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渴望生命之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8:21 央视《生活567》

  渴望生命之水(编导:常世江)

  不知你平日注意到没有,在北京很多地铁站都能看得到这样一幅公益宣传广告: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手上挎着一个铁桶和水勺,后面是干裂的土地,面对边幅宣传画,当你乘着地铁回到家中,喝上一杯纯净水,你是否会觉得你每天能喝上干净的水而感到幸福呢。也许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怎么也不会相信,水有多么重要,在西部农村,一些农民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喝上一口甘甜的水,那就是他们此生最大的幸福。我决定拍摄一期西部缺水的专题节目,用影像来记录当地老百姓缺水的生存生活现状。

  2005年3月5日,我踏上去往宁夏的列车,3月6日早晨我们到达了银川,接待我们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城乡部的马显奎副部长早已在车站等候。我们此行拍摄地点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喊叫水乡,下了火车匆匆忙忙吃了点早饭,我们在当地百货大楼给无线话筒配电池,当我买完电池走出百货大楼时,看见马部长满头大汗地抱着两大箱矿泉水从也百货大楼也出来。他说:“你们去的那个地方没水喝,没水可干不了活。”我当时对他的话有点半信半疑。又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中宁县城,在下榻的中宁宾馆上了趟洗手间,马上验证了马部长的话,洗手间没有水,只放了一个塑料盆里盛了一点水用来洗手。中宁县委副书记冯旭东告诉我,今天中宁县城全城停水,这个地方太缺水了,让我们好好呼吁呼吁。以往的采访经验,当地的领导都不愿意说这个地方贫穷落后,他们会想方设法阻拦你,有句话叫“防贼防盗防记者”。可是这次不同,这位长得憨厚主管宣传的县委副书记说,县长和县委书记都到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喊叫水乡,正在现场开防旱引水工作会,他亲自陪我们下去。

  那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又经过半个小时的山路来到了中宁县喊叫水乡大滩村白疙瘩社,当我们的车子一到这个小村庄时,我们的车子立马被全村的老百姓“包围”起来了,老乡们抢着说自己家如何缺水,拉着我们的手说一定根子帮帮他们。当时我的心里真得有很大的触动,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人三天不洗澡,就觉得很不舒服,可这里的老百姓一年甚至一辈子都没洗过一次澡,为每天的饮水发愁。这个共有农户20户120人的小村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靠天吃饭,由于连续三年干旱,降雨量不足200毫升,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干旱的威胁。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村民马俊勇家,马俊勇一家正在洗脸,而洗脸盆里只倒了半勺水,马俊勇的媳妇马彩娟告诉我,他们有半个月没洗脸了,得知我们今天来拍摄,这还是倒得最多的,平时只用毛巾蘸点水擦擦,就这样一家用这点少得可怜的半勺水轮流洗完脸,已经脏得黑乎乎的,他们也舍不得倒掉,还要饮家里养的四只羊。我在马俊勇家里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水缸,里面的水已不多,我问马俊勇,里面的水是淡水吗?他说,这水是苦水,说不信你可以试试,当时我尝了一口,里面的水又咸又苦并且还有一股臭味,当时喝下去,差点吐了出来,晚上回去就开始拉肚子。马俊勇说这是村里的一眼苦水井,属地下渗出水,水质不但苦涩,并且人畜饮用后,会产生腹胀、腹泻现象。尽管这样,仍不能满足村里人畜的饮用。马俊勇带我们来到这口井边,他说井里已经没水了,必须下井才能刮点水,为了让我们信服,他下到井内,掏出不到六勺加着石头泥沙的泥水,他说这还是昨晚淌了一晚上,要是在下午井里一点水也没有。他把这点带着泥沙的水挑回家,这就是他们中午做饭用的水,马俊勇的媳妇先把水倒在锅内把水烧开,然后把澄清的水倒在一个盆里,把泥沙倒掉,开始煮饭,这时才发现家里没米了,他让丈夫到邻居家借了一碗米,做了一顿饭。这顿用谷米做的饭加一点

咸菜不到十分钟,已被他们一扫而空了。

  这时我无意间发现,我们早上给村里一个孩子的瓶矿泉水,旁边的一个奶奶想喝点,被这个孩子立即抢了回来,也许他们就从未喝过这么干净的水,用爱不释手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即使是空瓶子,他们也不舍得丢掉。孩子就是紧紧攥着不放手。还被那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家里没水了,马俊勇只能从别人家借来毛驴和盛水的工具到离村庄十多公里的乡水管所去拉水,他说这一趟拉水下来就得用四个多小时。空旷的黄土高坡上,只有马俊勇孤单的身影和带着一点嘶哑的歌声:“横断山,路难行,天似火来,水似银,天似火来水似银……” 两个小时后,马俊勇赶着驴车来到乡水管所,可是乡水管所的工作人员说,今天没水,当时我看到他一脸无奈,干裂的嘴唇微微地抖动了几下,我问他怎么办?他说只能到看哪家有水窖的家户中看看能不能买点,在马路边,他找到一家有水窖的人家停了下来,可是好说歹说,人家就是不买给他,理由是他家的水窖里也没多少水了。最后在马俊勇的“缠磨”下,这户人家答应卖给他一方水,而这一方水的价钱是20元,马俊勇说这里的水比油贵,就是这么缺水,实在没办法。

  第三天,我们又来到了中宁县喊叫水乡周马庄子村杨学花家,杨学花一家七口都是穆斯林回民,回民都很爱干净。当我们来到杨学花家时,杨学花正准备给两岁的儿子周威洗澡去姥姥家走亲戚。杨学花说二公斤水给孩子洗个澡,因为孩子经常玩土,只能让孩子站在盆里,倒着冲着就可以了。也许小周威平时很少洗澡,他在水盆里哇哇大哭了起来,也许这样洗澡对他来说还不习惯。可这种待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只有家里最小的孩子才能一两个月洗上一次。杨学花家有六眼水窖,家里情况要比马俊勇家好一点。可是杨学花告诉记者,水窖里也没多少水了,由于杨学花家水窖直接建在地里,水窖集水场没有硬化,利用原土碾压集水场集水,水窖集水效率差,10毫米以下的降水根本产生不了泾流,水窖蓄水不足或者根本蓄不上水,解决吃水只能靠远距离拉水。我们在杨学花女儿的日记找到了这样的一段话:“哪个地方都有可能缺水,在我们这里就是一个很大的例子,每到夏天,我和我的妈妈到十公里外挑水时。因为是夏天所以非常的炎热,我和妈妈挑水回来,沉重的水压的我和妈妈冒了一身热汗。到了严寒的冬天,当我和妈妈再一次挑水时,虽不受夏天烈晒,可是我们又得受冬天的寒冷。尤其每到下雪时,我和妈妈的手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就像一只冻僵了的一只小企鹅,这种严寒酷暑,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我们不知度过了多少个。”

  杨学花告诉我们,家里的水窖现在基本上都干了,她无力承受一方水一百多元钱的价格,并且要跑到二十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家里就她一个劳力,要是再没有水,她决定从这个地方搬出去。在村子里我们看到都是妇女们承担着挑水的重活,随行的马显奎副部长经常前往宁夏南部山区,调研宁夏南部山区妇女们的吃水困难问题。他告诉我们,由于缺水,宁夏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1600—2000毫米,且多以暴雨洪水的形式出现,既不能有效利用,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里的农民,因为缺水而贫困,农民把精力花在了找水驮水拉水上,这里的轻壮劳力都外出打工,驮水的担子就落在了妇女的身上,她们要跑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去拉水。由于缺水,这里卫生条件极差,妇科疾病在当地十分常见,严重威胁着这一地区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2001年在全国妇联支持下,宁夏建立大地之水窖12275眼,硬化集雨场11150多处,解决了5万人的饮水问题。

  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经济主要靠畜牧业,可是我们在采访的几天时间里,在村庄里几乎看不到牛羊骡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四天我们又来到喊叫水乡大台村村主任黑占玉家中。这是一个2500人的大村庄,牛羊就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村主任黑占玉心疼地告诉我们,他家养了三十六只羊,两只骡子,三只牛,现在全部卖掉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圈舍。现在村里95%家庭都没有牛羊,村里有的家庭举家外出逃荒。

  由于当地封山禁牧后,羊畜全部下山圈养,造成干旱带196万只羊、30万头大畜与人争水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当地老百姓缺水的现状。黑占玉告诉记者,养牛养骡子用水比人都多,一头牛一天要喝水四五十斤水,实在没办法,村民只好把牛羊全卖了。政府也为他们做过一些人工降雨,但是那点水也是杯水车薪。面对如此严重的缺水问题,有没有具体解决的办法呢?

  中宁县副书记把我带到了引水工程现场,我们找到了中宁县县长田贵强,当时田贵强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正在引水施工现场视察,施工现场的挖掘机挖到一米五深也见不到一点湿土。田县长说为了解决喊叫水地区人畜饮水安全,他们决定从甘肃泾原地区引水,引水管道长达46公里,投资750万元,这个工程4月10号前将全面完成,这个工程完成以后可以解决喊叫水一万人的人畜饮水问题,也可以解决当5万亩的压砂瓜的抗旱问题。可是对于黑占玉家离乡上二十多公里远,这样的工程,远水解不了近渴。黑占玉建议政府,给干旱带上缺水的每户农家解决一块集雨布和拉水罐,这样下雨了水窖里能多集点水,村里多配些拉水罐,拉水就方便多了。

  第五天我们来到宁夏厅了解情况,总工程师薛塞光说,干旱地区总面积是2.8万平方公里,占宁夏面积的46%,中干旱带近几十年就是干旱少雨。当地没有地下水,加上缺少引水工程,仅有的一点水资源也不能很好地被利用。他说到2005年,宁夏有气象记录以来, 最干旱的一年,这一地区30多万只大畜百万只羊,约有50万人口饮水极度困难。薛塞光还介绍说,宁夏地区中部干旱带同心、海原、盐池、兴仁、固原等县年平均降水量130.6毫米,而中宁县喊叫水乡全年平均降水量为67.5毫米;干旱带14条河流有9条断流;78座中小型水库,有30座干涸;而且一些八九十年代兴建的饮水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使一些原已解决缺水的地方再度出现饮水困难。薛塞光说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改造扩建饮水工程,新增大批水窖和集雨场才能改善当地人畜饮水困难。而这些工程要建下来,得5.12亿人民币,现在最大的就是资金问题。

  宁夏水利厅给我们提供了一份资料。宁夏南部山区现有21.7万眼水窖,目前蓄水只有132万立方米;9.5万眼水窖干枯,40多处人畜饮水工程水量不足;22个乡镇14.5万人、35万头(只)羊畜发生饮水困难。其中5.3万人靠远距离拉水度日,而每立方米的水价高达30—60元,有的地方高达120元。预计到4月份,如果没有有效降雨,将有47个乡镇464个行政村、9.6万户23万人、43.7万头羊畜严重缺水,只能通过远距离拉水。

  面对如此严重的缺水问题,你还会让身边的水龙头哗哗的流吗?也许你浪费一公斤水就足够缺水地区的老百姓做一顿饭。离开这几个村庄的时候,老乡拉着我们的手嘱咐我们一定要帮帮他们。建一个水窖只需要两千元钱,也就是城里的几顿饭钱。记得去黑占玉家时,其实他家没多少水,却给我们倒了四杯,当时没人敢喝,怕苦。我喝了一口,差点就流出了眼泪,他怕我们喝不惯这种又咸又苦的水,在里面加了糖。如果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我想他们心里会比这糖的滋味更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