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CCTV《乡约》专题 > 正文

央视《乡约》:陶艺狂人邢良坤(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09:44 央视《乡约》
央视《乡约》:陶艺狂人邢良坤(组图)

陶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乡约》:陶艺狂人邢良坤(组图)

邢良坤


  央视《乡约》4月1日播出《陶艺狂人——邢良坤》以下为节目内容。

  编导 王延胜  责编 王少华

  他说自己是上下五千年世界陶艺第一人

  他说他将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有26件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有人真就为他的作品出价上亿元

  他就是中国陶艺界的一个特殊的人物,提起他的名字圈里人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的作品充满了反叛的张力,似乎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恨,则是因为这个人说话太张狂,动不动就把世界第一的帽子往自己的身上扣,还四处宣扬要得诺贝尔奖,这个人出身贫寒,只念过五年书,没有经过任何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但是十年来他却创作了四万多件陶艺作品,获得了二十多项国家专利。他的作品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收藏。有二十六件作品还作为国宝永久的保存在了故宫博物院,这个人就是邢良坤。

  第一次听说邢良坤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那次到山东济宁外出采访,当期的被采访人说,他知道辽宁大连有一个“怪人”,“狂人”,说话狂的厉害,从不服人,可他也真有些本事,烧出来的陶艺作品竟然进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等。栏目制片人当即表态,这个人有故事!!随即安排要我联系,这就是本期节目的开始。

  邢良坤1955年生于山东,长于大连,初中文化,下过乡,当过钳工、木工、电工、钣金工、维修工,干过个体:养花、卖花、弄盆景、做根雕,后来迷上了收藏,苦修十年,成了陶瓷艺术的收藏家、鉴赏家。1989年,邢良坤开始潜心研究陶艺,至今已取得“立体开片”、“网釉”、“红天目”、“吊球”、“转心瓶”等20项国际发明专利,获得了吉尼斯“国家发明专利之最”证书。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等众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据说,还被多国家地区的政要个人收藏。当然比这个更有名的是邢良坤的狂言,有人说他太爱吹,用东北话说,老邢那嘴没个把门的,不管是干活还是闲着,总有说的,吹得挺狂:

  他说,日本人做的陶,半小时就能看明白了,他做的陶,日本人却研究也做不出来。

  他说,陶艺要突破,只能靠他邢良坤。

  他说,他做的陶,前人没法达到,后人也不能超过。

  这些都成了在网上邢良坤的“语录”,有点狂得没边了,似乎真得由他称王称霸。可如此狂的一个人,能配合我们的采访吗?恰好,一个同事的朋友认识邢良坤,我便拜托同事,先帮忙跟邢良坤联系一下,算是先跟他大声招呼。几天后,我给邢良坤打了电话,电话那端的邢良坤听上去比想象的要好,很豪爽的感觉,当然,谈起他的陶艺作品他在电话里就已经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正如传言:老子天下第一。

  几天后,我跟摄像便飞往了大连,一路上我都在想象,这个如此有争议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面容、神态。飞机到达大连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了邢良坤的茶楼,也是他的陶艺作品的展厅,可仍然没有见到邢良坤。两碗米饭、两个菜,我们的晚饭已经准备好了,正放开吃饭,一个声音响起在背后:“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晚,所以没有等你们吃饭,出去忙别的事了”,嗓门又粗又大,扭头一看,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粗眉毛,小眼睛,短头发,黑黑的皮肤,一口方言,人长得挺有精神,但看不出年龄,虽然来之前已经知道他的年龄。于是,正式的采访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开始了。

  “我的性格很粗野,一看就是傻大黑粗的人。可是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我细。” 邢良坤侃起来是海阔天空,滔滔不绝。我们饭没有吃完,一个小时已经聊进去了,当然,仍如传言:他爱“吹牛”,从他的陶艺专利,到他的生活,小时候的生活,到日本到英国举办展览,等等,说起自己的经历,他聊得很兴奋,可说到困难的时候,他的回答让我们感觉很以外,(在此之前,我已经查了他的很多资料,知道他曾经因为烧陶艺作品,把几百万家产“挥霍一空”,连饭都吃不上,过得很苦)“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困难,我觉得挣钱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还有比挣钱更容易的事吗?”

  “那你失败了怎么办?也不难吗?”

  “我从来没有说自己成功,现在也是,说我成功的是别人,我就是愿意烧,烧出什么就是什么,有什么难的?”

  似乎说到自己困难的时候,邢良坤并不习惯。但是我们还是了解了他从幼年到如今的生活:出生在山东,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刚出生,他就死里逃生,因为刚出生的邢良坤只有两斤半重,父亲以为肯定养不活了,差点就给扔到猪圈里,是两个姐姐用小米粥喂活的。后来挣到了钱又开始收藏日本的古陶瓷,出了名后却把收藏的作品捐给了博物馆,开始烧制陶艺作品,几百万的家产就这样被烧进去了,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有人说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就算是头破血流也要撞过去,要不就死在南墙下,要是撞了南墙就回头,就是叛徒。”邢良坤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随后几天里,我与摄像一直跟着邢良坤,想抓取他最本色的一面,在“狂”的背后的另一个邢良坤:

  邢良坤说话很直白,是那种脑子里想到的就说出来的人,比如“老婆是比不上自己的陶艺的”,可“不近女色是不对的”,而且有自己一套理论,也有自己的一套“准则”,连自己带的烧陶艺的弟子也都必须是农村招来的没有文化的女孩子“我没有文化,要找一个大学生,我研究出来的那些专利不都成了他的了吗?你小学没毕业,人家是大学生,你说这个专利是谁的?我有嘴也说不清了,所以我是武大郎开店——个高的不要,就带没有文化的,而且还是一帮没有文化的农村女孩子。”,据他的一个朋友说,曾经有记者采访邢良坤有关“

情人节”的话题,结果被他的理论说的问不下去了;

  邢良坤认为自己“就是聪明,几亿人加起来都没我聪明,我的感谢我的父母!!”这一点或许很难让人相信,但是我却不能不承认他的努力,也许在他的心里,这并不是刻意要去做的,他称自己的娱乐就是做陶艺,就是创作陶艺作品。我甚至很难想象,邢良坤这样的一个“粗人”“狂人”居然滴酒不沾,无论是什么样的场合中,可能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干他喜欢的事。虽然很有名了,可每天邢良坤仍然是早起晚睡,似乎永远都精力过人,一天要烧三炉作品,从早晨五点到晚上十一点,他得不停的到窑炉去看,装炉,开炉,都是他一个人干,要知道再在我们在采访他的过程中,经常晚上到半夜,第二天依然挺精神,一句话,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没有出来的意思。我没有刻意去美化邢良坤,或者我本身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性格,可不能不佩服他。我想,幸亏邢良坤没有上大学或者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或者艺术熏陶,很难想象如果他接受了所谓的专业的教育,还能不能出来这样的一个人物,还能不能拿出这样的作品;

  邢良坤帮助了很多人,包括很多老红军,他说,邢良坤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可他知道没有这一帮人的出生入死,就没有这样的一个社会,就没有他邢良坤。他拿出了很多钱帮助他们,没有原因,也不需要报道,甚至在采访中她都回避这样的一些问题,他觉得,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觉得这些老人很可怜,而他懂得,要知恩图报,就这么简单,我不能怀疑这样的行为背后,他考虑的汇报,因为就在他穷的吃不上饭的时候,仍然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我的钱没有了可以在挣,可他们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了”,他从来没有想如何地去回报社会,因为只要说到当前的社会,他甚至出粗口大骂,可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做法是出自一种纯个人的意愿,或者说,真正的个体身上一种怜悯之心,一种道德的考量,而这样的一种怜悯在当前这样的一个社会确实弥足珍贵。他还拿出100万成立了自己的残疾人基金,帮助那些帮助残疾人的福利企业,目的是让他们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我赞助这些企业,必须跟他们签订协议,他们拿我一分钱就要接受一个残疾人,没错,这些残疾人跟我没什么关系,可我就是可怜他们。”

  采访的过程中,我常常在想邢良坤的世俗,他所有的表现就是一个“俗人”,甚至从说话到行动没有一点高雅表现,喜欢钱,谈女人,这样的一个人在这个已经很世俗的社会中,显得更加的世俗,可这样一个俗人去似乎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俗”,而且以此为骄傲。他称自己是最富有的艺术家,他认为自己是最成功的艺术家,他可以把别人贬的一文不名,他对自己的行为夸夸其谈,包括自己

离婚多次,他都觉得自己很光荣。有人说她不知道天高地后,低速不堪,甚至有人用更刺耳的语言,他拒不接受。他的一个朋友说,邢良坤的小时候贫穷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那种被别人看不起的感觉一直在影响着他的生活。可能大多数对这种经历都会回避,邢良坤也不例外,尽管他不愿因承认,这样的经历会让人自卑,而物极必反,正如有人说的:强烈的自备的尽头就成了极端的自负,我私下里会想邢良坤应该就属于这样的人。而这样的性格,却真正成就了他!!

  面对邢良坤,很多人会产生矛盾,佩服他的敢做敢为,佩服他的口无遮拦,佩服他的艺术成就,反过来,也看不惯他的张狂,看不惯他的世俗,看不惯他的自以为是,可他就是这样的人。

  可采访完邢良坤,我觉得,狂,就让他狂一辈子!能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他的资本,至于评说,那是别人的事,对于他的成就认同,那更是后人的事!我们说了,只是口舌之快,与邢良坤的口无遮拦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消失无踪,能留下来的才是“真货”!再说,如果让邢良坤闭上嘴,他还是邢良坤吗?所幸,他没有闭嘴,以后也不可能闭嘴!!

  本文采访线索由央视七套《乡约》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乡约》栏目查阅。

  注:CCTV-7《乡约》栏目播出时间:每周六21:52分 重播时间:每周日13:30,节目时长45分钟,无限精彩尽纳其中,届时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CCTV《乡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