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肖医生让我的儿子起死回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06:43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不少有小孩的家长都知道,省医院有个著名的中医“肖小儿”。他的本名——肖挹,似乎却少有人知道。

  有的病儿家长为了挂到他的号,凌晨两点就赶去排队。他为了保障患者能看病,要
求“拿户口本才能挂号”。

  有同行说他只有中专学历。患儿家长却认为,英雄不问出处,有本事就成。他本人则说,学历与医术、医德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善良医生 心系病人

  9月12日上午,省医院草堂病区儿科专家诊断室大门紧闭。门外人头攒动,他们都是患儿的家长,在等待门内“肖小儿”肖挹的呼唤。从凌晨两点排队挂号,到现在已快10小时了,疲惫的家长无人抱怨。9月13日,150多个号再次等着肖挹。从早上8点开始,不到夜里12点,他根本无法收工。

  肖小儿靠窗而坐,抽着烟。对面,三个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一字排开,侧耳倾听着肖老师的口授,笔走龙蛇。肖挹的学生、儿童医院的名中医“夏小儿”夏隆江说,每天看100多个病人,我一个年轻人都觉得受不了,何况他这个57岁的人?

  夏隆江评价老师肖挹思想开放,医德高尚,心地善良。他举例说,肖老师时常掏钱给贫穷的患者抓药。去年4月,肖老师胆结石发作,他用桌角抵着腹部,忍痛看完了几十个病人。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初出道的肖挹就因为诊断对症,下药准确在中医界声名鹊起。当时他日平均接诊病人120名左右。当病人挂号难时,肖医生决定,“拿户口本才能挂号”。号串串无技可施,就是省医院内部,谁也不敢拿他的号开后门。

  传授绝技 毫无保留

  肖挹说中医是一种实践科学,讲究的是言传身教,一个好的中医必须潜心钻研业务。

  肖挹两岁时生了一次重病,母亲借了两个铜板,找江油本地一个老中医开了两副中药,肖挹因此死里逃生。他坚信,这就是他与中医一段无法割舍的缘分。高中毕业时,因家庭原因他不能上大学,而后他度过了5年知青生涯。23岁时才获得考入中专学习的机会。1975年,26岁的肖挹中专毕业后进入省医院,师从成都著名的中医大家熊梦舟。同行们认为肖挹还有一个老师:他的父亲,原华西药学院的老院长、药学泰斗肖倬殷。肖挹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的记忆里,青少年时期的他与父亲几无交流。

  夏隆江原是中医药大学副院长、博导李秀亮的学生。1999年,他硕士毕业时,导师李秀亮把他交给只有中专学历的肖小儿。因为李秀亮告诫他,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无法成为大家。肖挹没有文凭,但他在中医儿科的呼吸、消化疾病领域堪称首屈一指。夏隆江举例说,比如小儿高热,西医要求退烧病程3天左右。而肖老师把退烧控制在12小时。肖老师采用清透法,用很普通的药就见效。

  夏隆江跟随肖小儿实习了三个月。他认为,肖老师将自己的独门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肖挹对此的解释是:“同行不是冤家。病人是看不完的,多一个好医生,病人就少受一点罪。多一些优秀的学生,老师很骄傲。”

  备受争议 终获肯定

  57岁的肖挹给自己的人生划分是,前23年学的都是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23岁以后学的是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有人说肖挹“傻”,理由之一是,恢复高考后,因种种原因,肖挹始终泡在临床第一线,没能进入大学深造。一个中专生,中医士,在高学历如云的“医疗江湖”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出身、文凭。

  据熟悉肖小儿的人士介绍,当肖小儿的病人多起来后,麻烦也就来了。业内一些权威开始攻击,认为他好出风头,后来甚至演变为人身攻击。这种争论从26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1984年,肖挹摇摇晃晃地升成了医师,此时距他名扬成都早已超过5年了。1987年,他带的学生很多都已是主治医师,而他因为文凭等硬性指标的限制,依然是住院医生。1994年,升副主任医师的竞争中,呼声最高的他再次因为出身和课题因素而落选。直到1995年,45岁的肖小儿终于成了副主任医师,历时20年,而他一号难求的现象早已持续了15年。

  肖医生的转机出现在近几年。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领导对此的评价是,他是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大树,非常不容易!并开始在政策上对他进行倾斜。2000年,肖因为特殊贡献被“三破”(破学历、课题、时间)升为正高职称,并成为自学成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医儿科的学术带头人”。

  反对他晋升的人理由非常简单:“没有学历表明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肖挹自己看得很开:“学历与医术、医德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患者口碑:有本事就成

  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说,英雄不问出处,有本事就成。

  现在北京工作的吴明春告诉记者,18年前,他在成都工作时,儿子吴渭出生11天就患了婴肝综合症,这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新生儿疾病。他到成都某著名医院求医,在做了一个星期复杂的检验和治疗之后,医生无奈地告诉他:“放弃吧,准备生第二胎。”他不死心,听邻居说省医院有个中医肖小儿,但很难排队。他凌晨两点就去排队,才拿到肖医生的号。经过肖医生10副药的治疗,孩子脱离了危险。吃了半年肖医生的中药,孩子的病情被控制住了,后续治疗持续了3年。后来,他调到北京工作,每次孩子生病,他就电话告知肖医生,肖医生在电话里了解症状,开方子,进行远程治疗。5岁以后,孩子很少得病。期间,两家人也开始了长达18年的友谊。

  肖挹的妻子胡女士在病中听说记者又要采访丈夫,非常担心。她说,丈夫每上一次报,都要引起一场风波,她都会大病一场。肖挹很怕报道会再次引发争端。当记者要求胡女士评价一下自己的丈夫时,她说:“善良的医生、丈夫和父亲。”后来,她专门补充了一个字:“忍”。

  本报记者 龙灿 张登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