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社会记录》专题 > 正文

央视《社会记录》:母亲将女儿囚禁在家15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5:27 央视《社会记录》
央视《社会记录》:母亲将女儿囚禁在家15年

被母亲囚禁的姜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社会记录》:母亲将女儿囚禁在家15年

母亲姜滨蓝


央视《社会记录》:母亲将女儿囚禁在家15年

姜巍的信


  央视《社会记录》8月2日播出《窗外》,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阿丘:这一个月来,哈尔滨人都在注视着这么一对母女,母亲可能患有精神病。她把自己和女儿,关在了一个没水没电,不到20平米的小屋里,过了十五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这十五年来,他们从未走出过家门一步,从没和外人说过一句话。

  画面:母女的照片,报纸报道囚禁15年

  解说:这是黑龙江晨报刊登的一幅照片,站在阳台上戴着面罩的是母亲姜滨蓝。后面窗子一角的女孩,是她的女儿姜巍。从今年7月7日起,黑龙江晨报和哈尔滨电视台,对她们母女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连续报道。(插放沈阳对此事件的连续报道)

  主持人阿丘:报道称这对母女在这栋楼里,住了十五年。从1998年,也就是七年前两人就再没有踏出房门一步。母亲偶尔出现在阳台上,还总是戴着一个面罩。现在的街坊邻居们,都不知道她们母女长的什么样。更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会这样。

  画面:母女所居住楼的外景

  同期:

  邻居1:2003年和2002年他都站在阳台和我们聊天,近来不了,以前动不动她就趴那儿跟我们聊,脸蒙着,头戴着帽子,跟我们聊天。脸也不露,就露两个眼睛,用黑布蒙着。

  邻居2:那个孩子她压根儿就不让她见人,那个孩子比如是说,它那个缝,窗帘一打开,那个缝,她就一打开,完了之后,那个小孩把小脸伸出来,一看见有人瞅他,马上收回去,常年不见人。多长时间没有出来了,没有出来了之后,我们就感觉挺担心的,我们撇石头子,也没有动静,因为我们都挺关注他的,撇石头他没有动静。

  画面:房间的空镜

  解说:母女房间的结构和这间屋子是一样的。封闭的门背后,她们的所有生活空间就只有这二十平米。

  同期:

  隔壁邻居陈贵:在前些日子就在这个门的,这个门缝(里面),都有很厚的灰尘 很粗,现在已经没有了,已经被他们,政府的相关部门,已经把这些问题都处理了。这就说明已经很长时间不走这个门了。每天她们家,都发出微弱的谈话声

  记者:那您听到她们谈话的声音,是在您那个屋子里面(听见)

  邻居陈贵:不是,我一开开这个走廊门,就可以听到她们母女的谈话。

  记者:很大声吗?那得多大声音您才能听到?

  邻居陈贵:我们能听到,因为我们的听力是正常的。我一开开走廊门,就可以听到她们母女的说话声音,是这样的。

  记者:姑娘说话你也能听见?

  邻居陈贵:能听见,但是她的姑娘说话很微弱。

  主持人阿丘:邻居大爷非常肯定这个房间是不可能有水源的.我的同事也没有找到任何通向这个房间的水管.按说,人不吃饭可以活七天.没有水,顶多只能坚持三天.

  那母女俩又是怎么坚持了几年的呢?

  同期:

  邻居:隔十天,半个月,二十多天,她弟弟能她买一些东西。米面给她做,给她送来完了之后。关键是她家那屋里面,她没有煤气,没有电。她怎么做饭。她就得好象点里面,那个咕嘟咕嘟冒那个烟,不知道她烧些什么。

  主持人:不光紧闭了自己的门。这对母女的窗户上,也总是挂着一个很厚的白布帘。只有楼下有人给她们送东西的时候,才会打开一次。

  画面:一个男人在楼下喊姜巍母亲的名字。

  主持人阿丘: 这个人是您看到了,这个母亲就是用一根绳子把别人送的东西,吊到自己屋里,水,食物。现在她们所有和外界的联系都在那一根绳上,可这根绳一个月也就在她弟弟来那么几次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使用频率那么低,吊上来的东西又那么有限。母女两人的生活是怎么维持的呢?几乎没有水,却能生存几年。没有煤气,屋子里却能冒出黑烟。十五年里,孩子没看过一次病。这一系列的谜团让外面的人,包括长年给她送东西的亲属,是怎么也猜不透。大人不说,这孩子又怎么能过如同囚禁的生活呢?这种情况,她们的亲属们就看得过去吗?邻居们,当地的居委会,派出所没有想过解决的办法吗?

  画面:报道该事的记者正在看片

  同期:

  王魁峰:我就找到她们那个社区,找到她们办事处,又找到当地派出所了解了一些情况。把她们那个户口档案都调出来。然后,他们也说曾经想帮过她。但是因为家属那边的意见不一致,不统一,所以他们没有办法来再帮助了。这样的话我只能说,然后我就想就开始找她家属了解情况。

  记者:她家属的问题是什么?

  王魁峰: 我就找到姜滨蓝的父亲,已经八十六岁的一个老人,但是他一点也不糊涂。我也问过他,是否想让她出来,他说当然想了。然后老人的心里是特别矛盾的。我就记得当时我跟他谈话的时候,老人最矛盾的是,我说让你女儿出来,让你女儿和外孙女出来行不行。老人说行,我说那现在就去,把她们那个门启开,让她出来行不行。不行,万一她要死了怎么办。

  记者:他很快的就回答了你,对,特别坚决。

  主持人阿丘:十五年,这时间似乎有点太短。还不够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十五年,似乎又太长,一个女孩已经渐渐地长大了。那扇窗户背后,姜滨蓝的女儿姜巍,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窗口。但这是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女孩。她今年多大,如果不是记者王魁峰,特意跑到当地的派出所查了一下户口,邻居们亲人们竟没一个人知道。

  画面:邻居们围在姜巍母女楼下

  同期:

  邻居:把窗户开开

  解说:这个窗口的小女孩就是姜巍,今年十六岁她一天学都没有上过。

  同期:

  邻居:把窗户开开,来搭救你来了。

  画面:黑龙江晨报报道这件事情的图片

  解说:那段画面是今年七月,记者王魁峰拍摄的。在他的那次采访中,他还做了一件事情,把一封写给小屋里女孩的信,塞进了她们的门缝。几天之后,王魁峰得到了女孩的回信。这也是十五年来,小屋里第一次对外面发出的信息。

  画面:姜巍写的信

  内容:要说我每天都怎样度过,也说不上是有规律。有时候还没醒,就被妈妈叫醒了,叫我起来吃早饭。如果没什么事情做,我就看书,象名作欣赏,百家作文指导等等。妈妈做饭前,有时我也帮她收拾一下床铺。然后,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戴上头巾和口罩,找个小板凳坐在地下。吃完饭,天也就黑了,晚上睡觉前,我常借着路灯光再看一会书。我渴望自由,我何尝不想走出这禁锢我十五年的牢笼呢。可是通过我妈妈,我是永远不能实现自由梦想的。我深知这一点,因为她是精神病。可是我又不甘屈服。难道我生就属于她吗?

  同期:

  王魁峰:她(姜巍)这种信任应该说是叫信赖了。她想依靠你,一种无形的信任。当看到信的时候,自己的思想都有一个转变。原来想的是做一个新闻记者,记录一件事情。但后来到收到她信的时候,感觉好像不只是一个新闻记者。而且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孩子值得信赖的一个大哥哥。就像她信里写的那样,我说这种东西好像是推托不了那种帮助。我说一定要帮助她,一定要帮她,把孩子(救)出来。有这种想法。

  解说:随着媒体的关注,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姜滨蓝曾经是个,温柔漂亮的女人。

  画面:姜巍小时候的全家福照片

  主持人阿丘:这就是姜巍的母亲姜滨蓝小时候的照片。她现在已经五十六岁了,是老三届知青,下乡时结了婚。回城以后自修了两个大学文凭。直到结婚十多年后,才要了孩子据同事说她一直在工会,做文书工作。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说话细声细气。别人聊天的时候姜滨蓝总是自己看书,但她人还是很热情的,衣着简朴又很干净,一次肺病后姜滨蓝的听力开始变得很差。别人说话她总是听不清,后来就被调换到了车间工作。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变故,却给了姜滨蓝致命打击。她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本来安安静静的姜滨蓝竟一反常态,找领导争吵了好几次,一个月后,姜滨蓝再也不去单位了。打那儿起,人们开始发现姜滨蓝的精神出现了异常。开始把自己和孩子,关在家里不出来,和丈夫开始常常吵架。1991年的时候,把丈夫赶出了家门,她带着刚一岁的女儿姜巍,逐渐断绝了和外界的生活。

  画面:姜巍母女的邻居们开始陆续准备搬家

  解说:随着媒体的关注,当地居委会开始着手解决姜家母女的问题。他们先动员了姜家邻居搬走。

  主持人:解救母女为什么要让邻居搬家。这个就连邻居陈贵也说不清楚,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只说,这只是为了解救,邻居猜测说姜滨蓝,以前时常拿邻居的东西。可能和邻居有矛盾,现在强行开门可能不行。要救这母女俩,最好用温柔的办法。把和她们有矛盾的邻居搬走,母女俩也许自己就走出来了。

  画面:母女的照片

  解说:就在搬家的那一天,邻居陈贵在对面尘封已久的门后,发现了一封信,一封写给他的信。

  画面:信的内容

  信的内容;对面屋的老伯伯您好,我妈妈是精神病,有时您听到她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摸不着头脑的话,那是她的精神病在作怪.您别误会,千万别生气,好吗?我真诚地向您道歉,我知道我现在用的本子和书都是您家的,请您原谅我的无奈吧!您恨我骂我,我都认了,请您代问全家好.祝您幸福愉快.

  画面:政府的工作人员为姜巍正在举行新闻发布会

  同期:

  工作人员:要妥善解决,姜某母女目前的处境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家属和亲属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解说:7月13日,就在新闻报道的第六天,当地的区政府开始介入了。

  同期:

  工作人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偏离法律的轨道.我们会本着对姜某母女,现在和将来负责的态度.采取循序渐进,有理有力的工作方式,使此事得到圆满解决,这个发布会到这(结束).

  画面:媒体报道,记者王魁峰正在打电话联系

  解说:当地媒体的报道还在持续,公众的关注也没有丝毫的下降.电视台的记者,为了促进事情的解决,联系到了多年前被姜巍母亲赶出去的父亲,和远在辽宁的大舅.

  画面:火车站姜巍的父亲和大伯闻讯赶来

  解说:这位是姜滨蓝的丈夫,姜巍的父亲,十几年里他曾经回来几次,想把女儿接走,可都失败了.在来之前,姜巍的父亲本来已经卧床很久了.但听到女儿的消息后,他竟然一跃而起连夜和姜巍的大伯.从大庆农村赶到了哈尔滨.

  主持人:姜巍的父亲是个农民在所有的亲属中,经济条件是最差的.自己还要靠大哥来负担生活,但在所有亲属中,老人却是最坚定要救女儿,等女儿出来要抚养女儿的.

  同期:

  记者:这个孩子出来之后,可能有一定的负担.她上学读书,以及今后的成长,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

  大伯:考虑过,我哪能不考虑,我喜欢这个孩子,我喜欢这个小孩.因为我人都这样,人到岁数就喜欢小孩.喜欢小孩这是一个特点,都是这么一个想法.

  画面:音乐以及信

  信的内容:每每凭窗四望,窗内一个世界,窗外一个世界.身边没有我知心的人,惟有面前的白纸如同一位挚友,静静地听我倾诉心声.我还喜欢刻纸,刻纸的工具.是我用的裁衣服的刀片.刻起来虽然非常费劲,特别是转角和小圆孔的地方.不好刻,需要仔细,但当成功的时候,我会感到成功的快乐.

  画面:沈阳主持人以及姜巍的亲属们在一起

  同期:

  主持人:景大爷(姜巍父亲),您有很多年都没有见到自己的亲生女儿了.那么我想在接下来这个时间里面,我们有一个短片,是记者专门拍到的姜巍的那个画面.我们也来一起看一看 好吗?

  画面:记者拍摄到的小女孩的画面

  画面:音乐以及姜巍写给记者的信

  信的内容:我也考虑过摆脱禁锢的办法,我考虑过,我妈妈的精神病,据我看来是很难恢复正常的。而且甚或永远也不能恢复正常。也许还是送她上精神病院为好。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我自由的梦想。而且一来可以归还对面屋家的东西。二来也不使她扰得这里的人们不得安宁。对她也许是一条生路吧!当然我也考虑到了这个办法的难处。如果一次不能成功,那以后恐怕就再也难以成功了。不过,若真能实现那倒好。但是,我怕离开她。离开这个家会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我怕她承受不住这个打击。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尽管她在我心灵上留下了许多创伤。但在生活上她毕竟给了我无私的母爱。

  画面:姜巍的信和刻纸

  字幕:2005年7月19日16时46分,姜家亲属在区政府和公安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开始了解救行动

  纪实段落:意外营救

  字幕:母亲姜滨蓝诊断除严重精神分裂,被送往精神病医院;

  姜巍,身体严重缺钙,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屋内的神秘水源来自天上的雨水

  窗外 姜巍今后的教育费用以及母亲的生活费用将由区政府承担。

  隐黑

  字幕:这就是姜巍和母亲封闭了十五年的小屋。

  画面:从窗口拍摄的小屋全景

  画面:刻纸

  音乐

  主持人:一件事情结束了,一段生活划上了句号。对姜家母女,尤其对小女孩姜巍来说,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为了能够站在露天里,站在阳光下的这一刻。她已等了很久,实在太久了。让我们善待这孩子吧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05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专题:央视《社会记录》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