知道。

  “天黑了,我找不到他们,蹲在街头,有些伤心。这是来了一个老大妈,问我找谁?是不是从新疆来的?”万曼祺为父母带回的哈密瓜吸引了老妇人,也是她把万曼祺带回了家。

  来回车上花1月,回家只能呆5天,万曼祺和父母倍加珍惜着每时每刻。

  等到万曼祺第二次再回到长沙时,已经是她离家的第18个年头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992年离休后,万曼祺回过湖南。离家50多载后,再次回到家乡。老人说,她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天山湘女回故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