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与观众如影随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8:21 央视《生活567》

  与观众如影随形(编导:常英)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句话来说,完全是我做电视记者以来的一个感受,其实我们的被采访对象绝大部分都出自于我们的观众,所以说与“观众如影随形”就是与被采访对象“如影随形”,也就是新闻报道中常说的“贴近性”。

  作为记者,如果要把报道做好,就一定要身临其境到被采访对象的生活中,与观众如影随形地相处,尤其是生活服务栏目的记者。为什么这样说呢?记者在到事发地采访之前,都会尽力联系到被采访对象,努力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事件中各种人物关系。而专题记者不只要交待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背景、这一事件反映出的值得注意的问题。从小处说是给老百姓一点点生活提示,从大处说能给国家的职能部门提个醒。所以专题栏目记者身处这个信息交流平台,必须把老百姓的生活真实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让观众看到亲切的节目,感觉仿佛是邻居家或者是自己家发生的。

  说到真实,这里我想来探讨一下在电视专题中“真实”的表现方式。从2004年到2005年的一年时间里,全国很多电视栏目都开始关注各种骗局揭秘节目。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模拟拍摄的风潮。但时间一长,我们发现这种模拟多少有些做作,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骗局发生的现场,可是明明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却还拍得像正在发生的一样,拍摄得四平八稳,而事发现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这种模拟就有失真实了。这样看来,与其四平八稳地模拟拍摄、情景再现,还不如换一种表现手段,找到与事件相关联的一些事物、景物,拍摄它们,用符号式的镜头语言来表现真实。这样做既反映了事实原貌,又不失真实。

  记者与观众如影随形,了解观众的生活,要及时地发现他们关心的问题。这样在我们策划、制作节目时才可以有的放矢。就是做到——观众关心的就是我们关心的。然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对于从小没有农村生活的城市人,整天在城里坐想村里的生活是很困难的。坐想的结果,会让节目出现城里的事、村中的壳,这样不伦不类的作品,使城里人以为是给村里人看的,村里人以为是给城里人看的。那么,只有走进乡村才能改变这一切。了解了乡村百姓的真实生活,展开了与乡村观众之间的联系,我们的农村生活服务节目才会有吸引力。《生活567》开播的两年多时间里,节目越来越贴近乡村百姓了,作为编导,我也在努力使自己的节目向我们的受众靠近,每次报题前要先问问自己,这个题是跟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吗?是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吗?这个节目中能给他们什么切实的服务?等等。

  不过,真正了解乡村百姓的真正想看什么,并没有想象那么容易。他们也许只会说,“你们的节目好看,我们就喜欢看。”但具体怎么才叫好看,乡村百姓可能也说不出那么多。更多地问题还是留给我们这些电视工作者自己去解决,乡村百姓手中的遥控器掌握着节目好坏的生杀大权。在工作中,作为记者的我,尝试着跟观众更加贴近,尝试着换位思考,然而有时候还有失偏颇。曾经在制作一期关于未成年人的节目中,选取了跟农村、农民相关的事件,但具体事件过于刺激,一个是妈妈把女儿的耳朵割掉,一个是奶奶把缝衣针扎进了孙女体内,导致事件的代表性不够,反倒变成了特例。而且节目中背景数据体现的不明显,没有揭示出主体事件与全国观众、特别是乡村观众之间的更多联系,导致了这个节目的夭折。事后,我在这期节目的修改中,去掉了妈妈割掉女儿耳朵的事件,选取了更为平常的一个家庭打骂事件与扎针事件相结合,添加了更多的背景数据及类似事件,联系与此相关的最权威部门,请教专家,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保证服务的到位。使整个节目看起来是在关注这一类事件,而不是只让观众看到一件刺激的、可怕的扎针事件。经过改变后的节目适合了更多乡村百姓的口味,顺利播出。播出当天就有不少人打电话,有的发表自己对一些中国家庭中重男轻女的看法,觉得家里有女孩很好,一点也不比男孩差;有的询问节目中遭遇虐待的孩子情况,打算收养;有的看到了节目中我们给出的解决办法,向记者询问……节目取得了这样的播出效果,令人欣慰,也可见做到“观众关心的就是我们关心的”并不容易。

  最后,记者与观众如影随形,我想还要表现在语言上。这不仅指拍摄前、拍摄中与观众、被采访对象的语言沟通上,还要看节目中的遣词造句。要用被采访对象的语言来说,要用他们认同的叙事方法,他们才会感到亲切,才会爱看。老百姓习惯的是简短、

幽默、诙谐的口语,所以我们该改改长句子,学会切分,学会用我们的日常用语说话。“前不久,一个十六岁女孩××从山东到江苏去打工”太长,我们可以变成——“××今年十六岁了,老家在山东,前不久到江苏打工”。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在电视语言的运用上,记者“咬文嚼字”后再播出,相信节目效果会更好。

  总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我们的观众如影随形,我们三农的生活专题报道才能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与观众的这种不断互动中,准确瞄准观众的口味,节目形象会不断更新,节目质量会不断提升,农业频道的电视节目会赢得公众更多的信任和青睐。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