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追逃刑警队曾捉比邱兴华更狠罪犯 被称四大名捕(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3:07 国际在线

  四大名捕

  他们体会到了“一战成名”的快感。这4个身怀绝技的警察,让当地人联想到一部武侠小说——《四大名捕》。

  威宁,是乌蒙高原的中心。它位于贵州最西部,与云南、四川接壤,18个民族共12
0万人口在此聚居。地形复杂、人口贫困、文化素质低,使得此地的治安一度处于混乱状态——1999年前,该县每年要发生不少命案。

  来自警方的统计说,全国20%的逃犯会跑到乌蒙高原;而在本地作案的人,七成会隐匿在乌蒙高原的密林里。

  “我1998年到这里就职,接手的第一件‘礼物’就是积累下来的几百起命案。”威宁公安局前局长林科俊说。王俊卿则称,抓捕中队亮相时,在册的逃犯有近700人,其中大半属于重特大逃犯。

  而威宁警力严重不足——全县共360名警察,只有逃犯的一半;另外是无经费保障,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两个难题,导致很多大案经年不破。

  缺乏安全感的公众对警方不满。有人举家搬迁,走前把公安臭骂一顿;更多的人——比如周二全案中的受害人——数千村民集体上访。这影响了当地的形象,因为有人借用武侠小说里的一个地名形容威宁——“恶人谷”。

  林科俊决定成立一支专业队伍追捕逃犯。他精挑细选出16名警察,组成4个追捕小组,以3个月为限,考察其能力。4个小组捷报频传,久抓未获的杀人嫌犯杨永泰在“实验”中被捕。

  4个小组中,王俊卿和陈文光带的小组抓获逃犯最多,林科俊让他们“强强联合”,1999年4月,“追捕中队”成立,共4名成员。这是中国第一支专业缉逃队伍。

  现年44岁的王俊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兼追捕中队中队长,是灵魂人物。他当兵时就练就百步穿杨的枪法,数次交火,都在百米外击毙狂奔逃犯。此人也擅长谋略,《孙子兵法》、《军事谋略与追捕战斗》总是放在枕头下面。由于领军者的勇气和智慧,在几千次追捕行动中,中队无一人牺牲。

  白皙敦厚的陈文光,也是一名神枪手。“实验”3个月内,他率两名刑警抓获重大逃犯13名。

  张美德是“大力士”,能双手各夹一个体重150斤的逃犯奔跑十余公里山路,背负50公斤重物翻越2500米高山。他能用十余种方言唱山歌,化装后,他曾高唱山歌进入寨子,迷惑逃犯。此人一顿能吃5斤面条,或100多个鸡蛋。这也给他带来麻烦——1000多元工资根本不够养活自己,妻子不得不蹬三轮车挣钱维持家用。

  赵强被称为“飞车王”——可以在陡峭的山路上,只用两个车轮着地前进。当车的某个地方出现损伤,他凭听觉就能查出问题。

  “我喜欢虎的猎杀”

  温瑞安笔下的“追命”,是四大名捕之一,他的绝技是千里追踪术。而威宁“四大名捕”也把“盯”发挥到了极致。王俊卿说,只要任务一下来,他们就盯着不放,直到拿到逃犯的线索,锁定他的行踪,“他走路我们也走路,他攀崖我们也攀崖,追他到天涯海角”。

  当追捕中队盯住越狱5年、一路抢劫强奸的顾稳才后,双方在交火中跑出10多公里。“四大名捕”追得兴起,索性甩掉鞋子狂奔——田地刚被翻过,土质特别松软,总是钻进鞋里。逃犯最终被击毙在一座小山上。

  另一个抓逃犯的诀窍是,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名捕”们的行动中,很少有长时间打斗。那种出手时的迅猛,如同扑向猎物的虎。

  “我喜欢这种动物,它会悄悄靠近猎物,然后雷霆一击。”王俊卿说。

  为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手段是,在逃犯将要出现的地点设伏。

  这是耐力和毅力的比拼。王俊卿最难忘的伏击是2001年初夏进行的。“四大名捕”在废弃的农舍中蹲了7天,那间屋子散发着浓重的潮气,蚊子、跳蚤把他们的皮肤咬成了荔枝皮。但忍耐,让他们最终成功。

  而在每次行动前,四人都要权衡利弊,制定周密的方案。“要分析逃犯的文化结构、心理素质、家庭成员结构及在当地的人缘。”王俊卿说。比如,逃犯在当地人缘不好,就可大规模地调动公众;否则,只能用秘密手段探听消息。

  无数智谋在抓捕中被使用。对付杀人者管小兵时,“四大名捕”曾声称“撤退”,结果成功地引诱对方出山。抓捕杀人犯冷名时,王俊卿扮成买肉的农民,走到逃犯的卖肉摊前,一把擒住了对方。一个目睹此幕的女人惊叫:“我的菩萨天,哪个晓得他们是公安啊!”

  威宁县公安局提供的数字称:7年来,“四大名捕”共抓获逃犯1400多名,其中重特大逃犯429人,包括公安部、贵州省公安厅及各地公安机关督办的69个凶徒。

  此间,“名捕”已历三代,但始终保持着4人编制。赵强、陈文光先后调任他职,宋杰和金云赛接替了他们。宋杰是新“飞车王”,金云赛擅长格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