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狮子脸”的困境看医生的创新意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00:12 红网 | |||||||||
据《大河报》报道,28岁的南阳人杨会民因长着一张罕见的“狮子脸”而闭门在家20年。近日他到北京解放军304医院求医,该院的医生们从没见过这样的病例,他们在网上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也没有查到类似病例。专家们会诊后认为,这很可能是“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决定为他实施手术。该医院的医务人员虽为他捐了3万元,但20万元的治疗费却让他的家庭无法承受。他60岁的母亲要为他献血,他的妹妹发誓:哥哥的病治不好,她不结婚……
读了这则消息,笔者对解放军304医院捐款的医生们表示敬意的同时,也想起了发生在外国的一个场景。笔者从《美国医学》这本书中看到,美国的医生们如果听说某地出现了罕见病例,只要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接触那个病人,尤其是那些在医学院附属医院任职的教授们,会立刻带着自己的学生找到这个病人,免费为其做检查,有的医院甚至以不收任何费用、给予病人特别关照为条件,建议病人到自己的医院治疗! 我猜想,这些美国医生之所以这样做,当然与“白衣天使”特有的人道情怀有关,但更多的是源于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的驱使,即时刻捕捉新现象、新问题,主动、不失时机、竭尽全力地解决医学难题的创新精神的召唤。在他们看来,常规病例只具有常规治疗的价值,而罕见病例才隐藏着某种研究和创新价值,而罕见的病例并非想见到就能见到的,如果有可能参与对罕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即使无偿甚至赔钱,那也是一种幸运和一个机遇! 但是,我们的医生似乎缺少这种情怀和精神,比如这个世界罕见的“狮子脸”病例,就没听说有更多的医院主动来参与,尤其是那些医学院附属的医院,更没听说有医院愿意为其免费治疗,对于以往媒体报道的罕见病例,也没有听说过有医院愿意为其免费治疗。 笔者搞不明白,目前绝大多数医生因获取或晋升职称急需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急需用科研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名气,可是,他们却对罕见的病例都缺乏兴趣和激情,那么,他们平时究竟靠什么东西撰写论文、靠什么独立的重大发现获得成果呢?我国众多的医学期刊每年刊登了大量的“收费论文”,其中多数没有多大价值,这与医生们对罕见病例没有兴趣是否有一定关系呢?满足好奇心,在探险、思考、追逐真相、获得创造成果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这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我们从小孩子身上就能看到。 作为中国医生,他们不可能没有成就感和荣誉感,没有人不想有自己的发现和发明,没有人不想成为一代名医,因此,他们在罕见病例上的表现绝对不是正常现象。我想,这一定是某种医学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出了问题。也就是说,在他们长期面临的现实中,也许有着比参与罕见病例的研究更容易、更快捷获得科研成果的某种途径,有着比艰苦思考、独立创新更可靠、更省力的写作及发表论文的办法,正是这种“成本”和“效率”上的巨大差异,让他们放弃了美国医生们的做法吧! 稿源:红网 作者:岳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