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两千人为绝症盲女圆梦专题 > 正文

评论:拯救自己冷漠已久的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2:30 城市晚报

  相关连接:

  网友评论整理 郭龙 整理

  这个故事真正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圆了一个小孩子的梦想,而是体现在参与这次活
动的所有人!切身地做到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让我们读者体会到了一种人性的善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它将鼓励我们所有人 、乃至我们中华民族都能够紧密地团结起来,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有爱心的大家庭而共同努力!

  “一颗幼小的心灵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站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仪式,听国歌响起......”。感动,让人万分 感动!我这个七尺男儿,为这事而感动的流泪了。

  一位七岁孩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神圣的国旗、庄严的国 歌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7岁的小欣月为所有中国人上了一堂很 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感人的报道了,我是含泪看完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他人付出,这个世界多么美丽。建议此 次活动入选2006年感动中国(集体奖),作为一个吉林人,以你们骄傲!

  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明白人们为什么会倾注这么多的力量去撒这么大的谎,但是为了一个随时会凋谢的生命、为了一 个充满无限美好崇敬孩子的小小的愿望,这一切对于我们是值得的…… .感谢这篇报道使我们流出了久违的、激 动的、复杂的泪水。

  当我们已经对报纸网络上骗子的报道越来越麻木的时候,当我在对周围的陌生人越来越不信任的时候,这件事情唤 起了我内心的震撼。我们祝福这个孩子,她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我更要祝福那些为这个美丽的谎言付出辛劳的 每一个人,你们让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

  强烈建议每个有条件的家长,在他上小学的时候能带他(她)亲自去北京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对我他们幼小的心灵将是一种洗涤,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未来!

  数千人共同编织着一个冬天早晨的童话谎言

  却让人如此温暖

  一股股暖流窜上我的脊梁

  越过我的头皮

  往下直 冲入我的鼻腔

  那久违了酸酸的感觉

  人性的善良从此被激起

  感动我的不是新月的命运

  而是人们在拯救自己

  拯救自己冷漠已久的心

  感谢欣月

  城市晚报评论员 麦小迈

  髓母细胞瘤给8岁的小欣月宣判了“死刑”;3个月前,她失明了;几天前,病情突然加重。小欣月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站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听国歌……但是因为身体极度衰弱,长途旅行根本不可能。为此,欣月的父亲联系本报,和众多热心市民一起,用一重重精心编织的“谎言”,在长春圆了欣月的北京之梦……

  我们相信,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不会质疑,一位父亲、一份报纸、一群人,为什么用谎言去“实现”一个孩子的梦想。因为我们相信,为着一个即将凋谢的嫩芽一般的生命,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相信,在3月22号这一天,包围着小欣月的,不是层层谎言,而是重重关爱;因为我们相信,众人的爱虽然不能挽救小欣月的生命,死虽然依旧如此残酷,但是不再那么可怕。

  更重要的是,我们何尝只是在帮助欣月,我们更是在帮助自己。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真诚地付出,但同时也换来了更多真实的收获。现场有多少人热泪流淌?是被自己的行为感动吗?不,是被小欣月感动,被美好的事情感动——我们为小欣月的不幸心疼着,为小欣月单纯的梦想打动着,为欣月父亲无私的父爱感染着,这使得我们突破了中国人沉稳谨慎的固有性格,将这份真诚的感动变成了真实的行动。我们知道,每一个参与者在这一天肯定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爱是一种如此神奇的东西,在付出的时候就会获得,也只有在付出的时候才会获得。

  我们懂得了在一个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在承认竞争,承认个人主义,承认物质欲望,甚至承认自私的正当性的时候,仍旧有一些事情,永远无法靠金钱、权谋、竞争去实现,而只能靠奉献去实现。这样的事情并不多,但却是最真实,最重要,最不该忘记的。

  我们懂得了真实和现实的区别,当我们用谎言来完成一个梦想的时候。就像100多年前,《纽约太阳报》编辑在回答一个与欣月同龄的小女孩对圣诞老人的怀疑时所言:“那些最真实的东西是只有信仰、诗意、爱与浪漫才能发现的。”正如我们为小欣月共同编织的这个童话,它不是现实,但又是如此真实。

  我们知道,有一天,小欣月会带着圆梦的满足和对生命的遗憾离开,而对于我们,这一天的经历将成为终身的珍藏,我们的生命会因此而更加美好,并将使周围的世界更加美好,在一点一滴。

  现场的每一个策划者、参与者、旁观者都会记住这一天——2006年3月22日,曾经陪着一个来日无多的小女孩儿,不是靠双脚而是用心灵,去首都北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到了升旗,听到了国歌……

  感谢欣月。

  不要让美好受到伤害

  城市晚报评论员 麦小迈

  本报和众多热心读者含泪编织谎言,为患病女孩小欣月圆梦的报道见报后,同时被新浪、搜狐等网站转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包括

中央电视台在内的省内外诸多媒体也表现出强烈关注,希望共同参与本报的爱心行动……就在昨天上午,小欣月从“北京”回到了长春。“临行”前,欣月悄悄对爸爸说:“北京真好……等我长大挣钱了还领你来……”(本报今日A7-A9版)

  不仅是本报的这次行动感动了读者,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响更令人感动。新浪网上高达93%的支持率在众说纷纭的网络论坛是罕见的,是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感动了一群人,这一群人的爱心行动又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公众。正如无数网友不约而同地留言:“这是真正的感动中国!”所以说,这个美丽的真实的童话并不会随着小欣月从“北京”满足地归来而终结,它必将持久地延续,渐次点亮每一颗读到它的灵魂,或者是一瞬,或者是一生。

  面对处在剧烈变动和转型期的中国,都说这是一个道德失范的年代,但是通过这件事情,我们获得了一种信心。替一个罹患绝症的小女孩完成一点心愿,却不知道如何挽救她的生命——这件事情无论多么美好、安慰,毕竟无法掩盖痛心。但就是这一点点微薄的努力,换来了全国各地千万人的爱的回声,这声音如此纯粹,不含一星杂质。这让我们对于这个民族重新找回缺失的道德光彩充满信心,那就是道德重建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不是别的,它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那就是爱、同情、对于生命的同感、对于付出的尊重,以及对于美好的信心,再退一步说,哪怕只是对于美好的期望。然后,我们需要的,不是批判,不是怀疑,不是呼喊,而是承担责任,而是付诸行动,它不是某个个人孤单的持久的艰难的努力,而是你我共同承担的责任,共同参与的行动,即便只是细枝末节,即便只是一点一滴。这应该就是广大网友所说的本次事件“真正感动中国”的意义所在。

  爱心行动还在延续,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参与的媒体越来越多。但是,在一个激烈而浮躁的物质年代,也许,无论多么打动人心的故事,都有人能从中找到利益资源;但是,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那样敏感和脆弱,都是那样容易受到伤害,不论是小欣月的愿望,还是公众对于爱的信心。我们期望,所有关注这一事件的人,所有关注欣月的人,都能真诚地呵护这美丽的童话,呵护欣月稚嫩的心灵和脆弱的生命,就像呵护自己一样。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两千人为绝症盲女圆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