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8:21 央视《生活567》

  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编导:刘小娟)

  由于我们的节目是一档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的生活服务性节目,所以老百姓的喜与忧就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今年8月初,我们栏目策划要做一期关于人和动物的系列节目,正好我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省江油市部分村庄,正在遭受野猪侵害的内容。经过选题组的精心策划,我们可以出发了。

  江油市在四川省属于比较偏远的县级市,山区面积大,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市。我们选定的是江油市最偏远的村庄景台村。

  景台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村,全村所在位置海拔1000米左右,整个村庄共6户,20多口人,大概有100多亩地。这里人均年收入还不到600元。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并且在村里看不到年轻人,因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家里剩下的只有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我们到景台村的时候,是在8月5号的下午,令我们奇怪的是,村里根本都看不到人,我们找了半天,才找到村长。他还正在家里睡觉,一问才知道,这里的村民们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干活,这就更让我们捉摸不透了,为什么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呢?后来看到的一切才让我们慢慢地理解了。

  原来他们晚上都是要去地头守野猪,并且一守还守一晚上,因为8月份正是山区庄稼收获的季节,所以平常隐藏在大山里的野猪这会就出来了。野猪和家猪不一样的是,它出没经常是成群结队,并且体形比家猪大得多,有的还达200多公斤。所以光看外形就让人感到很可怕的。也许是它嗅到村民们庄稼的味道,所以野猪这会都从山上下来了。如果村民们不守的话,一个晚上,他们的庄稼地就会全部化为乌有。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村民张佃学,他今年已经52岁了,住的还是草房,家里种着6亩地,由于三个孩子都去成都打工了,所以种地的活就全部落在他和老伴身上。张大叔给我们介绍说,今年他家的玉米特别的好,估计会有个好收成,他想将来等玉米卖了,就可以攒些钱,把家里的房子给修一下,可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竟是,今年的野猪格外的多,每天晚上出来的就将近有200头。前段时间,他家二亩花生地,由于一个晚上没有去守,第二天再到地里的时候,整块花生地全部变光了。他很痛心,也很无奈,因为他知道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捕杀它。所以他能做的就是整夜整夜地到地头去守。张大叔说,他年纪大了,这一守下来,几乎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应该到8月底了。这刚守了几天,他就感觉像生病似的。因为几乎黑天白天全颠倒了。

  全村的人基本上都和张佃学一样,都是晚上守野猪,白天睡觉。让我们感到有意思的是,他们为守野猪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有的是在地头扯上一根电线,拉上一个照明灯,用灯光来吓唬野猪;有的是敲锣,放鞭炮,用声音来把野猪吓跑;还有的村民整个晚上出去,都拿上一根棍子,敲上几下,也可以把野猪吓跑。村民们这样做也只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不能违犯国家的法律,对于这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家伙,村民们能做的只能是这样了。不过他们付出的只能是精力和时间了。

  除了村民们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动之外,还有一点让我特别难忘的是,我们摄像的敬业精神。这次拍摄可谓是跋山涉水,日夜奋战,中间又遭遇下雨,并且还都是在晚上拍摄。但是摄像毫无怨言,拍每一个镜头都是认真负责,虽然衣服上全洒的是泥巴,鞋子里灌满的全是水,但是他工作起来还是兢兢业业,所以节目最后能做完,并且能做得符合领导的要求,我觉得其中摄像功不可没。从这也给我一个深深地体会,只要编导和摄像事先沟通好,不管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共同想办法来解决,那么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转眼二个多月过去了,再次回味这次难忘的采访经历,虽然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但是我很知足,因为它是我成长的见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