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生活》专题 > 正文

专家建议用药原则:能口服不注射 能注射不点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14:51 央视《生活》
专家建议用药原则: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点滴

葛根素注射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专家建议用药原则: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点滴

清开灵注射液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央视《生活》5月29日播出节目《药之患》,以下为节目内容。

  从今天(5月29日)开始,我们《生活》栏目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起,关注您的用药安全。有一句老话大家都很熟,“是药三分毒”,究竟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节目一开始,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

  海豹儿事件震惊世界

  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一次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事件。

  画面上的这个婴儿没有胳膊和腿,而手和脚就直接长在身体上。样子很像海豹。因此医生们把这种婴儿形象的叫做海豹儿。

  从1957年到1962年间,当时联邦德国就有5 500名“海豹儿”陆续出生,还有相当多孕妇出现流产、早产和死产。在英国,发现这样的新生海豹儿高达8 000多人,日本也有300多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胎儿的畸形呢?

  很快,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后发现,造成婴儿海豹肢畸形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种用于孕妇早期妊娠止吐的药物“反应停”, “反应停”是商品名,它的化学药名为“沙度利胺”,1957年开始被当作处方药使用。

  海豹儿事件发生后,1961年,“反应停”被禁用。然而,当时全球已有一万多名婴儿受害。

  海豹儿事件的出现震惊了全世界。这种名为“反应停”的药物,是一种正式获准上市的药品,是完全合格的,它怎么会给婴儿造成这样大的伤害呢?我们知道,假药能害死人,难道质量合格的药也能害人吗?也正是从无臂无腿的海豹儿出现开始,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都关注起了药品的不良反应。今天(5月29日)呢,我们的节目就来关注那句老话“是药三分毒”,让我们来看看这药到底有多大的毒性。

  为什么我走路的样子和别人不一样呢

  这是山东省章丘市的一个偏僻山村,这些满脸稚嫩的孩子们,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但是她们却不能像其他的同龄孩子一样去跑去跳,因为他们都患上了同一种病叫“臀肌挛缩症”。而且随着他们身体不断的发育,在这些孩子出现单腿无力抬高,双腿无法下蹲,走路一瘸一拐的症状。

  一位九岁的女孩小悦在她自己日记里就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妈妈,为什么我走路的样子和别人不一样呢?小朋友们都笑话我,都没人和我玩了。

  为了治疗这种病,跟小悦一样,大多数同村的孩子都不得不接受手术,将臀部的大块萎缩了的肌肉切除。

  如今,在孩子们的屁股上留下的是这样一道道的伤疤。

  那么孩子们究竟是如何染上了这种“臀肌挛缩症”的呢?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孩子都曾在村卫生所进行过青霉素的注射。难道这个臀肌挛缩跟注射青霉素有关系吗?

  国家药品评价中心的孙忠实教授证实了我们的怀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教授孙忠实:60年代,青霉素有两种制剂,一个钾盐,一个钠盐,钾盐太疼,刺激性很大,小孩疼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就采取了一个办法,用一种溶媒——苯甲醇注射液来溶解青霉素,再给得病的小孩打,这个时候他就不疼了。苯甲醇是一种局部麻醉药,但是,它一打完了之后就有一个硬结,青的,我们亲眼看过,一个月两个月都不消失,屁股上一个大硬坨,重的话就肌肉挛缩了,屁股上的臀肌收缩在一起,像萎缩了一样的。

  孙教授告诉记者,直到70年代末,当人们发现苯甲醇做为青霉素注射时的溶剂能够造成病人的臀肌挛缩后,苯甲醇就开始被其他的更安全的溶剂所取代了。

  2002年,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严格的限制了苯甲醇的使用范围,避免其他一些严重问题的再次发生。

  孙教授告诉记者,前面那些孩子们出现的这种 “臀肌挛缩症”,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苯甲醇药物的不良反应。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教授孙忠实:我国对不良反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就是合格的药品,正常的用量用法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反应。

  孙教授强调说,药品不良反应与假药劣药与医疗事故造成的伤害是完全不同,药品的不良反应更具有隐蔽性,因为,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确的用量和用法下,也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伤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教授孙忠实:不良反应表现在各个方面,对人来讲,既有局部反应,也有全身反应,既有外在反应,也有内在反映,最简单的不良反应就是局部的,外在的,出皮疹啊之类,而全身反应就多了,轻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重的话,血象就改变了,白细胞、红细胞等降低得很厉害,有的小孩用了一些氨基糖苷类的药,打两针打三针,耳朵都打聋了,不良反应轻者可以忍受,重者甚至可以造成死亡。 

  2005年6月13日,湖南娄底市两岁半的小唐诗在静脉注射青霉素时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死亡。

  2006年3月17日,沈阳14岁的彤彤,在静脉注射了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时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造成身体各主要关节疼痛,无法走路。

  看到这儿,我们回头再来看“是药三分毒”这句老话,这可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话。药不但能治病救人,还能成为杀人的凶手。也可能有人会说,西药的副作用大,所以才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反应,那我们少用西药不就行了吗?用传统的中药,应该是安全的。真的是这样吗?

  清开灵致死11岁少年

  照片上的这个男孩叫乖乖,是一个聪明活泼、喜爱画画的孩子。

  然而,就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一次简单的输液治疗竟让他永远的离开了深爱他的家人。

  2004年7月2日,妈妈带着有点发烧的乖乖来到了一家社区卫生院看病。当时卫生院的护士为乖乖开出了清开灵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治疗。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输液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乖乖的身体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妈妈:孩子开始哆嗦,并伴有喷射状呕吐,哇一下就开始吐,把中午吃的西瓜都吐出来了。

  乖乖很快被送到了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但是最终乖乖还是没能再次睁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

  法医的鉴定结果是,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导致乖乖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

  清开灵是一种中药制剂,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然而,让乖乖的父母没想的是,清开灵竟成了杀死儿子的祸手。

  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周超凡教授:中药肯定是有不良反应的,只是反应的程度不一样。

  有着五十年中医药临床经验的周教授告诉记者,中药的不良反应自古就有记载,尤其是现代中药里一些中药针剂类的药物,不良反应更加严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周超凡教授:直到今天,有些注射剂的化学成份还是不太清楚,如果纯度不太高,有些是有效成份,还有一部分到底是什么成份不清楚,甚至是混合物。如果直接打到人的血液里去,绕过皮肤粘膜,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对用药安全是有一定的危险的。

  目前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

  一些含有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成份的中药制剂,能够引起严重的肾脏损伤的不良反应;

  清开灵注射液能够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

  壮骨关节丸能够引起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

  葛根素注射剂能够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严重不良反应。

  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有不良反应,这话乍一听上去的确让人有些害怕。干脆以后不吃药、不打针,不就安全了?其实不然,所有药品都有不良反应,但并不是出现在所有人身上,就拿常用的青霉素来说,在有些人身上可以大量使用,但有些人用上一点点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相同的药品在每个人的身上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孙教授告诉记者,不良反应是随着药品与生俱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大家不必惊慌,病人在服药时,要充分了解药品的特性外,还要了解自身的状况。因为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除了药品本身之外,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人本身。

  孙忠实:药品不良反应有一个发生率的问题,最低的可能有百分之几,最高的可能有千分之几、万分之几。但是回过头来说,落在哪一个人身上,那就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们讲,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为了接受治疗,而应该付出的一种代价。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安全的,不可能的。

  孙教授告诉我们,正是因为药品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所以全世界都把药品不良反应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工作。

  治银屑病的药用完之后得上白血病

  我国是从1988年开始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三级体系,目前全国31个省以及苏州、深圳等22个地市都建立了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者看到,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每年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数量也在逐年大幅增加。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处长颜敏:不良反应最终的监测目的,第一、要发现我们以前看不到的不良反应,第二、需要保障我们在临床上用药中公众的用药安全,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药品不良反应是有一定发生率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药品上市前的研究中,病例数是有限的,我们可能看不到一些发生率相对比较低的不良反应,药品上市以后,在大量人群中用药以后的一些反应,我们把它监测出来,尤其是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把它监测出来。

  颜敏告诉记者,一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现某种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过高,造成的伤害太大,行政部门将及时对该药品的上市情况做出调整,并且向公众进行通报,引起广大患者的高度重视。

  颜敏:过去卫生部(管理药品)的时候,曾经有127个药品因为不良反应大或者有其他原因就被淘汰,最近我们发现,有一种叫乙双吗啉的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但是我们发现这个药品用完以后,很多人都得上了白血病、癌症,是这个药物本身带来的,这个药在临床上的风险大于了治疗的效果,我们就把它撤掉了。

  用药时不要追求多、新、贵

  记者在采访国家药品监测专家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药是一把双刃剑”,的确,用药恰当,可以发挥药对人体有利的一面,而如果用的不好,它就变成了毒药。我们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国目前的用药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滥用抗菌素的情况尤其严重,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的建议。

  我们究竟该如何用药?什么样的用药方法才是比较安全的呢?周超凡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点滴,这个原则是要掌握的,为什么呢?口服通过胃肠,通过肝脏的解毒,一般来说比较安全。肌肉打进去,那不良反应就多一点了,假若静脉点滴进去,有的时候假若万一发生不良反应,光过敏还好,要是来一个过敏性休克,又抢救不回来,是要死人的。

  周教授告诉记者,以他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静脉输液治疗大大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是一种最不安全的用药方式。

  而孙忠实教授的建议是,不合理的用药、小病大治同样也都是一些非常不安全的。因为这些行为都将大大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孙忠实:老百姓用药时,第一不要追求多,第二不要追求新,第三不要追求贵,贵药不等于是好药,对于老百姓来说,好药,能够治病就是好药。要慎重用药,要少用药,不要追求新药,不要追求贵药,这些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用药安全是天大的事,是药三分毒,老话还是有道理的,记者采访中,专家也提到,有许多疾病都用药不慎导致的。不过,大家也不必恐慌,了解药,了解自己,对于安全用药非常重要。从今天(5月29日)开始,我们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起,关注您的用药安全,关注您的生命安全,您如果有用药方面的经历和建议,请和我们联系。

  播出时间:

  ·CCTV-2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20:25

  ·重播次日14:45--15:35

  线索征集:

  ·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9999619(每条0.3元)

  ·热线电话:010-68579889转315

  ·e-mail:315cctv2@vip.sina.com

  相关专题:央视《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