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质量报告》何时带来现实的安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16:53 生活报 | |||||||||
据《北京娱乐信报》3月21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记者前不久在有名的金针菇罐头生产基地———江苏省徐州市南郊的三堡镇徐村调查时发现,北京市岳各庄批发市场经销的一部分保质期超长的金针菇罐头就是从这里进的货,这一消息令国人脑海中食品安全的弦再次绷紧。 其实,这样的报道我们已经听得有些累了。比如,新华网2月16日的一篇报道说,上
市人大代表张文荣完成了一份64页的《关于上海市食品卫生情况的调查报告》,对上海的食品问题进行了调查,报告所揭示的食品现状让人担心:报告罗列了在上海221处菜市场和农贸市场、500多处市场摊点发现的150个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其触目惊心的事实,被媒体称之为“为消费者识别食品优劣提供了一份全面的食品安全指南”。 综合这两个事情看来,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都有了食品安全案例上的“大手笔”,实在让国人无话可话。 另据此前由上海市质监局所作的“上海市民食品质量安全认知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每天必须面对的食品市场已经表现出强烈的不信任感。 其实,“食品安全指南”固然可以因其“全面”而成为人们一时的指南,《每周质量报告》也可以为我们时不时地提供一点警醒。不过,类似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卫生安全指南可能只会越来越厚,每周质量报告也会继续报告下去,但真正令百姓放心的购物环境却难以出现,可怜的老百姓何时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食品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