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寻亲专题 > 正文

沈阳医疗队一行8人抵唐山探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0:50 燕赵都市报

  新闻梗概:“1452次列车到站了,我们日夜思念的救命恩人来了!”阼日11点37分,当年被送往沈阳第三医院(今沈阳红十字医院)救治的地震伤员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涌向唐山西站出站口,和自己的亲人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上午11时37分,医疗队员们一出站,早就等在外面的当年的伤员们都激动地涌向了出站口,30年后与恩人们第一次紧紧拥抱,诉说着想念,表达着珍藏在心中30年的感激之情。

  从出站口第一个走出来的是一名身着整齐军装的军人。他叫马永刚,59岁,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保卫处处长,曾因在唐山大

地震时英勇救人荣立二等功。“我是沈阳人,当年是某军北京军区的一名连长,我们部队在地震的第二天就到达了唐山。”马永刚说,“一呆就是三个多月,和唐山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整整30年了,真想回来看一看啊!”马永刚回忆,当年刚到唐山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废墟。他们连队一到就立刻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中,他们最先到达的是当时的“五七楼”。那里条件非常艰苦,形势十分紧急,战士们根本顾不上吃饭、睡觉,一心想着救人,有的战士甚至受了伤,可依然在废墟中挽救生命。

  牵挂30载恩情一朝得圆

  “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想念你们,感谢你们啊,你们都还好吧?”当年的伤员邓秀芝大姐眼含热泪地握着梁村的手说。

  邓秀芝说,当年她住在工农兵楼,那儿地震很严重,她们家五口人,只有她和哥哥活了下来。但是她的腿骨折了三截,膝盖部分还有个黑窟窿,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医治,于是在8月4日她被送到了沈阳三院救治,也因此与医护人员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因为当时沈阳三院的医护人员不够,从沈阳37中还抽调了一些学生来照顾我们,她们有的比我还小呢,当时她们中最大的才19岁。但她们对我关怀备至。因为当时我父母死了,自己又受了伤,所以我的心情不好糟,但是她们每天都哄着我开心,不让我感到一点孤独和伤心。”53岁的邓大姐激动地说。

  55岁的卢德长坐在轮椅上把一面写有“震灾无情人有情,三十周年情更浓”的金字锦旗献给当年的医疗队员。在30年前的地震中,他的双腿被砸成压缩性骨折,造成下肢瘫痪。7月31日,他被运送到沈阳三院,受到梁村等医疗队护士的精心照顾。7个月后,作为最后一批从沈阳撤退的伤员返回唐山。“得知医疗队员们要来唐山,我激动得好几天都无法入睡,真想早一分钟见到恩人们啊!”卢德长紧紧握住梁村等医疗队员的手哽咽地说。

  我替妈妈谢恩人

  张贺平是代替前年去世的母亲来迎接沈阳恩人的。她的母亲在地震中造成粉碎性骨折,在沈阳三院治疗期间和梁村等护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张贺平的母亲与梁村的一张合影被全家珍藏着。昨天,张贺平特意把这张珍藏了30年的照片带到了现场。她一边抚摸照片一边说:“父亲得知沈阳医疗队的恩人们要来唐山后,马上要我来接他们,表达全家的感激之情。”

  网络促成30年后亲人聚首

  能够有这次的相聚还得力于唐山一位名叫张凤英的热心网友,昨天她也手捧鲜花出现在欢迎的队列中。“今年年初,我在网上认识了‘村子’(梁村),她知道我是唐山人以后,就请我帮忙寻找当年在沈阳三院接受救治的地震伤员。”张凤英说,“30年了,‘村子’仍然还惦记得当年地震的伤员们,非常让人感动,于是我答应了她的请求。”张凤英说。几经周折,她终于找到了邓大姐她们。

  张凤英口中的“村子”当年仅有17岁,是沈阳三院学生医疗队的队长。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大量伤员涌入沈阳三院。当时就读于沈阳三十七中学的梁村和40余名同学一起来到沈阳第三

医院,参加医疗队,成为了一名实习护士。梁村作为医疗队的队长,与邓秀芝、卢德长等地震伤员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记者问到30年后再次踏上唐山这片土地的感受时,马永刚说:“唐山这30年的变化让我无比欣慰,唐山人民并没有被巨大的灾难压倒,他们奋发图强,建立起这座现代化的新型都市,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奇迹,令世人刮目相看,他们太了不起啦!”

  本报记者:朱文强;实习生:孙超、郭靖、郝丽彦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