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半小时观察:尴尬的太阳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15:50 央视《经济半小时》
半小时观察:尴尬的太阳能

  一个由24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方阵,是一个2000瓦左右的小型太阳能光伏独立电站,它为这个社区的景观灯、草坪灯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半小时观察:尴尬的太阳能

  在北京市大兴区新农村新能源应用技术推广展示会上,有许多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前来参展,但是对于这些太阳能电池产品,虽然有前来观看的人,但都是问的多,能够签下购买意向的几乎为零。



  央视《经济半小时》9月27日播出节目《半小时观察:尴尬的太阳能》,以下为节目内容。

  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历史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很多人并不知道,就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在光电和光热设备这两个领域,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3/4以上的生产份额,而且,福布斯杂志新近公布的中国内地富豪榜中,排名第一
的施正荣也是来自太阳能电池行业,其实,除了无锡尚德,在中国还有好几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他们也都因为和无锡尚德同样的概念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然而,我们的记者在对这一行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其实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风光无限,他们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甚至可以用尴尬来形容。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太阳能产业

  在河北省保定市一个住宅小区的街心公园,在公园的路灯下,小区居民正在围着公园散步健身,公园里的草坪灯、景观灯也呈现着五颜六色的光芒,仔细看,在这些路灯、景观灯的上面,都顶着一块板子,在天威英利公司的厂区里,这些高高的路灯上面也有着同样的板子。

  原来这些路灯、景观灯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晴天太阳照射所产生的电力,足够这些LED灯使用3个晚上,而且不用挖沟布线。

  交通信号灯,同样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力。

  一个由24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方阵,是一个2000瓦左右的小型太阳能光伏独立电站,它为这个社区的景观灯、草坪灯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

  天威英利销售公司国内业务部经理许洪建:“每天大概能发将近有7度电,为小区的路灯、一些庭院灯提供电力,每天晚上能照6个小时。”

  太阳能发电被称为是理想的发电方式,只要有阳光,太阳能电池板上就能产生电流,直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没有传动部件,没有噪声,不经过任何中间步骤,所以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或者废弃物,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难见到这些太阳能电池产品。

  前不久,在北京市大兴区新农村新能源应用技术推广展示会上,有许多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前来参展,许洪建也带着天威英利的太阳能发电产品和一些大型路灯产品来到展会上,但是对于这些太阳能电池产品,前来观看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而且是问的多,能够签下购买意向的几乎为零。

  展示会客商:“造价让用户接受不了,刨去国家投入这个,个人和集体推广不了。”

  一盏太阳能庭院灯,大概要4000元,而一盏太阳能路灯,就要10000多元。

  许洪建:“因为从老百姓个人利益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来投资,来花钱买这个太阳能灯,他们会觉得不划算,因为前期投入可能会比普通灯的成本高出一大部分。”

  一套野外使用的应急灯具,两个LED灯泡、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成一套系统,价格是600元,虽然不用交电费,但是这600元足够两个普通灯泡10年的电费了。

  许洪建:“比如说太阳能电站,包括太阳能路灯,还是由政府来支持,政府来投资的一些项目才可以大规模的用一些的太阳能路灯。”

  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志恒:“这种用量在整个光伏行业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应该占不到10%左右。”

  在天威英利公司,记者看到这些太阳能电池版,全都是外文的包装,工人们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出口到欧盟国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用于国外的太阳能电站建设,在这里,基本上看不到发往国内的太阳能电池。

  赵志恒:“我们现在的产品和中国的大多数光伏企业一样,是95%的出口,主要出口在欧洲和美国。”

  今年德国

世界杯足球赛的其中一个赛场,凯泽斯劳滕足球场,在球场的屋顶正在建设一个1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足球场太阳能屋顶发电工程,也是德国世界杯一个重要的绿色环保项目,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就是由天威英利公司提供的,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企业的产品,大部分出口到德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用于屋顶发电、公园发电等项目。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我们的光伏发电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所以市场发展比较迟缓,比较缓慢,但是我们的产业是在国际市场拉动下的,而国际市场目前是发展的非常快。”

  赵玉文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副理事长,也是太阳能光伏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他把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形容为“墙内开花墙外香”。

  赵玉文:“2005年全世界总的太阳能电池生产量是1800兆瓦,我们这一年,生产了145.7兆瓦,大概是8%的样子。”

  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生产了145.7兆瓦的太阳能电池,但是在国内的销售只有5兆瓦左右,所占比例不到4%,其余96%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到了国外市场。

  赵玉文:“在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个产业和市场分离的现象。”

  为何国内资源只能远走他乡?

  墙内开花墙外香,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是再合适不过了,前几天,全球最大的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西班牙旅游胜地穆尔西亚开始建设,这个系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的两家企业: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和我们节目中提到的天威英利新能源公司,这张订单的总价高达20亿元,可是我们前面也看到了,太阳能电池在中国市场上却很少有人问津,为什么这样一种取之不竭、清洁环保的能源,不能在国内开花结果,只能远走他乡呢?

  在天威英利公司的硅片车间,车间主任郑小强给记者拿出了制作太阳能电池的原料,高纯度的硅材料,他告诉记者,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纯度必须达到99.9999%以上,也就是这个行业俗称的6个“9”以上。

  记者:“这个纯度能达到多少?”

  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郑小强:“这种纯度正常的应该是六个9以上,这个应该是八个9以上,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是

半导体级。”

  由于我国还没有一个成规模的提炼高纯度硅料的厂家,所以这些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95%以上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记者:“现在国际市场上像这种硅料多少钱?”

  郑小强:“正规的出厂价应该在100美元以下每公斤,一公斤100美元,正规的出厂价应该低于这个价格,当然还有一些黑市上的价格,中间商流转过来,可能要二、三百美元。”

  根据测算,生产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大概需要13公斤的高纯度硅材料,如果按照100美元一公斤计算的话,那么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就要1300美元,折合人民币10400元,然而把这些硅材料制作成太阳能电池的设备,同样需要大量的进口。

  郑小强:“这是多晶硅铸锭炉,这是美国生产的,美国GT公司,它这个单台价格六七十万美元一台,我们现在是23台这种炉子。”

  赵志恒:“这个行业关键的制造设备中国还不能生产,包括我们多晶硅铸锭,大型的切割设备,电池的设备,这些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购进。”

  从原料到关键制造设备都需要进口,而且价格高昂,这使得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例如一套3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每月可以提供300多度电,基本可以满足一户人家的用电需求,但是一次性投资高达18万元,按照目前的电价,这笔钱可以使用100多年。

  太阳能的好处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但是真要我们掏腰包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能否承受这样高的成本,比如说,对一向100年之内看不到效益的投资,恐怕是没有人会感兴趣的,有专家作过测算,就发电成本来说,光伏发电差不多是火力发电的十倍,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只考虑眼前的投资效率,恐怕没有人会选择光伏发电,可是为什么,太阳能电池在德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却有那么大的市场呢?

  在天威英利公司,记者了解到,这两年他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大部分都出口到了德国,而国内其他太阳能电池企业的订单同样来自德国等欧盟国家。

  赵志恒:“这个行业的发展,主要是欧盟一些国家的政府制定了非常明朗的这些国家的政策,来拉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德国在2004年8月1日正式实施了《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法》,在这部法律的开篇,就提出了它的目的,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化石燃料的供应压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中规定,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要优先给予并网和收购,并给予优惠的补贴电价。

  赵志恒:“他对安装不同的组件光伏系统,制定了不同的收购电价。”

  德国太阳能发电的补贴价格是每度电不低于45.7欧分,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电价则高于54欧分,而德国居民的用电价格是每度电13.34欧分,企业用电更低到6.76欧分,太阳能发电的补贴价格超过普通电价10多倍。

  赵志恒:“这样他投资光伏电站,上网以后,大概在8到10年能够收回投资。”

  赵志恒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如果在屋顶建设一个2千瓦的太阳能并网电站,投入大概在1.2万欧元,按照一天发电8度计算,一年可以发电2000度左右,如果按照57.4欧分的收购价,一年就是1148欧元,10年就可以收回投资,而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时间至少在25年以上,那么剩下的时间就是完全赚钱了。

  赵志恒:“所以德国的市场在2004年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大概增长的速度是80%。”

  由于有利可图,德国的一些家庭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些家庭的小型“私人电站”,不仅源源不断地向电网公司输送电力,而且能够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这种并网发电、高价收购的政策,使得很多企业愿意投资太阳能发电行业。

  赵志恒:“当然国家政府还有其他的一些政策,比如说银行的支持,政府对做光伏行业的工厂,这个项目,还有一定的补贴政策。”

  2004年,德国的太阳能发电总装量达到了363兆瓦,2005年的安装量达到了870兆瓦,占世界装机总量的40%,成为世界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按照欧盟的规划,2010年之前,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兆瓦,然而按照目前的速度,将远远突破这个目标。

  国际出口产品在国内没有市场?

  现在,在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已经从原来的补充能源上升到为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这样一种战略转变看起来与中国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原本处境艰难的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却因此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天威英利正在准备海外上市,处在静默期的董事长苗连生本人不能接受采访,他的同事王向东告诉记者,天威英利最早是从最简单的太阳能霓虹灯开始的。

  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向东:“那么从太阳能霓虹灯认知开始,凭着一种商人对商业契机的敏感,捕捉到了太阳能。”

  然而这个太阳能霓虹灯并不被国内的客户所接受,苗连生仅仅做了一年多,就不得不放弃了这个项目,至今这些东西还摆在英利公司的仓库里,但是太阳能电池却在苗连生的脑袋里生了根,1996年,中国的“十五规划”中首次提到了鼓励替代能源的发展思路,这让苗连生看到了希望。

  王向东:“把其他产业都放掉,然后把过去积累投到太阳能发电这个项目当中来。”

  当时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几乎是从零起步,还没有被人们所认可,3年的时间里,苗连生一直在为太阳能电池项目到处奔波,直到1999年,英利公司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被列入当年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并拿到了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

  王向东:“整个这个项目投资是1.5个亿,仅仅靠这2000万和企业的原始积累资金,还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筹措资金,英利公司一边生产,一边建设,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内却没有市场。

  天威英利销售公司国内业务部经理许洪建:“一箱就装四块板子,可能每天发几箱货就很高兴,今天又出货了。”

  当时,做销售员的许洪建,天天要背着太阳能电池板在全国各地推销,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多少效果,和当时的英利的一样,国内几家做太阳能电池的企业也都是勉强度日。

  王向东:“2003年以前,曾经一度在几十个技术人员里边都发不出工资来,面临到这种情况,靠着朋友,过去的社会关系来度过,这个最艰难的时候。”

  2004年,随着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的启动,英利和国内的太阳能电池企业也迎来了春天,2004年,英利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利润1000万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利润1亿元,2006年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

  最近两年,不光天威英利,整个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都出现了爆炸式的高速增长,2006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预计会超过100万千瓦,这大概相当于一家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规模,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国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大气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都来自于燃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源源不断向国外提供清洁能源的时候,怎样让自己的能源结构也变得更清洁呢?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于今年的1月1日正式实施。

  赵玉文:“虽然可再生能源法已经出台了,但是可再生能源法里边所讲的上网电价,以及全网平摊政策,目前对太阳能光发电还没有完全到位。”

  由于没有明确的上网电价和操作细则,目前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还没有启动,国内太阳能电池企业仍将会把绝大部分市场放在国外。

  赵玉文:“如果我们内需市场长期不启动,而这边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国外市场,趋于残酷,求平衡的情况下,那我们的产业就会遇到一个很严峻的形势。”

  根据德国的产业政策,到2007年底,德国所需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将有90%左右来自本国企业,引发本轮爆发式增长的市场大门将向中国企业逐渐关闭,同时国内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原料和生产设备,大量依靠进口,必将影响到这些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赵玉文:“最大的原动力是法规和政策。”

  在2005年举行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透漏,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为2000兆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到2020年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占整个一次能源的比重上升到15%甚至于16%。”

  半小时观察:太阳能在“烤”我们的智慧

  太阳能电池既不必消耗现有的矿物能源,又不污染环境,一看就知道是中国迫切需要的好东西。但是,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中国太阳能电池企业,却墙里开花墙外香,苦于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养活它们。中国太阳能电池市场遭遇到了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

  太阳能电池遭遇的尴尬表面上看因为它的成本过高,但这个理由经不起仔细推敲,欧洲人比我们还会打算盘,它们在使用太阳能电池时也要考虑成本,他们能够接受的成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

  区别在于我们和欧洲人计算回报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在计算回报时只考虑了太阳能电池节省了多少电钱,但欧洲人把修复环境的代价也计算到了收益里面,所以欧洲人能够接受一个看起来比较高的成本。换句话说,欧洲人把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也当作一种收益,愿意为它付出代价,而我们却没有这样一种长远的眼光。

  记者:康敬锋

  摄像:欧阳秉辉 樊建恩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