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CCTV《大家》专题 > 正文

时代的肖像——访著名画家靳尚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8:24 央视《大家》
时代的肖像——访著名画家靳尚谊(组图)

著名画家靳尚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时代的肖像——访著名画家靳尚谊(组图)

著名画家靳尚谊


  央视《大家》播出《时代的肖像——靳尚谊》,以下为节目内容。

  开场白:靳尚谊似乎是一个越活越年轻的人,这一点无论是您看他的画,还是在和他的谈话当中都会明显地感觉到。人们常常感慨一个油画家创作的黄金时代是在他的青壮年。但是对于画家靳尚谊来说。他的绘画的黄金时代似乎才刚刚开始。

  解说:2005年4月1日,因为举办个人作品展,靳尚谊的心情很特别,对于喜欢他作品的人来说,这一天却是一个节日.

  靳尚谊的名字与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中国美术进程紧密相连,这次次展览集中了各个时期的160幅作品,这也是他进入画坛50多年来,举行的第一次个人作品展,

  主持人:我们就从您这次美术作品的回顾展开始聊吧,因为这次美术展览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是您第一次做个人画展,这个我很意外,因为大家想,像您这么一个知名的画家,在70多岁的时候才第一次做个人画展,为什么会这样?

  靳尚谊:这是因为没有这个愿望。

  主持人:您自己没有这个愿望?

  靳尚谊:没有这个愿望,也没这个兴趣。

  主持人:为什么呢?

  靳尚谊:一个是搞个人画展非常累,很复杂。就是这样,另外,我自己知道我的作品不多。

  主持人:为什么作品不多呢?

  靳尚谊:因为我的画,第一,画得很慢,很慢,就一张肖像要画好几个月,另外我担任行政工作很长时间。

  解说:靳尚谊虽然作品很少,但他的绘画天份却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1949年,他凭着几根木炭条和借来的石膏像,画了生平第一张素描,考入著名的北平国立艺专,那年他15岁。经过5年大学生活,1953年,他考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开始了自己油画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却很不顺利。

  主持人:您刚开始学画的时候,您老师应该是董希文吧,是不是跟您说过一句话,说您的画好像气不贯?

  靳尚谊:对,那是我的毕业创作,就是《登上慕士塔格峰》。

  主持人:这里头应该有。

  靳尚谊:有,最早的。但是这张画已经没有,原画已经毁了。

  主持人:这是您后来画的?

  靳尚谊:这张,1957年,我油画训练班的毕业创作。

  主持人:这个“气不贯”当时您理解吗?什么意思?

  靳尚谊:理解,而且觉得很严重。

  主持人:很严重?什么意思?

  靳尚谊:画散,不贯气。

  主持人:缺乏一种整体的感觉?

  靳尚谊:对,整体的连贯性。

  主持人:当时您就理解了?

  靳尚谊:理解,而且觉得很严重,在这之后毕业就分配工作,分配工作也是这样,把我一下调到版画系去了,没有留在油画系。我学的油画,三个人为什么把我调到版画系去了?

  主持人:您觉得是您水平不够了?

  靳尚谊:差一点,就是这个很简单啊。现在也是,哪个单位都要好的。

  主持人:那您觉得到什么时候这个水平才又回来了?

  靳尚谊:后来又把我调回来了。五年以后又调回来了。

  主持人:这又说明水平恢复了?

  靳尚谊:那当然。为什么?因为我这五年就在研究基础。我一边教课,一边画素描,一边画习作,全是搞习作,我就不搞创作。当时社会对我不大重视的,为什么?这个人老搞技术,纯技术观点——还扣帽子——那时提倡的就是搞大创作。

  解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油画家,靳尚谊的绘画创作以革命历史画为起点,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创作了一系列革命历史画作品,很快使他在画坛崭露头角。随着文革的爆发,靳尚谊一度被迫停止了作画,下放到农村劳动,1972年,他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修改他的老师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

  主持人:我们一直以为开国大典这张油画,应该就是一个很现成的、明白的历史的作品,但是我看了您的材料才知道,这幅画实际上是经历了很多次的修改,其中您还修改过。

  靳尚谊:我是复制了一张。

  主持人:复制了一张?

  靳尚谊:这是最早的那幅,因为它这个版还有——胶片,底片,这以前拍的,发表它主要的都是根据它以前的胶片的样子给印出来的。因为文革期间,打倒了刘少奇,让董希文把刘少奇抹掉了,抹掉了改成董必武。那么现在陈列的是我临的一张——我在文革中间,1972年临的。

  主持人:临摹的?

  靳尚谊:临摹的。为什么找我临摹呢?因为那个时候还要再去掉一个人,就是林伯渠。按道理应该董希文自己去抹去,但他当时已经生病住院了,是癌症住院了,已经没办法了,所以把我找来,重新临了一张,当然那时候刘少奇已经改掉了,我画的是董必武了。根据他那个,把林伯渠抹掉,改成一个远远的、不清楚的人物。

  主持人:我想今天年轻人听起来的话,可能一开始会很难理解。

  靳尚谊:政治因素。

  主持人:因为这是一个历史,历史怎么能随便地被您改掉一个人换上一个人?

  靳尚谊:对对。

  主持人:当时您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有没有类似这种反映?

  靳尚谊:因为改掉了,早期已经改掉的了。原来有个高岗这儿,已经去掉了——董希文自己去掉了。

  主持人:已经改了,然后又改掉刘少奇,已经改了两遍了?

  靳尚谊:改两人了,他自己改的,去掉了。我接受这个也没有特别奇怪,我就惊讶:现在林伯渠也打倒了?

  主持人:林伯渠这个位置,我们现在看就是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只露了一个头,后来您改的时候换了一个别人。

  靳尚谊:换了一个别人,而且没有这么大,小,把他推远了,就是看不清楚了,不是个具体人。

  主持人:那个人有没有模特?

  靳尚谊:没有模特,不是具体的。

  主持人:您画的时候也没有模特?

  靳尚谊:画的时候可以参考照片什么东西,但是那个形象是模糊的,那不是要加一个具体人。

  主持人:我知道,您也没有参考一个具体生活当中的模特?

  靳尚谊:没有,那就找一个小照片,鼻子、眼睛,远了、小了,戴个帽子,也不让人注意到这个人。

  解说:直到文革结束,这幅历经磨难的油画被改回,恢复了它本来面目。文革期间,由于专业画家大多被打倒,业余画家活跃起来,在一次由业余画家参与的全国美术展中,靳尚谊接受了一个新的角色。

  主持人:您改画的事不光是开国大典这么一幅画,后来您还担任了一个职务叫做毛泽东领袖画的……

  靳尚谊:文革的中间的美展。

  主持人:叫做改画组组长?

  靳尚谊:对。

  主持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靳尚谊:它是这样,文革中间,所有专业画家都不能画画了,都去搞运动。

  主持人:下放劳动了?

  靳尚谊:不画了,下放劳动,都这样了,这次展览多数是业余作者画的,那么这个画展里头画毛泽东形象作题材的特别多,由于很多是业余的,题材挺好,也能展出,但形象不太理想,需要让人改。

  主持人:就得让领袖的形象不受损害。

  靳尚谊:成立一个改画组。

  主持人:专门负责改他们画的毛泽东的形象?

  靳尚谊:改毛泽东的形象,还有一些画面——不是这个形象,不够好的地方,给他改改。

  主持人:今天想起来很有意思,改完以后算谁的作品?

  靳尚谊:所有都不签名,都是集体创作,当时不允许有个人签名。这是文革的一个特点,文革现象:什么创作组。

  解说:1976年,靳尚谊又开始了在中央美术美院一边教学和一边创作的生活,两年后,他跟随中国艺术考察团出国访问,生平第一次出国,让他大开眼界。

  靳尚谊:第一次看到大规模的欧洲的经典性的作品,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性的作品,那么对我震动很大。

  主持人:这种震动体现在什么地方?

  靳尚谊:体现在,就是我学了几十年了已经,因为我1949年入学,到八十年代初,也有30多年了,好像我对一些基本问题还没弄懂,看了原作以后,就这么一个感觉。

  主持人:您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靳尚谊:对了,在没有看到这些原作的时候,认为自己表现得差不多。

  主持人;可以了?

  靳尚谊:但是一看原作,觉得还有距离。

  解说:回国后,靳尚谊带着创作的冲动,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新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深入到喀什、吐鲁番、塔什库尔干等少数民族地区收集创作素材。寻求在肖像油画方面有新的突破。

  靳尚谊:那个时候都喜欢画少数民族的,比如说到藏区,到新疆维族地区,我是到塔吉克地区,去的人很多,那时候很流行到这些地区。当然在西部地区画油画特别合适,一个它自然风光比南方好画……

  主持人:色彩感好。

  靳尚谊:油画好画。南方的绿颜色很难画的,单调,另外他们的形象接近欧洲人也好画。

  主持人:用欧洲的笔法画欧洲的形象好像……

  靳尚谊:非常好,包括欧洲人画东方人都很难。

  主持人:因为本身欧洲人的立体感会更强一些?

  靳尚谊:对了,他的造型,用西方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体积空间,画他们的脸,特别容易,一画就很好看。中国人脸比较平,很不容易画得好看。

  主持人:所以这也是画油画时会面临的一个挑战。

  靳尚谊:难题,这个形就很难画,这个形用线描来画,一画就很好看,但是用明暗画就太费事了。

  主持人:这也是一种艺术跟诞生土壤之间的一种关系。

  靳尚谊:对对对,您说的这个太对了。

  主持人:所以您刚才说,为什么说油画可能不光是时代的原因,可能跟文化,人种、皮肤…

  靳尚谊:服装的颜色,比如说他画西服,有白领子,当然妇女的服装更好画了,颜色,她露肩的,那油画画起来好极了,中国要画干部服,就非常难画,怎么画都不好看。

  主持人:您当年就要画很多干部服。

  靳尚谊:那没办法,它就单调,画面不活跃,色彩上,造型上不活跃。

  解说:这次新疆之行,对靳尚谊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靳尚谊创作了一批以塔吉克人为题材的肖像作品。1983年,他的代表作《塔吉克新娘》问世,震惊了中国画坛。

  主持人:您的这幅画出来以后,美术界怎么评论?

  靳尚谊:他们觉得很新鲜,正面的文章当然很少。第一它发表得特别多。

  主持人:这幅画的发表……

  靳尚谊:就这幅画,都发,所有刊物都发表,发表的最多的就这个。因为大家都觉得新鲜,都喜欢。然后有的艺术家说了:您呀,你的艺术像欧洲似的,时间很长,现在熟了,成熟了。就是这样一个。

  主持人:但是那时候理论界、理论文章好像一开始没跟上。

  靳尚谊:不关注。因为理论关注是现代的,我是往后走,他怎么会关注呢?是不是?

  解说:继塔吉克新娘之后,靳尚谊开始了又一次探索,想进一步画一些现实的、更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油画。1984年,作品《青年歌手》问世,在美术界产生很大影响。这幅画的模特是日后在歌坛闻名的歌唱家彭丽媛。

  相关专题:CCTV《大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