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山湘女回故乡专题 > 正文

湘女故事:我和姐姐瞒着父母同上天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8:20 都市消费晨报

  文/图 本报记者 彭方均

  姓名:许斌(原名许美英)

  籍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靖港镇

  年龄:71岁

  职称:高级政工师

  进疆时间:1950年9月

  曾任职:九军26师宣教科干事、军直干部处干事,兵团水利处团委组织助理员、库尔勒前进厂子校校长、新疆燎原机械厂组织科科长、石河子财经学校班主任等

  55年前的那个炎炎夏日,长沙市黄兴路上的一纸榜文,改变了湘妹子许美英的命运。16岁的她和三姐许美纯应征入伍、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征程……

  55年来,湘江水依旧流淌,姐姐许美纯退伍复原后回到湖南,妹妹美英则留在了新疆……

  11月25日,持续多日的雾气依旧没有散去,乌鲁木齐沉浸在一片氤氲的湿气中。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位于乌市建设路的兵团第三干休所,敲开了湘女许斌的大门。

  两房两厅的居室里一片暖意,阳台上的三角梅开得格外灿烂。1990年后,许斌和老伴傅吉庆就一直住在这里。儿女孙辈们总会在适当的日子里赶过来,“打扰”这两位老人。

  “哈哈,不久后,我们老傅家就要四世同堂了!”端着傅吉庆老人刚为我们泡上的酽酽的绿茶,在许斌老人爽朗笑声的牵引下,我们的思绪回到了50多年前的湘江边上……

  童年:“无能”父亲是我的偶像

  1934年端午节,闻着艾草和菖蒲的芳香,许美英出生在湘江边有小汉口之称的靖港镇,成了粮行许老板家的7小姐。

  说是粮行,其实也就是倚着湘江水路做些粮食囤积转运的生意。靠着这点小生意,许家十几口人也过了几年安生日子。

  在小美英尚存的记忆里,日本人的炮火烧没了粮行,家境一下窘迫起来。全家人就靠着在外打工的哥哥和姐姐时常送点钱回来。

  “父亲偶尔从山中采回些草药,为乡邻驱个小病小灾,却不肯一分报酬。”父亲不要钱给人看病,并且医术高明的好口碑,很快在靖港镇流传开来。虽然父亲 的好口碑并没有给许家带来一丝一点的实惠,但救死扶伤的父亲却成了小美英心中的偶像。

  1946年,当家里连一斗一升米的学费都付不出来时,小美英从学校退学了,那一年她12岁。

  “我哭啊,对着父母哭,老师哭,我不想离开学校,我就要读书!”也许是美英求学的执著感动了上苍,不久后,学校以成绩优秀为由减免了许美英小学期间的学杂费。

  少年:名校女学生的尴尬

  1948年夏天,许美英考上了当时在湖南首屈一指的名校——明宪女中(今长沙市十五中前身)。但就读于名校的光芒依旧不能掩盖许美英因家境窘迫带来的种种尴尬。

  最先发现这种窘迫和尴尬的,是许美英的同桌,一个叫胡兴荣的女孩。

  “那天中午,我想像往常一样,趁着大家打开饭盒、比谁家饭菜更香的时候,偷偷地跑出教室。我要去学校门口,找那个卖红薯的老大爷。因为每天中午,我都会花上两个角币,买回两个红薯,那就是我的午饭。”但那天,正准备迈开大步的许美英,被胡兴荣拉住了她的衣角。

  这个和许美英同桌不到1个月的女孩儿,有些羞涩地将自己的饭盒推到了桌子中间,打开了饭盒:豆角、辣子、白菜。

  许美英说,50多年来,每当自己遇到困难,都会想起胡兴荣。“那天的饭菜特别简单,但是那顿饭我吃得特别香!”

  从那以后,明宪女中77班教室后面的小花坛旁,每天中午都会有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就着一个饭盒吃饭。

  半年后,明宪女中学生自治会在胡兴荣等同学的反应下,许美英成了当年惟一的免费生,住宿、吃饭、书本等一切费用都被免掉了。

  16岁:和姐姐一道偷偷去新疆

  据统计,50年代初期招募进疆的8000名湘女中,长沙籍的或者是从长沙参军走的占了大部分。因为招聘团不仅在当时的《新湖南报》上刊登了招聘广告,还在长沙市的一些主要街道张贴了招聘告示。

  1950年7月,许美英就是看了招聘广告去报名的。

  “当时,明宪女中77班有70多个人,我是惟一一个报名的。”许美英说,她也不知道新疆有多远,就觉得浑身的热血都在沸腾,参军,一定要到新疆去!

  到了报名点,许美英却傻眼了。“人家要求是学美术的、

化工的、纺织的、教书的……那可都是专业技术人员,我啥都沾不上边。”情急之下,许美英只得谎称自己有表演才能,报了个“女演员”专业。

  接下来的几天里,笔试、面试一轮接着一轮。

  好不容易盼到放榜的了。中午放学后,许美英连饭都来不及吃,一路狂奔到了放榜的黄兴路。

  远远看见黄兴路上人潮涌动,和自己迎面而过的人或悲或喜,这让徐美英更加着急。不管三七二十一,蒙着头直往人堆里扎。幸好个头矮小,许美英很快蹿到了榜前。

  “许美英,许美英……咦?怎么是许美纯?姐姐?”许美英兴奋地念叨着自己的名字,却意外地在医护人员一栏里发现了三姐徐美纯的名字。

  一转头,许美英更加意外地在人群中发现了三姐徐美纯。两姐妹欢呼着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改名:我要做文武大英雄

  当时23岁的许美纯早已离家多年,一直从事着医疗护理工作。怕父母担心,许美纯也是准备“先斩后奏”,没想到这下子姐妹俩都要去新疆,这个口怎么开呢?

  姐妹俩商定,姐姐不常回家先不说,妹妹则借口考上了岳阳的学校,等到新疆以后,在给父母写信说明情况。

  就这样,1950年8月12日,许美英、许美纯姐妹带着一口简单的皮箱,就登上了从长沙开往西安的火车。与她们同行其他103名湖南老乡,都是通过新疆军区严格挑选的涉及美术、化工、纺织、教育等方面的人员。

  两天后,火车到了西安,大家改乘大卡车,每车坐上二三十人,车队逶迤,一路尘烟,经兰州,过酒泉、出阳关,“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于是有人在车上哼起了思乡调;“我家在江南,门前流水弯弯……”大多数人都跟着流下了思乡的泪。

  兰州、酒泉、张掖、哈密……记不清倒了多少次车,新疆究竟在哪里啊?

  9月初,乌鲁木齐终于到了。

  经过简单的整训后,懂医术的许美纯被分到了某军

医院做了护士长。没有专业知识的许美英一天后,被分到九军26师政治部宣教科做了一名小干事,并自作主张地把名字改成了“许斌”。

  “到了新疆,我就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做个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吧!”

  新疆:年年被评先进

  1.47米的个子,不到40公斤的体重,着实让26师的领导们费了神,连最小号的军装穿到许斌身上,都能还往里塞上件棉袄。

  但就是这个“小”干事,每周定期把图书馆的图书背到卫生休养所给病号看,督促这些比她大好多的军人们写观后感,然后把所有的观后感刻成蜡版,印成小报供大家传阅。

  1年后,许斌获得了26师颁发的“先进个人”称号。

  但就在许斌把图书馆工作干的轰轰烈烈的时候,这个政治部惟一的女孩,受到了大家的“热切”关注。

  不知所云的情书让这个懵懂的女孩发了火。“我一古脑把所有的情书都交给了政治部主任,我才不要结婚谈恋爱呢!”

  1951年春天,经组织介绍,许斌认识了时任26师师令部机要科科长的傅吉庆。“爱看书、不爱说话、年轻、斯文”这是26岁的傅吉庆留给许斌的第一印象。

  从那以后,图书成了许美英和傅吉庆传递情感的载体。

  1952年4月,湘妹子许斌和河北沧州小伙儿傅吉庆结婚了。结婚当天,九军政委、司令员及各部的部长参加了他们的婚礼。“那可是九军规模最盛大的一次婚礼了。”50多年过去了,回忆起甜蜜的那一刻,已逾古稀的许斌和傅吉庆相视一笑。

  对湖南的思念

  “生我是湖南,养我是新疆,两个地方都有我的牵挂,但……”说到这里,许斌微微转头看了一下老伴,“落叶归根,我还是想多回湖南看看!”

  1950年8月离开长沙到新疆,当许斌1958年3月再次踏上湖南的土地时,她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

  “刚下火车,那种潮潮的空气扑上来,耳边都是亲切的湖南话,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了起来。我赶紧找个人,就想说说湖南话了!”第一次回到家乡,许斌有说不出的感觉。

  那次回湖南,许斌是为了把3个孩子留下来给母亲照管,因为在新疆那片沃土上,有太多许斌牵肠挂肚的事业。

  呆的时间很短,但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生活、熟悉的市井方言、熟悉的饭菜香味……依旧能让许斌沉醉。

  离休了,孩子长大了,孙子结婚了,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奋斗了一辈子的湘妹子许斌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

  去年夏天,许斌老两口专程回了一趟长沙。两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携手去找湘江边上靖港镇的青石板,找昔日明宪女中的校园,找黄兴路上那个贴榜的地方……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天山湘女回故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