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离异女企业家为儿聘代爸爸续:候选者增至700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1:26 国际在线

  昨日,征集代爸爸迎来了高峰期,从上午8点一直到晚上6点,共有500多位男性将电话打进广深两地的热线。

  加上前日的200多名,想成为凯凯代爸爸的人已经达到了700人。面对众人的踊跃,朱琪表现淡然:只要有一个对的人应征就够了。

  昨日应征者更加直接

  连续两日,本报的报道被各大门户网站和全国各地媒体纷纷转载,使得昨日打来电话的应征者中,多了很多外省人士,其中包括湖北、上海、浙江、四川等地。相比起本省人士,外省男士的诉求更加直接,42岁的唐先生(化名)就专门从无锡打来电话,不仅想要做代爸爸,而且希望能够扶助朱琪的事业和发展感情。

  记者了解到,由于来电太多,工作人员不得不直接回绝掉一些已婚或学历不符合要求的男士打来的电话。根据统计,昨日初筛符合条件的应征者大约400名,大部分年龄在20-38岁,学历大多为专科和本科。前日,许多应征者都表示就是冲着对凯凯奉献爱心来的;而昨日应征者们变得更加直接:即使做不了代爸爸,也想与朱琪进一步联系,争取发展的可能性。

  昨天的应征者中,在澳大利亚工作的香港人倪先生为了表示诚意,还用钢笔写了一封长达3页的信寄到本报。倪先生是在探亲回广州期间看到本报报道的,他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在童年时代得到正确的启蒙,否则日后很难扶正。目前他还“没有正事可做”,对孩子的训导十分感兴趣,他认为以他的人生经验、学养和社会名望,可以辅导凯凯健康成长。倪先生同时寄来了他年收入8万澳元的证明。倪先生表示,能够有机会的话,他还可以帮凯凯到澳洲读书。

  有人直言经济条件差

  不过,也有应征者直言不讳:自己的经济条件差,因此想与朱琪一起生活,顺便帮她带孩子。

  今年40岁的黄先生,在广州从事美容行业。今年7月10日妻子因癌症扩散去世,给他留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黄先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是被朱琪的母爱而感动,所以前来应征的。黄先生的孩子目前在湖南老家读书,而他自认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当他得知竞争者有700多位时,还是自信地说了一句:我可能不是条件最好的人,但我肯定是最合适的人。至于为什么透露自己的经济状况,黄先生说,自己以前当过兵,觉得这种事情不应该对朱琪隐瞒,当然,还债的事情他还是会“靠自己的努力”。

  54岁的福建人吴先生就更加直接,他说自己左脚有残疾,希望能够直接和朱琪通话,和她在一起生活。

  “只要有一个对的就够了”

  昨日晚间,记者联系到朱琪,本周以来她的工作一直很忙,并没有过多了解应征者的情况。她对目前应征者已经达到700人并不感到惊讶。“只要有一个对的人应征就够了”,朱琪说,目前能不能找到这个人,她只能抱50%的希望。今明两天,朱琪将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专心投入到应征代爸爸的筛选当中。

  如果你有兴趣又符合条件,可拨打020-85260070、31631015;0755-21056655、83605799。也可将个人资料发往zhuqi_kaikai@yahoo.com.cn。

  ■专家意见 4年后没有代爸爸的孩子如何面对?

  刘培英(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儿童教育专家)

  男性的那种坚强、大胆的思维模式,可以给在成长期中的孩子带来好的影响。因此,朱琪想要为孩子找个代爸爸的行为,首先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找一个男性和凯凯玩虽然和亲生的爸爸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会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一个不同性别的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但是我并不赞成代爸爸这种形式。代爸爸要和孩子生活4年的时间,那么4年以后怎么办?你先给了孩子一个爸爸,4年以后又将他剥夺,这对孩子来说也会造成伤害,孩子并不是6岁以后就停止成长的。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个真正的爸爸,不如就让孩子认同目前和母亲单独相处的这种模式,在合适的时候,再跟孩子进行解释,我想也未尝不可。

  左小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

  单亲家庭的孩子确实会较正常家庭的孩子难管理。我最近才接触了一个病例,这个男孩的父母感情不好,父亲长期在东莞开厂,只留孩子和母亲一起生活。14岁了,他还和母亲睡在一起,行为爱好也很女性化,比如他会打耳洞,搜集女性的手提包。但是,他的母亲在他面前一点权威都没有。在学校,这名男孩时常参加打群架,最后被父亲送到了工读学校。

  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长大,孩子的心理会有些扭曲,出现自卑的情绪,而三四岁正是孩子性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以后矫正起来会比较困难。

  不过,我认为父亲的角色应该由凯凯的亲生爸爸来履行,既然孩子生出来了,他的亲生爸爸是要负上责任的,最起码每个星期应该带孩子出去玩玩,沟通交流吧,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父亲。如果代爸爸是拿工资来带孩子,这种关系显得不太符合常理。其实,让凯凯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感受大家庭对他的温暖,也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来源: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