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董国强:凭着一腔热爱做拍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15:22 《人物》杂志
□文/梅朵
董国强做拍卖可以说是票友下海。 他创办匡时艺术品拍卖公司虽然已经是2005年10月,但是接触拍卖却很早。1992年北京举行第一场艺术品 拍卖会,90年代中期他就协助翰海分别组织了沈阳、济南、哈尔滨的首场拍卖会。2000年5月,北京市文物公司的代表 在香港以1980万元的天价竞得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国宝——“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镂雕六角套瓶”的消息及相关 评说成为当时各大媒体的重要文化新闻,至今也仍然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而这位北京市文物公司的代表就是 董国强。不过,他仍然是友情客串,北京市文物公司兼翰海拍卖公司总经理秦公起意拍下六角套瓶时,再办理赴港手续已经来 不及,得知董国强正在香港准备参加佳士得的拍卖会,喜出望外,便委托他举牌竞拍。 秦公是中国艺术品拍卖领域教父级的人物,说到董国强与拍卖的缘分也不能不提秦公。董国强自小喜欢书法,热爱的 程度,他引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话说是“他好俱忘”。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拿了全国书法比赛的一等奖。秦公亦好书法,是 全国著名的研究碑帖的专家。他们相差21岁,但共同的爱好、相近的性情使他们成为了几天不见就互相惦念的朋友。秦公对 于艺术品的热爱,和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极大地影响了董国强。当然,影响他的还有秦公为之付出生命的事业——艺术品拍卖 。 董国强的朋友都认为他特别适合做拍卖。艺术品拍卖是一项商业活动,而他是学经济管理的,后来自己办空运代理公 司,又积累了资金和管理经验;艺术品拍卖是一项艺术活动,而他本有艺术根底,后来又从事收藏,还帮很多朋友做艺术投资 顾问,经的、见的多了,自然艺术资本深厚。他人又热情,朋友遍天下,这一点对于拍卖行业也很重要。 尽管有这些条件,这么多年来他却一直没有真的扑下身子做拍卖。他说,我从没怀疑过我能做好一家拍卖公司,没做 是因为从秦公身上我看到做拍卖有多么艰难。他又生性散淡、傲气,不肯被拘束。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他曾在海关工作了 5年,这份工作被不少人羡慕,可他却因为受不了那种教条死板的管理和观念而辞了职。所以董国强一直在玩票。大多数时候 他是“京城大少”,过着一种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而醒来看到的往往已是西斜的太阳。晚上不睡, 点上一支烟,读书之余搬出自己喜欢的玩意儿摩挲把玩,那份从容惬意确让朋友们羡煞。 而到2005年年中,他却决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下海。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是他的一对双胞胎儿女。这一年兄 妹俩4岁,渐渐懂事了,董国强说,我不想他们被我这种散漫的生活所影响。 其实,董国强一直在关注、研究着拍卖,真正让他投身拍卖的动力还是对于艺术品的热爱,不然,仅为了孩子,做什 么不可以呢? 热爱,一直是董国强强调的做拍卖者的重要品质,“因为热爱可以忘掉一切,这样才可能无私。”谈到拍卖行业的人 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他又说:“无私最重要。因为利益太明显地就在身边,而对艺术品的热爱可以抵挡贪欲。”他也把别 人说的“董国强是凭着一腔热爱做拍卖”当做对自己的最高评价。 董国强认为,迄今,中国的艺术品拍卖经历了两个高峰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亚洲金融危机前是第一个,第二个 高峰期是金融危机后的2003年到2005年上半年,2005年下半年进入调整期。对于为什么选择落潮时入行,董国强 给出的答案是:“我不是要搞三年五年。我坚信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很大。”说到这里,他性格中骄傲的一面显露出 来,“而且,市场走下坡路时更有挑战性。市场好时,不需要专业经验、专业知识,调整时才真正需要我们发挥作用。” 匡时成立一年半,但是发展速度惊人,去年在21家专业媒体举办的“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中被评为“年度拍 卖公司”,成为业界颇具影响的新锐,尤其是去年举行的几个专场更令业内对匡时的专业、眼光和魄力赞赏不已。 匡时在去年“艺术北京”博览会期间不仅赞助了年轻艺术家专区,而且在国内首次推出了年轻艺术家的油画专场拍卖 。这场拍卖汇聚了70后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并冠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响亮名字——“未来的主人翁”。同行最了解这一举动的 分量,他们不由惊叹:“匡时在发掘艺术新人方面先行了一步!”这场拍卖会也被提名2006年艺术界十大影响力事件。 董国强雄心勃勃又客观冷静,他说:“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成为行业内最大的企业,也不一定是最赢利的企业,但 我想做行业里最先进的、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如果说70后艺术家专场是这一理念在培育作者方面的实践,印章专场就是在 培育市场方面的实践。 中国文字在金石上展现的独特魅力令多少文人雅士对印章爱不释手。但是,一直以来,印章多为日本和我国台湾的收 藏者所购买、收藏,大陆的一般收藏者还没有认识到印章的价值,因此十几年来印章专场还没有人做过。董国强很清楚,印章 专场挣不到钱,因为比起书画等,印章拍品的价格要低很多,而支出却不能少,但他还是决意做,因为他爱,他不能让它们“ 养在深闺人未识”。令董国强欣慰的是,印章专场成交率达到100%,接着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也举办了印章专场,于是,印 章收藏开始火了起来。他说:“眼看着印章收藏升温,虽然没挣到什么钱,我也有成就感。”这大概就是拿拍卖当事业做的人 和一般商人的不同胸怀吧? 谈到从事拍卖的甘苦,董国强引用了这个行业的一句老话:“烧香请来磕头卖”。一般的商业企业,是上游厂家的菩 萨,拍卖企业却不同,征集拍品的困难不亚于把它拍出去。为征集一件作品,有时候要一连几天去陪藏家聊天。搞拍卖是一手 托两家,对买家卖家都要服务好。来的都是客,什么人都要应酬周旋,有些事情不得不妥协。这样的生活对于生性傲气的董国 强实在是一种人生历练。但是他说我是有原则的。原则是山,妥协是水。“山不转水转”。 干拍卖这一行,还有一件折磨人的事情,那就是拍品的安全。每场拍卖会,都要经历多次预展,有时候还要到各地去 巡展,每件拍品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董国强说,这一年多我可体会到什么叫“提心吊胆”了,每次拍卖完都长出一口气。 以前自己买的东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画也许一个礼拜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现在出门去征集,一下飞机,就赶快跑着去等行 李,和自己的东西两个概念。 这些艰难并没有动摇董国强做拍卖的决心,他说,我爱这一行。收藏不是结果,不是一定要得到这件东西,收藏是一 个过程。一件好东西,在我推荐下客人买了,这和我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如果因为我的热爱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一件非常 快乐的事情,我在体会这当中的快乐。涉足这个领域以后,最让我兴奋的是,我发现这个行业有很多可做的事情,我希望在未 来的几年里,把这个行业里别人没有做,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一一做到。 董国强认为,现在拍卖行业生存环境并不太好,行业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凝聚力,因为利益而互相诋毁 ;“假行家”大行其道,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不懂装懂,而假行家对市场的危害绝不亚于假画对市场的危害;无论买家还是市场 都还不够成熟,需要培育,需要制定规则,需要让参与这市场的人了解和尊重规则,需要建立经纪人制度。 针对拍卖行业的特点,匡时一成立就立下了诚信、专业的宗旨。依靠董国强的号召力,匡时迅速组建了一支令同行羡 慕的专业团队。同时,他还聘请了很多国家级鉴定专家以及曾任职国际著名拍卖公司的资深人士担任匡时的顾问。他希望因为 匡时的参与而让社会对这个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董国强大学毕业那年曾经主动要求参加讲师团,在京郊房山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教书,这一年他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 师的称号。“优秀教师”、“京城大少”,似乎很矛盾,但又确确实实都是董国强。不管在哪种名头之下,人高马大的他骨子 里都是一个文人,一个很中国、很传统的文人,无论吟赏烟霞、书画自娱,还是穷乡课童、闹市经商,儒家那种进取精神、济 世情怀都是一座不变的山。他一直相信:智者无疆,仁者无敌。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