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抓获了正在邮寄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威X逊,并现场缴获18个藏毒自行车坐垫,共藏毒9公斤。   海关抓获了正在邮寄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威X逊,并现场缴获18个藏毒自行车坐垫,共藏毒9公斤。

  “Freeze!Don’t move!”广州市白云区某货运公司门口,一名叫做威X逊的非洲籍男子还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海关缉私警察死死摁倒,冰冷的手铐紧紧锁死了他的双手……

  以上一幕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白云机场的缉毒案件。毒贩利用伪装货物通过国际邮包走私冰毒的方式最终还是被海关人员识破。

  广州日报讯 (记者李大林 通讯员 郑志鹏、刘田力摄影报道)广州海关初步查明,威×逊涉嫌以自行车座、高跟鞋等物品藏毒方式,通过国际邮包累计走私冰毒15.5公斤,而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自行车座伪装成衣物?有诈

  11月3日下午5时,成千上万吨的货物在白云机场国际货站等待接受出境前的查验,广州海关隶属白云机场海关的关员站在X光机前认真核对着货物的报关单证。一件发往马来西亚、申报品名为“上衣”的货物引起了现场关员的注意。该票货物的X光图像出现三角形的阴影,似乎与正常衣物的图像不符。

  海关关员立即对该票货物实施查验,发现在该货物中有未申报的崭新自行车车座10个。经验丰富的关员意识到,将自行车车座伪报成衣服,并不能达到瞒报逃税的目的,这些车座内很可能另有“蹊跷”。

  经过进一步开拆发现,车座内部竟都夹藏着透明晶体状物质,共发现10包,经现场冰毒毒品测试呈阳性,净重达5公斤。案件立即被移交给广州海关缉私局侦办。

  18个车座藏毒9公斤

  海关缉私部门接案后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扩线侦查。办案人员通过货物报关单据寻找申报公司,却发现均为代理申报公司。直到层层追溯到第四家货运公司——广州市白云区某货运公司,才了解到发货人的一些线索。据货物公司工作人员称,该批货物是在11月2日,一名非洲籍男子前来该公司办理托运出境的,并表示能认出该发货人的模样。

  办案人员判断,该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并未察觉事情已经败露,仍会继续作案。于是说服该公司工作人员配合侦办和抓捕行动,并将货运公司作为重点,进行抓捕布控。

  11月5日下午3时,一名非洲籍男子带着大量的货物来到该货运公司。他将一些自行车车座和其他的自行车配件混在一起,装成四箱,委托该公司将货物寄往马来西亚。当他完成托运的手续,走出货运公司时,早已埋伏好的缉私警察一拥而上,成功将其控制,并现场查缴准备投寄的4箱自行车配件,在其中18个自行车坐垫中发现冰毒9公斤。

  办案人员马不停蹄地对犯罪嫌疑人威×逊的住所进行了搜查,查获了与之前查获的毒品包装物一模一样,同时发现了一个尚未夹藏毒品的全新自行车座。

  “布网”行动缴毒近300公斤

  自2014年1月起,广州海关开展打击毒品走私的“布网”缉毒专项行动,积极督促邮递企业严格执行揽收邮件100%验视、实名登记等制度,加大在邮递、快件、旅检及货运渠道的查缉力度,加强与公安禁毒部门执法合作及国际禁毒执法合作,全力追查幕后走私贩毒团伙。

  截至11月中旬,该关共查获毒品案件172宗,缴获毒品298公斤,同比分别增长1.8%、13%,抓获犯罪嫌疑人63人。

  粤港协力 高跟鞋内查获1.5公斤冰毒

  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后,办案人员通过对其持有的手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多个EMS、顺丰和其他快递单号信息,以及多个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地址、电话等信息。通过进一步对有关快递单号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一份快递于11月2日已由佛山寄出,准备寄往马来西亚,11月6日仍在香港清关。

  广州海关缉私局立即报告海关总署缉私局及广东分署缉私局,通过粤港海关执法合作渠道通报香港海关,请求立即对嫌疑邮包进行布控查缉。香港海关迅速采取行动,于当晚在准备起飞的航班货舱内成功拦截该邮包,果然在该邮包中查获夹藏于女士高跟鞋的冰毒1.5公斤。至此,全案查获走私冰毒高达15.5公斤!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相关阅读

调研单双号限行,别忘这些事

如果真的要调研单双号限行,还需要考虑一些事。是否有人会计算一下公交和地铁运营车辆的故障率,当乘坐的人增加的时候,故障率能否保证不上升,不耽误我们的上班,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买车的人是会增加还是减少呢?

超限车主缘何死于“严格执法”

公路“治超”中普遍存在的以罚代管现象,长期以来备受诟病。其中一个严重弊端在于,由于动辄被罚,货车不能不超限超载,而因为超限超载,又不得不挨罚。

父亲为何得自学本草纲目救女

所有能够感动人的大爱背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社会问题。因为当社会文明到一定程度,社会足够公平正义,所有资源分配均匀,则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悲剧,没有了悲剧尤其是惨剧,所谓的爱也便少了伟大的成分。

“剁手党”如何面对共享房

“日本的今天是中国的明天”,有位朋友斩钉截铁地这样说。当今中国的“消费社会”,真的是处在日本“消费社会”的“昨天”。与日本一样,曾经引导一代人的“艰苦朴素”的概念,在当今中国话及时,总有一种“OUT”感。

  • 马未都:女官员通奸让公众耳目一新
  • 丁咚:澳日为何军事联手应对中国
  • 张爱玲妈妈的绿茶婊事迹
  • 金瓶梅里让人馋涎欲滴的小吃
  • 日本教授:我所交往的真实高仓健
  • 毛利:职业猎手骗女人的全部招数
  • 伊朗法律咋处理女人婚内出轨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