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我们告别“职业疲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05:2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实习生胡炼本报记者罗仁容 “你工作快乐吗?在工作中总是充满激情吗?如果工作遇到困难你能心情愉悦地应对吗?”近日,记者在成都、德阳、绵阳随机调查有关职业感受的话题,30多名受调查市民中,半数以上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来自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从高管到专业人员,再到体力劳动者,有58.5%的人身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职业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
担忧,职业疲劳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流行病”。

  绵阳南山中学的一位骨干教师,尽管教学经验丰富,但她时常感到工作力不从心,记忆力减退了许多。前段时间学校检查工作,李老师又备课又要完成考核任务,忙得不可开交,心情紧张,晚上睡觉经常失眠。

  在成都一合资企业从事行政工作近10年的王先生,面对工作也同样感到疲乏,每天早晨他不能按时醒来,醒来后又哈欠不断,脸上黯淡无光、心情抑郁。“这些还不是让我最苦恼的。”王先生对记者说,让他最痛苦的是心里时常有一种莫名的焦虑。

  德阳市医院心理治疗师陈清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名词———“三年之痒”。中国人把婚姻危机叫做“七年之痒”,意思为婚后七年是道坎,夫妻双方感情趋于平淡而导致另寻感情出路;而职场上也有所谓“三年之痒”,多数职场新人刚开始都对未来充满憧憬,但随着对工作从新鲜到熟悉再到日复一日的重复,枯燥感逐渐涌来,不断渴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产生了“跳槽”之意。

  “近年来,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逐渐增多,”川大华西医院刘玉平教授表示,通过多年临床诊断,他发现医生、教师、个体业者、市场销售人员是职业疲劳的几个高发人群。这几类职业的人长期保持紧张状态,如果自己不注意调节,很难保证疲劳综合征不会找上门来。

  刘教授介绍说,职业疲劳一方面是来自于自我内部压力的疲劳;另一方面,如果长期从事自己能力过剩的工作,也会使人心生厌倦。他建议工作之余应多与人交流沟通,多和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相处,有一个固定的“亲友圈”,可以帮助自己跳出困境。另外利用业余时间“充充电”,增强自己的职业含金量,这也是突破职业疲劳瓶颈的方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