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生命的精彩:第二个舟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8:21 央视《生活567》

  生命的精彩 “第二个舟舟”——《生活567》记者采访札记(编导:郭承)

  准备去采访刘志明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他的相片,只知道,这个小名叫明明的人,和舟舟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先天性智障,一次偶然,发现他对音乐、对节奏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所不同的就是明明比舟舟小两岁,他没有指挥的才能,但却对架子鼓非常感兴趣。《舟舟和他的世界》我曾经看过,舟舟的故事也曾感染过我,这次有机会能够亲身去感受一次智障人的内心世界,这让我多少有些兴奋。

  3月的中旬,我们来到了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明明的家,猛然见到刘志明的时候,我们惊呆了,天啊,这是舟舟吧?长得真的太像了!长相、身材、脸上的动作,没有不像的,再仔细看,还是稍有不同,明明好像要高一些。

  明明是个智障,这一点一见到他,就让我们深信不疑,嘴一直微张,舌头不自主地向右边偏歪,说话不太清楚,明显的智障表现。来之前,我补过功课,知道刘志明和舟舟一样都是因为第二十一对染色体变异所造成的,变异造成大脑表皮细胞大量死亡,最终导致智力只能达到正常人的一半不到。

  虽然明明平时的动作笨拙,但对架子鼓的热爱却超乎我们的想像,当他拿起鼓棒坐上鼓凳时,立刻好似换了个人,连眼睛都变得那么有神。我也曾学过一段鼓,知道学好它需要手脚高度协调,看着明明打鼓的样子,我真的不相信他是一个智障的人。

  许多人都跟我讲,不要拿他和舟舟比。是啊,舟舟现在的名气很大,成就也算是非凡,可我还是忍不住把他们俩放到一起,因为明明和舟舟实在太像了——同样的长相,同样的病,同样的爱好,同样对音乐、对节奏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的小主人公比舟舟还要神奇一些,因为舟舟从小有一个很好的音乐环境,可明明的父母却是普通的医生,对音乐可以说一窍不通。

  明明音乐天赋的发现可以说十分偶然。三年前的一天,明明一个人在看洛桑的表演碟,一边看一边和洛桑学打鼓。明明的父母突然发现他模仿得竟然那么像,丝毫不差,这让他们惊奇万分,觉得也许这是一条出路。于是经人介绍,他们找到了庐剧团的鼓手李刚。

  李刚第一次见到明明,也把他当成了舟舟,虽说心里并没有什么把握,可看到明明的父母确实不容易,就说试试看。有一次,李刚带的一个小孩打《歌声与微笑》的曲子,虽然明明当时才学了一个月,但当他听了这歌,马上就合上了。李刚当时心里想,这个毛头可以。

  就在明明练鼓三个月的时候,明明父母所在的医院举行大型的院庆活动,医院领导为了给明明一个锻炼,专门安排明明上台演出,这是明明的第一次演出。这一次演出给了现场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有了这次经历,明明父母的信心更足了,从此,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让明明出去演出。2006年的12月,明明报名参加了“同一片阳光、同一份爱心”中国青少年人才推选活动,作为安徽省的唯一选手,他凭着一曲配乐鼓“打虎上山”,一举夺得了专业残障组的金奖。

  虽然学习过程中有不少高难的技巧,明明在理解上还是有很多困难,但明明对这一乐器的喜爱却很执着。现在,不管走到哪,不管在干什么,明明的手和脚都会随着心中的节奏,不停地练习着。

  明明很敏感,他知道社会上的一些人对他有歧视,采访的时候,当我们问起他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只回答,曾经有老师说他是大脑子之后,他失声痛哭。他母亲告诉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刚来的老师,素质不高,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他是傻子,虽说后来这个老师因此而被开除,可对明明的伤害却一直挥之不去。

  不知道明明在不断的表演过程中,是否和舟舟一样,智力也有了进步。但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明明待人很友善,也很有礼貌,几天的采访,我们很快就熟了。吃饭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筷子反过来给别人夹菜,见人就会喊叔叔阿姨。到我们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他突然跟我们的摄像黑子说,他很喜欢我们,我们走了,他一定会很想我们,搞得我们的鼻子也酸酸的。和明明交流,你会感到,他的心灵非常地纯洁,没有丝毫的杂念。快三十的人了,可你会觉得他就是个孩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人的潜力其实非常巨大,我想明明和舟舟他们的理性智商也许很低,可在音乐智商、情感智商方面却一点也不差,甚至有些方面比常人还要强,这次采访让我更加确信这个事实。面对他们这一特殊群体,关键是要更加细心地关心他们,发现他们的特长,也许,同样神奇的事情还会在我们身边发生。

  CCTV7《生活567》栏目记者遭遇辽宁大雪的惊心

  2007年3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生活567》栏目组办公室,整个栏目组成员的心都被几条手机短信紧紧的牵动着:

  第1条短信:这是我一生中最错误的一次决定,我们刚到山海关,路上的雪就有一米多深了,我们今晚肯定要在车上过夜了!

  第2条短信:天开始冷了,旷野里漆黑一片,远方有星星点点的灯光,有一点凄凉。好孤单!这时我想起了每周栏目组在大办公室开的报题会,一点没有孤独感。也许这是我一生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故事吧!可惜摄像机没有电了!

  ……

  这是我们栏目的记者刘启武和丁沣3月7日去辽宁采访的途中,在车被堵塞于北京到辽宁盘锦高速公路的现场发回的短信内容。

  2007年3月4日,五十六年未遇的暴雪袭击了辽宁全境,地面上厚厚的积雪向人们展示着五十六年来罕见大风雪的丰硕成果。呼啸了一夜的寒风,仍然不知疲倦、肆无忌惮地穿街走巷,肆意向路人大耍威风。在寒风和积雪的双重阻击下,行人前进的脚步异常艰难。然而我们的记者刘启武和丁沣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毅然选择前往辽宁盘锦报道当地农民蔬菜大棚因大雪导致的受灾情况。

  当我们得知记者刘启武和丁沣被大雪围困在去辽宁的高速公路上的消息后,用电话的形式采访了他们,并第一时间了解到了两位记者当晚惊心动魄的场面。

  问:你们为什么选择自驾车去辽宁盘锦采访?

  答:是这样的,我们这次去辽宁盘锦的主要任务是采访3月4日辽宁暴雪对当地农民蔬菜大棚、农产品造成的危害以及当地农民的受灾情况,可是从4日以来,北京至盘锦段的铁路已经被迫停运,幸运的是高速公路已陆续开通,身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就应该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所以我就决定自己驾车去盘锦。

  问:高速公路山海关段堵塞情况怎么样?

  答:我们刚到山海关前方就开始堵车,当时雪下的特别大,只见一条长长的“车龙”横卧在白茫茫的雪里,一眼望不到头,听前面的司机说已经堵了大概有12公里长了.大概到凌晨1点左右,听车里的广播说我们这一段的车已经堵到了40公里长,现在已经有好多人已经丢弃了汽车,步行赶往离这里三公里远的服务站了。

  问:你们俩在车里的情况怎么样?

  答:我们俩是又冷又饿,没有想到会堵这么久,原以为平时从北京到盘锦不到4个小时的路程,所以就没有带什么吃的,外边的温度是零下20度,我们不敢把车熄火,一旦熄火10分钟,车就很难再打着了。

  问:这种情况下,你们怎么不像其他人那样,步行赶往3公里外的公路服务站呢?

  答:当时也想过这样做,可车上有十几万的拍摄设备,这种情况是带不走的,也不能把拍摄设备丢下不管,所以我们就决定留下来看管这些设备。

  ……

  ……

  问:现在已经是早上6点了,你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答:现在堵塞的车已经开始动了,可是由于车一个晚上没有熄灭,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3公里外的服务站,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趁车还能发动,继续走吧!

  当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栏目组成员的眼睛都湿润了,农业频道的记者们虽然经常很艰苦的下到农村一线去调查采访,但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面对着无情肆虐的暴雪,他们依然奋不顾身的前往农村基层采访受灾情况,并且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留在车里看管拍摄器材,这种行业的敬业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后续:

  当我们的记者赶到盘锦时,已经在由北京到盘锦的高速公路上整整走了40个小时,我们为他们的最终到达深深的松了一口气,可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计,10号左右辽宁等地将会再次面对风雪的袭击,而我们的记者同志们能否顺利返京又将成为我们担心的问题。

  最后,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顺利、平安的返京!

  暴雪侵袭后央视《生活567》记者亲历别样“春运”(编导:杨蕊)

  “春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而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虽然身为记者却一直充当的是旁观者,从没有真正体验过。近日去河北的这次采访,却让我在春运过后,感受了一把别样的“春运”。

  我们央视《生活567》栏目在得知,唐山有一位农民只要看到发生

车祸有人受伤,他就毫不犹豫地把伤者送往医院,14年来他共挽救9条人命这一情况后,决定前往当地,对这一事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报道。于是我和摄像立即买了两张由北京开往河北滦县的火车票,准备3月6号出发。

  虽然我们知道,前几天的暴风雪对北方一些地区的交通运输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事朋友也早就提醒过我,而我以为只是东北的一些交通停运,再加上这次出发时间已经是节后,春运高峰也应该过去了,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我们要去的河北滦县位于北京的东北方,而所有开往东北方向的列车此次都受到了波及,我们这趟车也不幸成为“受害者”之一,以致后面发生的情况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

  去河北的火车原定中午11点40分出发,我们一直在火车站等到下午2点火车还没有来,不少其他车次的乘客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导致火车站当时滞留了很多人。由于不少开往东北方向和出东北地区的火车受天气影响已经停运,为了疏散客流,铁道部特别增开了一趟哈尔滨至北京的列车。由于我们本该乘坐的火车迟迟未到,车站最终决定安排我们暂时乘坐这趟加开的列车,到了目的地附近再去换乘。而我们最终乘坐的这趟火车原本应是3月5号下午4点到达北京,可一直到3月6号下午2点才到,整整晚点了22个小时!可对我们来说,这次的火车晚点反而帮了我们一把,否则我们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火车站滞留的前往东北方向的乘客基本都被安排上了这趟火车,火车发动前,列车员把乘客使劲儿推进门里,最后却差点儿把自己关在了车门外。经历过春运的人都不难想象,车里是人挨人、人贴人、人挤人、人踩人,整个车厢就是一个密封的罐头。我们还扛着机器,大包小包的无从落脚,最后好歹在餐车里有了一足之地。

  挤车可真是个体力活儿,胃里的最后一点粮食消化掉后,有点支持不住了。于是我们便问列车员还有没有什么吃的。列车员半开玩笑地说:“晚点22个小时的火车上还能有什么吃的东西啊?!就是有,也早都被我们给抢没了!”这个无奈的回答令我们哭笑不得。

  经过了四个多小时的挣扎与忍耐,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唐山的雪已经停了,可是不少地方的积雪很厚,气温很低,紫外线也特别强烈。还好有遵化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采访进行的比较顺利。

  这次,总算跟朋友们又多了一个共同探讨的话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