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探访清水河六大古戏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4:23 内蒙古晨报
探访清水河六大古戏台(组图)

清水河县窑沟乡柳青河村清代戏台 胡汉光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探访清水河六大古戏台(组图)

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明代清泉寺戏台 胡汉光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李爱平) 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部。东、南以明代长城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忻州市偏关县为界;西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相望;西北与托克托县相连;北与和林格尔县以古力半几河相邻。

  清水河县与黄河的历史渊源十分密切。清水河县境内的明清古戏台就坐落在黄河沿岸和长城沿线。

  ★六大古戏台曾有的岁月

  清水河县境内的六大古戏台分别为北堡乡口子上村明代清泉寺戏台、水门塔清代伏龙寺戏台、老牛湾清代戏台、柳青河清代戏台、榆树湾清代戏台、上城湾清代戏台。

  “这些古戏台是内蒙古自治区现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戏台(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了北方黄河沿岸和

长城沿线古戏台的建筑特点。”我区有关文物专家如是评价。

  ★戏台一:北堡乡口子上村明代清泉寺戏台

  清泉寺戏台位于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南丫角山北麓的缓坡上,巍峨壮观的明代内长城和外长城恰好在这里交汇,峰峦相迭,烽燧林立,树木葱茏。戏台坐北向南,背对深沟,拔地而起,和长城相映生辉,雄伟壮观。

  清泉寺戏台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光绪十三年五眼井堡所辖村民又募捐重修,因戏台的对面建有清泉寺寺庙,故叫清泉寺戏台。戏台为砖木石结构,由台基、台身、台顶和观戏平台组成。占地面积572平方米,其中戏台建筑面积72平方米,观戏平台500平方米,整体位置呈长方形。

  ★戏台二:水门塔清代伏龙寺戏台

  水门塔戏台(原名伏龙寺)位于清水河县单台子乡水门塔村南,杨家川河与水门塔沟交界处的台地上。东临悬崖陡壁,南隔杨家川深涧与雄伟壮观的明长城对峙,西临黄河,背靠沙龙鄂须,内外山形如群牛奔饮至此,自古有伏龙卧虎之说,故为此庙立名伏龙寺。

  水门塔寺庙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历史上曾几经战火毁坏,又于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重修扩建成寺。清光绪六年在寺庙山门左侧筑戏台。因戏台寺庙所处位置偏僻闭塞,文革期间免遭破坏,现保存完整。戏台建筑面积为59.29平方米(寺庙和其它配属建筑面积269.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9.47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845平方米)。

  戏台建筑坐南面北,为砖木石结构。屋面为卷棚顶硬山式,垂脊施方形雕花砖,顶和筒瓦、安吻兽。和戏台对恃的建筑群还有伏龙寺寺庙及配属建筑,垂脊吻兽,雕梁画栋,钟鼓亭、石幢、碑刻都保存完整,是明长城脚下一处较大的戏台寺庙建筑群。

  ★戏台三:老牛湾清代戏台

  老牛湾戏台位于清水河县单台子乡老牛湾下村北侧的黄河岸边,西临黄河,东靠悬崖断壁、南坐冲沟岩石,断壁一凹处一条瀑布直泻而下,清泉飞溅涌流,四周古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

  老牛湾戏台据碑文载“建于清代咸丰二年又于清光绪四年,三十年两次维修”。建筑面积83.09平方米(寺庙建筑面积为77.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60.69平方米。)

  戏台坐南面北,与寺庙相对。建筑为砖木石结构,屋面为卷棚顶硬山式。垂脊施方形雕花砖,顶扣筒瓦、安吻兽。老牛湾戏台前檐枋下透雕云龙花牙,柱间莲花座云纹雕饰斗拱铺作,两檐内侧透花菱角牙子以及内堂屏风隔架的雕刻装饰艺术特别精美细腻,时隔几百年还徐徐传神,是黄河沿岸清代古戏台中建筑装饰最具代表性、最有研究价值的一座古戏台。

  ★戏台四:柳青河清代戏台

  柳青河戏台位于清水河县窑沟乡柳青河村。西临黄河、北拥群山,东隔柳青河沟,一座木石拱桥架于河沟之上,连接东西两座寺庙,河沟泉水潺潺南流,周围杨柳果杏树繁茂,景色宜人。

  柳青河戏台建于清代乾隆二年,到乾隆十五年又续建。戏台坐西面东,背靠黄河,面对缓崖。戏台为砖木石结构,屋面为卷棚顶硬山式,垂脊施雕花砖,顶扣筒瓦、安吻兽。

  柳青河戏台台内隔扇已失存,室内梁架及其外檐施以青蓝杂式彩画,柱施红色油漆,色彩运用鲜明丰富,对比强烈。戏台后墙面靠上左右各开启拱券形窗扇,外形砖套里镶单扇木窗,起通风采光及装饰作用。

  柳青河戏台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在台口设栏杆,使戏台能和外围封护隔离。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演出时,可把防护隔离板开启,待演出结束后,可把防护隔离板安装封护好,一是为戏台的装饰美观,二是为防火、防盗并防止风雨侵蚀戏台。

  ★戏台五:榆树湾清代戏台

  榆树湾戏台位于清水河县喇嘛湾镇大榆树湾的黄河岸边,西临黄河,东拥群山,北与伊清黄河大桥对峙。

  榆树湾戏台建于清代同治十年六月,解放初期曾有局部维修,修缮时曾更换原建前檐栈板出檐而改制为椽飞出檐。戏台建筑坐南面北,台基用条石砌筑,白灰沙浆灌缝,高1.6米,戏台面宽和进深各为9.58米,戏台面积90.7平方米。

  ★戏台六:上城湾清代戏台

  上城湾清代戏台现已坍塌,作为一处文化遗址,这是文化界的一件可悲的事情。

  上城湾戏台位于清水河县王桂窑乡上城湾村的东山崖台地上,坐东面西,俯视黄河。

  ★六大古戏台的历史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灿烂的文化艺术瑰宝。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就已有独立的地面房屋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一直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

  清水河县文体局副局长胡汉光认为,清水河县境内的明清古戏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三大特点。

  一是“墙倒屋不塌”特点。

  二是利用斗拱和雀替特点。清水河境内的明清古戏台的建筑方法充分利用了斗拱和雀替,口子上村戏台、榆树湾戏台的椽飞出檐,老牛湾戏台檩枋间的兽形、雕花替木、檩枋下侧施菱角牙子以及大形透雕云龙花牙雀替,榆树湾戏台前檐檩下施荷叶隔架,柱间施花纹坐斗很好地解决了梁柱间的衔接和出檐问题,而且还大大丰富了柱头和梁、枋、檩子等部分的装饰效果,使古戏台建筑结构更为合理,外形上也更为富丽堂皇。

  三是高台基与大屋顶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立面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台基、屋身、屋顶。长城沿线和黄河沿岸的古戏台的建筑结构都运用了高台基、大屋顶的建筑方法。

  胡汉光认为,清水河境内的明清古戏台建筑结构体现了我国古建筑

装修与装饰的特点,即灵活的空间、多样的格调。

  ★记者手记

  建筑,不但是物的生产,也是文化的生产,清水河县的明清古戏台作为长城沿线和黄河沿岸的古戏台体现的不仅仅是其独有的历史价值,从中国

建筑艺术角度而言,清水河县明清古戏台还体现了我国古建筑丰富、自然、含蓄的美学特点。

  清代古戏台多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沿岸多为悬崖峭壁、缓坡冲沟,地势险峻。清代古戏台(寺庙)建筑,或建在悬崖之上,或隐于悬崖之下,利用地形地势与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成了自然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使人既感悟了大自然的质朴美丽,又欣赏了多姿多彩的戏曲艺术。

  清水河县明清古戏台,不仅仅是戏台,还有艺术……(感谢清水河县文物管理所对本文的协助)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